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資深攝影人32年16次上黃山 拍冰天雪地獲大獎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黃征 2012-03-10

李理的獲獎作品《黃山冬韻》。本人提供

 

因癡迷黃山美景,武漢一位資深攝影人在32年間16次上黃山,還經常選擇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昨日獲悉,在日前揭曉的“2011·大美黃山(國際)攝影大展”中,本報曾報道的“虎癡”李理的3幅作品獲獎,這是他繼上屆兩幅作品獲獎后第二次在該影賽獲獎。

 

據了解,該賽事由中國攝影家協會、黃山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主辦,已舉辦兩屆。本屆大展共收到來自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2000余位攝影人的1.8萬余幅作品,共108幅作品獲得金銀銅獎和優(yōu)秀獎。李理的《黃山冬韻》、《黃山杜鵑》、《縱覽云飛》獲優(yōu)秀獎。

 

32年前旅行結婚與黃山結緣

 

李理今年59歲,1980年他和妻子結婚時,選擇了當年風行的旅行結婚,第一站就是黃山。兩人背著一部雙鏡頭120相機和一部135相機,除黑白膠卷外,還有一卷當時很稀罕的“柯達”120彩色膠卷。為多拍幾張彩照, 他們過卷時小心算計, 總想“偷”一張。

 

那時,上黃山的公路和索道還沒修好,兩口子從山腳下湯口鎮(zhèn)出發(fā),全靠步行,前后走了一天半,中途還遇雨。但兩人天晴時邊走邊拍興致盎然,遇雨時用僅有的一把雨傘,擁扶著冒雨趕路。

 

做足功課踩著“點兒”上山

 

自從第一次登上黃山,李理再也難忘它的美。后來為了給虎找“家”,32年間,他已16次登上黃山。

 

“每次去之前查詢天氣預報是必做的功課,”李理說,“普通游客希望天氣好的時候上山,我正好相反。因為黃山的美景得在雨雪后捕捉,如果正在下雨或下雪也拍不好,這個‘點兒’很難踩。”

 

李理平時工作忙,主要利用長假或周末上黃山。為節(jié)約時間,他總是乘夜班長途汽車往返。周末如遇合適的天氣,李理就提前把設備行李準備好,下班背著行李直奔長途汽車站。

 

武漢到黃山腳下的湯口鎮(zhèn)大約需七八個小時,過去大巴車可以到湯口,高速公路修通后,就沒有直達車了。

 

“跑了這么多年,長途車的師傅們和湯口青松大酒店的小程跟我成了朋友,每次凌晨3點快到湯口時,師傅們總是特意下高速‘彎一腳’把我送到酒店,再重新上高速繼續(xù)前行。”李理說。

 

睡通間吃方便面喝“西北風”

 

在湯口睡個“回籠覺”后,李理又背著沉重的行李上山。為省錢省時,他在山上只住百元以下的旅店,并自帶干糧。“說是旅店,其實就是一二十人一間的大通間,睡的是高低床。”

 

山上夜里很冷,被子潮,李理有時睡覺只能和衣而臥,連靴子也不敢脫。次日凌晨4時多,他就起床出去拍日出。

 

2004年,比李理小十幾歲的攝影發(fā)燒友王振武開始與他結伴同行,并成為最佳搭檔。

 

王振武告訴記者,最難忘的是去年冬天上黃山,為拍雪景,兩人冒著-11℃的嚴寒上山,“我們選的最佳攝影點是個風口,端著相機拍不了幾張就凍僵了,得到避風處喘口氣再接著拍。”

 

李理笑稱,朋友們都說他如此頻繁地去黃山,簡直是瘋了,但他很享受這種癡迷,“拍攝黃山是自己與自然的心靈交會, 探訪、期待、糾結、艱辛、感悟, 我享受過程。拍了這么多年,黃山還是拍不夠”。

 

 


【編輯:湯志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