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歌2010秋季大型藝術(shù)品拍賣會將于12月21日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舉行。這場匯集了數(shù)百件中國古代、近現(xiàn)代、當代繪畫精品,油畫佳作以及瓷器雜項,拍賣會將充分展現(xiàn)中國藝術(shù)品投資市場的恒久魅力與發(fā)展?jié)撡|(zhì)。北京九歌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本著“至真、至誠、至美”的經(jīng)營理念和規(guī)范的市場化運作,贏得了行業(yè)的尊敬和好評。
范曾先生的作品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屢創(chuàng)佳績,也成了眾多藏家愛品,此幅《日出東南》為范曾2002年乘興之作。題曰:日出東南隅,有事西北疇。歲在壬午秋日與諸生游抱沖園詩文吟唱,書畫酬答,此樂何極,余乃舒臂寫去,眾大贊嘆,以為神助也。江東范曾。朱文?。菏恚磉€甲之后所作,白文印:范曾印信,略通古今之變。書法落墨有力,力透紙背。印尼考究,印文清晰。從題款“以為神助也”可見作者對此作品情有獨鐘。通觀全幅,畫面構(gòu)圖爽利,墨氣淋漓,一揮而就,氣韻流轉(zhuǎn)。少年跨于牛背之上,神采奕奕。老者閑庭信步,優(yōu)游自在。前方留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趣味盎然。作者用筆極為簡練灑脫,濃墨勾衣紋,輕巧明快。淡墨暈染牛身遠山,干筆皴擦山石,厚重沉穩(wěn)。老者與孩童前后呼應(yīng),盡得天地之靈氣,留白自然考究,正所謂意趣所在。范曾善畫牧牛,常通過筆墨發(fā)思古之幽情,作品以詩為魂,以書為骨,詩境與畫境互相感通,行筆灑脫飄逸,線條節(jié)奏感強,呈現(xiàn)出清新典雅而又活潑韻致的風格特色。本作品近五十平尺,曾出版于《范曾書畫集》第10、11頁,五洲傳播出版社。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此幅載歌行為數(shù)年難見之珍品,長題寫出了范曾先生對繪畫、畫論以及人生的感悟:“賈誼鵬鳥賦有云,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功,夫宇宙萬物各具形體,各秉性靈,成億萬斯年熔鑄而成。畫家應(yīng)物象形,隨類賦彩之外,更求神韻,所謂意匠經(jīng)營者,非唯雕舊文飾,昔曾無疑,畫草蟲不知草蟲為我為草蟲,易元吉寫猿猱,入萬守山百余里,方得其真。石濤搜盡奇峰,然后山川脫胎于予,是以知深入其理,至于其情者,方可得畫中三昧。江東范曾意在斯力索斯。壬戌仲夏黃山桃源賓館。”我們不難看出范先生對物象精神的理解以及對造型的嚴格要求。畫品如人品,與其說畫中人物刻畫的精彩細膩,不如說是作者心靈的真實寫照。范先生繪畫作品之所以能傳神,與他胸中滿溢的詩情不可或分。他首先感動了自己,而后又揣摩物象所在精神,傳神寫照,使觀者在觀畫之際,爽目而動心。好的作品,在于一眼即可打動人,后屢看而不厭,在畫面上往往有所新發(fā)現(xiàn),得到審美的愉悅,范先生此作為1982年神品,對人物描寫較為具體,動物責更突出神態(tài),甚至草竹也各有精神。筆力深厚,運斫成風,勾勒之際如云之出岫,墨酣筆暢,無妄生之圭角,無矯飾之情趣。天然造化,一氣呵成。酣暢灑脫的線條,蒼勁飄逸的法度,儒雅古拙的意境,真可謂氣勢恢宏,風骨獨具。
同時亮相的還有我國清代書畫大師任伯年的巔峰之作《玉蘭雙禽》。任伯年被徐悲鴻評論為中國書畫第一人,其花鳥畫的藝術(shù)造詣最高。19世紀90年代,創(chuàng)作大量作品,畫風變得更加大膽簡約自然,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玉蘭雙禽》正是此時精品。作品畫面構(gòu)圖飽滿,留白巧妙。以淡墨揮筆寫樹,層次分明,干筆皴擦,白粉點花。雙禽則重點刻畫了頭、眼、爪,以表現(xiàn)精神。冬意未退,鳥禽出迎春風,羞澀戰(zhàn)栗的神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與玉蘭的恬靜形成鮮明對比,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達到了形神兼?zhèn)?、情景交融的境界。整個畫面色澤淡雅,春意盎然。畫題:光緒辛卯秋抄,山陰任頤伯年甫。印文:伯年長壽;頤草堂。任伯年生平創(chuàng)作以小幅作品居多,如此巨幅力作實為罕見。
