高阿申
青花饕餮紋出戟四方尊
1982年開始收集錢幣與銅鏡,1988年轉向瓷器收藏,瓷器藏品逾千件。
高阿申住在上海五原路一幢由荷蘭人建造的舊式公寓內,其中一間偌大的屋子既是高阿申的臥室又是書房兼陳列室。床、柜子、桌子、椅子、架子清一色全是中式家具??繅Φ囊粋€幾層高的架子則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器形的古陶瓷,從瓶、罐、缸、香爐到文玩用品應有盡有。
面對到訪者驚訝的表情,高阿申輕輕推開幾個柜子門,柜子內里三層外三層塞滿了裝好盒子的陶瓷。“我還躺在陶瓷上睡覺呢。”高阿申邊說邊指了指床底下,原來床底下也塞著幾只舊木箱,盡是陶瓷。所謂的“壓箱底”恐怕也就這架勢吧。
六十歲出頭的高阿申年輕時下鄉(xiāng)插過隊、賣過服裝、開過出租、搞過運輸、做過古玩買賣,而今他是頗有影響的民間古陶瓷收藏家。就是在這間公寓內,他接待過一撥又一撥慕名而來的人,找他采做節(jié)目、做鑒定、講課,各色人等都有。
高阿申并不避諱自己的草根身份,祖上并非書香門第,也沒有收藏傳統(tǒng)。他從小癡迷古物,7歲時便對懸掛于家中閣樓木柱上的那串方孔銅錢感興趣,視若珍寶。20歲的時候他赴甘肅平涼插隊落戶,在廢品回收站發(fā)現(xiàn)不少銅錢,“那時的古錢幣論斤賣的,平均一分錢一枚。亦有不少銅鏡,八毛錢就能買一面。”高阿申一有空便去淘錢幣和銅鏡,撿一些、換一些、買一些,到1983年回上海時,已經積攢下了5000余枚錢幣和10多面銅鏡。
回滬時,他背回了幾公斤重的銅錢和古銅鏡,其中的一枚商代凸弦紋鏡,就是他后來捐獻給上海博物館的那枚,據說填補了上海博物館商代銅鏡的空白。
回到上海后的高阿申為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計,絞盡腦汁。一次尋常的經歷,將高阿申引進了古玩買賣的行當。“1989年春節(jié),為了給家里增添喜氣,我花99元從瓷器商店買回了一件景德鎮(zhèn)新燒的仿鈞紅釉花瓶。時隔不久,我又在拍賣行僅用50元人民幣就捧回了一只造型、尺寸都與仿鈞紅花瓶相似的清代郎窯紅瓶,拍售發(fā)票上還蓋著‘文物不準出口’的印戳。”這讓他覺得古玩買賣應當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1991年,高阿申投資6000元創(chuàng)辦了上海東臺路的一家古玩店。太太與他一同看店,但她并不知曉高阿申心里還有另一個如意算盤,“我一邊可以靠此掙點錢,解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名正言順地玩古玩了。”
高阿申尋寶除了坐等別人送貨上門,他每周還要去南通市二甲鎮(zhèn)的七大隊覓貨,而這個入貨渠道正是他當初去福佑路覓寶時,與一些攤主結識為朋友后,從他們處得知。“這個距離南通市區(qū)不足40公里的小村落,看似平常得和附近的村莊沒什么兩樣,但全村的勞動力都熱衷古玩買賣,十數(shù)年間,他們馬不停蹄地往返于文化底蘊厚重的東臺、高郵、如皋、泰州、興化、揚州、南京等古城,走街串巷尋覓舊貨,搜索到的器物除部分送文物商店外,絕大多數(shù)流向上海福佑路地攤。”也有像高阿申一樣,定期上村民手中取貨的,這樣便更占得先機。
然而高阿申夫婦的古玩生意并沒有紅紅火火開展起來,因為高阿申嗜古玩如命,覓得的好東西舍不得脫手,他的古玩店年年負債經營。高阿申承諾太太,等負債達到15萬元,他就收手。1999年,負債終于躥至該數(shù)字,高阿申終于經不住妻子的數(shù)落和內心的壓力,悻悻地賣掉幾件古陶瓷。
不過高阿申也如愿以償積累了幾千件古玩,其中龍泉窯青釉鬲式爐、磁州窯白釉褐彩人物罐、青花纏枝蓮托八寶三足爐、青花填彩綠龍盤等幾十件器物據說均為珍稀品。
高阿申最得意的一件藏品當屬一件“宣德款青花纏枝蓮托八寶三足爐”,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高阿申后來所出書籍的主打藏品或封面。1993年他花1500元將其買下前,有六七位圈內的老法師看過這件香爐,都認為東西不對,一位頗有知名度的七旬長者打量了10分鐘,最后還是把它放回了原處。但高阿申相信自己的眼力,堅持將其買下。
高阿申解釋說,“宣德帝在神仙思想的驅動下于宣德三年三月初三下旨燒造了一批銅香爐,當時記載共燒制了15684件,計117種款式。1911年之后,好事者統(tǒng)計,能斷定是宣德銅爐的僅8只半。瓷爐則更少,有宣德款的僅存‘青花纏枝蓮弦紋筒爐’一件,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吨袊佬g全集·陶瓷·下冊》錄有一件礬紅彩八寶紋三足爐,因無款,被專家定為明代。也有資深者著書時把該件礬紅彩爐定明天啟,或崇禎。某知名博物館和北京耿寶昌先生在各自的集錄中慧眼定宣德。而這件相同紋飾并帶款識青花爐的出現(xiàn),大致可為這學術上的探討畫上一個句號。”
2000年,年近五旬的高阿申關上了自己的鋪子,守著上千件古陶瓷專是研究,并開始寫書。聽起來很富有戲劇性,這個出身草莽,沒接受過什么高等教育,在古玩市場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的人,寫書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吃飯要太太盯,吃水果要太太喂,別人寫書要吸煙,我忘了吸煙竟把煙都戒了。”因終日坐著,他將身體拖到了臨近垮掉的邊緣,“沒什么具體的病,但是沒辦法走路,一次親戚來串門,我陪著走了幾步竟然上氣不接下氣。” 從2000年到2005年,他完成了《瓷器收藏實鑒-飲食器》、《瓷器收藏實鑒-罐瓶》等5本專著。
Q&A
收藏十問
Q: 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 從小喜歡舊東西。
Q: 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 康熙郎窯紅瓶。
Q: 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么?
A: 宣德款青花纏枝蓮托八寶三足爐
Q: 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收藏為了研究。
Q: 藏品主要通過什么渠道收藏?
A: 地攤、拍賣行、文物商店。
Q: 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 瓷器1000多件。
Q: 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 陶瓷收藏鑒賞家。
Q: 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么?
A: 增長文化知識。
Q: 收藏中遇到過贗品或挫折嗎?
A: 也遇到過贗品,放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跟老婆孩子說,這件東西買假的,要很小心。
Q: 有一天你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 已經捐過幾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