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他們還是我們——潘泓鋼與胡有辰群展亮相魔金石空間

來源:藝訊中國 作者:嚴瀟瀟 2011-04-07

展覽作品

 

潘泓鋼和胡有辰這對年輕的雕塑藝術家,如同他們日前在北京魔金石空間展出的作品那樣低調,作如其人。這個名為“他們還是我們”的展覽中所呈現的是以一系列擬人化角色形象為主體的雕塑裝置,它們的外形具有明顯的脆弱特征,上了釉的肌膚拘謹地暴露在燈光下,尖嘴、長角或是細胳膊這樣魔幻般的形態(tài)昭示著它們與觀看者的不同,略顯病態(tài)的整體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挑戰(zhàn)著我們的慣常審美。更令人叫絕的是它們的眼神,懵懂、驚詫、疑惑、不安……乃至于孤僻與疏離,這些“小人物”以一種不掩飾的姿態(tài)讓人看到其內心世界,仿佛是用列維納斯概念中的“臉”直接與他者世界構建起聯(lián)系。

 

要看懂這些各各不同卻又帶有某種重復性的雕塑裝置倒并不難。它們隱約勾起了我們對一些來自于漫畫、電影等觀看經驗中的已知形象的回憶,然而與那些已具有相當時代及社會背景符號的形象相比,潘泓鋼和胡有辰的創(chuàng)作更加模棱兩可、更加不可言表,卻同時具有普遍性與私密性。

 

【相關文章】

【在線展廳】他們還是我們——潘泓鋼、胡有辰展覽

展覽作品

 

作為八零后的潘泓鋼和胡有辰,一個初入社會,另一個尚處校園,他們的作品既是表達自我的載體,也是與社會溝通的方式之一。他們創(chuàng)造出這個自成一體卻又如鏡子一般映射出當代社會眾生像的世界,那些“小人物”仿佛是透明的、易碎的,有交流障礙卻又渴望被理解的,而另外——它們之間也顯然存在著我們無法輕易理解的交流。這一個個具體而微之的世界沒有簡單的重復,倒是由相異的隱于其間的個人化觀點構成了整體氣質上的高度統(tǒng)一。另一個悖論也從中現出:這一個個多少令人產生不安與焦慮的個體,整體上卻讓人感到莫名的溫暖。

 

雕塑裝置的材料性也顯然在兩位藝術家的考慮中,聚合樹脂、木質基座以及幾乎與地面融為一體的白沙,這些從語境中被抽離出的元素,在將雕塑形象互相孤立的同時,也成了這個被模擬出來的世界的基本邏輯。在創(chuàng)作時間上稍后的幾件作品中,線條形態(tài)更加簡潔,姿態(tài)神色更為沉默內斂,藝術家有意地去略微改變表達的方向。

 

切題的終歸還是那句“他們還是我們”,將處于創(chuàng)作與表達源頭的藝術家,與(暫時)扮演觀看者角色的我們聯(lián)系起來,中間是那些我們已瞥見一二的“小人物”。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11年4月30日。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