自古以來,描繪松鶴延年的題材層出不窮,以至于成為一種經(jīng)典象征。徐悲鴻多次畫鶴以誌情,如1932年作《病鶴詩意》,1938年作《雙鶴圖》,1942年作《松鶴圖》,均為畫家松鶴題材的重要作品。此幅《嵩岳遐齡》是徐悲鴻較早時期的松鶴題材的經(jīng)典作品,作于1926年暮春,是徐悲鴻留學法國期間短暫回國時所作。該畫為傳統(tǒng)的松鶴延年題材,取名《嵩岳遐齡》,“嵩岳”以高山喻指德高望重之人,“遐齡”指高齡長壽,通過松鶴來寄寓美好愿望和祝福。從本幅作品的落款和印章來看,當為此時期的經(jīng)典作品。此作落款“丙寅暮春,悲鴻”具有早期款識的典型特征。類似款識見同年(1926年)著名作品《漁夫》、同年《自畫像》以及1928年《平安》等作品。徐悲鴻在早期的中國畫中以寫實為特色,中西畫法兼容。此畫松樹盤曲蒼虬的主干并非用傳統(tǒng)中國畫的皴擦點染之法,而明顯采用了水彩畫的一些技法,具有明暗體積變化,造型厚重結(jié)實。松針的表現(xiàn)也異于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技法。兩只仙鶴一動一靜,一只在松干上佇立,另一只欲收翅落于枝頭,頗具動感,其畫法與傳統(tǒng)的白描畫法相異。徐悲鴻作品中松鶴延年的題材因寓意吉祥高潔,且流傳數(shù)量較少,在市場中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此次付拍的徐悲鴻1926年所作《嵩岳遐齡》原為朵云軒舊藏,上世紀八十年代朵云軒與香港集古齋合作時為集古齋收藏,此次再度亮相九歌秋拍,不失為有識之士之收藏良機。
齊白石的《枇杷圖》。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藝術(shù)探索,齊白石深知畫家必須能夠把握繪畫的個性特征與精神所在。力求深入表現(xiàn)枇杷的形神特征。此作以重墨為主,干筆畫莖,濕筆寫葉,果實攢三聚五各有姿態(tài),筆酣墨飽,力健有鋒,奔放奇縱。雄健渾厚,揮寫自如,造型簡練質(zhì)樸,畫面生機蓬勃。具有強烈對比,沖撞觀者的視覺。
黃胄先生是新中國繪畫的重要開拓者,是中國水墨人物畫發(fā)展史上一個里程碑。他認為國畫家在生活中直接用毛筆搜集素材,才能與國畫的筆墨功夫結(jié)合得更好。黃胄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藝,展示出筆墨流暢、氣度澎湃的佳作,給中國畫壇做了一代新的典范?!督z瓜架下繡脯紅》正是黃胄先生的代表之作,可謂精品。畫家用概括性的簡練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寫了絲瓜藤蔓,鳥籠的刻畫尤其精到。畫中少女春菊神情專注,手臉刻畫尤為巧妙,人物的表現(xiàn)上運用速寫的表現(xiàn)手法來抓住人物特征,線條流暢有力,造型嚴謹生動,生活氣息濃郁,于絲瓜掩映中顯出盎然趣味。蕭平先生題寫詩堂:“黃胄先生六十年代為小說紅旗譜作補圖名噪一時,此其以小說人物所之圖也,是可見其人物寫生之功底。”
長安畫派代表人物何海霞先生《長城雄姿》創(chuàng)作于1983年。以恢弘的氣勢描寫了祖國的大好山河。作者以慣用的山石寫法,豐厚之中見筋力,用大筆和墨連勾帶染,筆筆鋪排,似無法而又有法地鋪衍出山形,落筆果斷肯定,造型在有意無意之間,加以青綠著色,俊朗而不失秀美,險奇而不失瑰麗。云海反復流轉(zhuǎn),氣貫長虹。而長城又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發(fā)精神。無論立意、構(gòu)圖、筆墨、色彩皆十分考究,匠心獨具,精益求精,不落俗套。畫面用筆爽辣自然,用墨酣飽,時有飛白,行筆如錐劃沙,落筆高山墜石,具有動感。通篇給人以沉穩(wěn)堅定、寬博大度、嚴肅雄健之感。表現(xiàn)出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編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