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山、老安和盧悅,他們跨越了錄像與攝影的界限

來源:99藝術網(wǎng) 作者:白橡皮 2012-04-21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藝術界一直未停止過對“靜止畫面”與“移動畫面”之間關系的研究,從早期的行為藝術開始,錄像與攝影作為最基本的記錄方式,一起承擔了重要的傳播任務,例如,他們可以讓作品順暢的發(fā)布在藝術刊物或者是發(fā)布到網(wǎng)絡上。在視像藝術越來越普及、數(shù)碼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錄像藝術與攝影藝術齊頭并進一起繁榮發(fā)展,他們之間關系與界限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關注。

 

2012年4月21日,作為本年度“阿爾勒在北京——草場地攝影季”的合作方之一,EGG畫廊推出了《“不安的內(nèi)心” , 李山的六個錄像》和《“文藝機器”》。三位藝術家李山、老安和盧悅,雖然都叫得上中文名字,但有兩位卻是地地道道的“老外”;在本屆草場地攝影季滿目琳瑯的攝影作品“包圍”下,他們共同跨越了錄像和攝影的界限。

 

李山 老安 盧悅

左起:李山(Alessandro Rolandi)、老安(Andrea Cavazzuti)、盧悅

 

“不安的內(nèi)心” :李山對中國人文的“超級解讀”

 

“李山”是意大利藝術家Alessandro Rolandi的中文名字,據(jù)了解,他是一位“全才”藝術家,在他的藝術生涯里,雕塑、裝置、繪畫、行為以及影像,都是他表達藝術的工具,8年前他來到了中國,并且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作品、參加很相當多的藝術展覽,并一直用他的人文思想和創(chuàng)作活力表達著中國社會的問題與危機。

 

“我已經(jīng)在這里呆了很長時間,和當?shù)赜胁湃A的藝術家一起工作并和當?shù)氐娜藗兘⒘擞颜x,但是如果我試圖把這個時期還原成連貫有序的事實,這成為了不可能。我試著去傾聽、觀察,不去評判,并且不輕易下結論。我透過我的作品來傳達,并以隱晦的、更微妙的方式來呈現(xiàn):有時我也許成功了,但是更多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某些東西,然而后來意識到它并不是我想要的,它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東西,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對我而言,唯一的方法就是談論中國,談論北京,通過圖片和它所關聯(lián)的人們所關注的事實,但實際上這些人也和這個城市、這個國家已經(jīng)改變了,并繼續(xù)改變著。”通過這段話可以明顯察覺到李山的西方思維對于中國人文的“超級解讀”,在這里,他的作品已經(jīng)不具備國別身份,而是一種堅定的美學結構。

 

一個“中國人”和一個“中國通”,演繹“文藝機器”

 

Andrea Cavazzuti被他的中國朋友親切的稱作“老安”,從1981年他第一次訪華至今,中國已經(jīng)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文藝機器”展出的是意大利的老安和中國的盧悅共同創(chuàng)作的錄像裝置:一部由雕塑、木箱子和投影機組成的影像裝置,他們共同展現(xiàn)來自山西陽高和陜西華陰的一些民間樂團和流浪藝人的表演,每一個視頻的聲音只有走近畫面才能完整地聽到,因此在觀眾多的時候會造成類似農(nóng)村趕集的嘈雜音效。一個中國人和一個“中國通”,他們一起把中國傳統(tǒng)音樂體裁演繹成了一場動態(tài)的風景,并希望把中國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文精華分享給全世界。
 

 文藝機器

 

文藝機器

 

文藝機器

“文藝機器”

“不安的內(nèi)心” , 李山的六個錄像

 

“不安的內(nèi)心” , 李山的六個錄像

 

“不安的內(nèi)心” , 李山的六個錄像

“不安的內(nèi)心” , 李山的六個錄像


【編輯:李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