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云樓是晚清民國歷史上蜚聲中外的收藏世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譽。
2010年的藝術市場令人刮目相看,在上海拍賣公司且戰(zhàn)且退的同時,北京的動靜則越來越大。2011春拍在即,嘉德與保利又來上海叫板。5月9日至10日,保利將在延安飯店舉辦預展,包括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古董珍玩、現當代藝術、珠寶鐘表、名酒等拍品兩百余件,那是很值得一看的。
這里先說蘇州過云樓,這是一個大家族的收藏傳奇,近百年來一直為世人稱道。過云樓是晚清民國歷史上蜚聲中外的收藏世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譽。建國后,過云樓顧氏家族后裔曾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數百件書畫古籍,其中有南宋魏了翁《文向帖》、元代倪瓚《竹石橋柯圖軸》,以及明代唐寅《洞庭黃茅渚圖》及清代石濤的《細雨虬松圖軸》等傳世巨作。
此次春拍亮相的《稚川移居圖》,與上海淵源頗深,高達2億元的拍前估價也令它毫無懸念地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拍賣史上最昂貴的拍品。據業(yè)內人士說,《稚川移居圖》入藏蘇州過云樓后身世極為曲折。1937年日寇轟炸蘇州,將顧家園林化為灰燼,《稚川移居圖》因藏于近在咫尺的顧家書房而逃過一劫。此后顧家后人將藏品轉移至上海。60年代,過云樓藏品被查抄,《稚川移居圖》也被卷走,顧家后人在極度傷心絕望之下欲投河自盡。此后十年間畫作杳無音訊,有人懷疑已不在人世。1977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館的書畫鑒定專家鄭為、承明世與鐘銀蘭先生赴蘇州博物館鑒定書畫,在一堆查抄作品中意外發(fā)現了王蒙的《稚川移居圖》。隨后,三位專家為該畫能入藏上海博物館而積極奔走,但該畫卻已從蘇州博物館“失蹤”了。原來,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自過問下,顧家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王蒙《稚川移居圖》被發(fā)還過云樓顧氏后裔,為過云樓第五代顧篤瑄所有。
王蒙《稚川移居圖》畫的是東晉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后的七位大學者、大畫家或大詩人如韓性、倪瓚、陶復初、陳則等人的題詩。韓性是元代另一位大畫家王冕的老師,他的題詩筆法與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趙孟頫《竹石幽蘭》的題詩如出一轍;“元四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倪瓚的題詩也與他公認的傳世畫作《松亭山色》及《容膝齋圖》非常一致;而與高啟等人并稱為“十才子”的陳則的題詩是他存世唯一的書跡,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相信這件在歷史的風雨中輾轉了六個半世紀的王蒙巨作,必將因其充滿傳奇性色彩的身世和精妙的筆墨技巧成為今年春拍最引人注目、最激動人心、最有望刷新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的作品。
其他幾個場次的拍賣也應該看一眼。比如“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他們提供的49件藝術家早期代表性作品中包括:曾梵志早期大尺幅代表作《A 系列之三:婚禮》、劉小東《兒時的朋友都胖了》、方力鈞《1996-10》、陳逸飛《藏民》、龍力游《11.8.18》、張曉剛、王廣義、劉煒、李山、周春芽、余友涵、丁乙,等等。“歐洲藏家珍藏中國當代藝術”專題大部分作品參加過“后八九新藝術展覽”以及海外重要展覽,完全可以為各位藏家對中國當代美術史線路的收藏提供一個很好的補充。
“百年光華徐邦達作品及百年珍藏專場”拍賣書畫鑒定界泰斗徐邦達收藏和創(chuàng)作的部分作品,2011春拍中是第一部分,今后的拍賣會中還將陸續(xù)推出其他部分。“吳冠中重要作品專場”由保利的近現代書畫部與現當代藝術部合作,其中《獅子林》是吳冠中點、線色彩系列中留存在民間的最大尺幅作品。
【編輯: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