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努力使他們在失蹤了的暗處重新活過來,回到他們原來的位置。”3月27日,“張大力:第二歷史”在廣東美術館開幕,觀者如云。130余組歷史照片仿佛讓人們一次次墜入對歷史的錯覺之中。
一幅著名的歷史照片《毛主席在陜北》其實源于1936年埃德加·斯諾的拍攝,但照片中的領袖明顯被“美容”,原本的黑白照片中毛主席眉間的皺紋、消瘦的面頰,被取代以紅潤面頰和英氣勃發(fā)的眼眸。
在一組魯迅與許廣平等人的合影中,背后的“反動分子”不斷消失,拍攝于上世紀20年代的合影,最后留下一個個莫名其妙的黑洞。而在一組英雄雷鋒的照片中,不清潔的袖口被修整,擺拍的姿勢被修飾成電影劇照版的張貼畫……
“張大力:第二歷史”的展覽,確切地說是130余組攝影作品,凝結了藝術家張大力在過去6年間埋首于北京各大國家媒體機構的工作成果,他從這些機構里發(fā)掘出不少廣泛流傳的舊照片及資料,一經(jīng)對比,發(fā)現(xiàn)了驚人的現(xiàn)象:一些人們熟悉的領袖人物、英雄人物的經(jīng)典歷史照片,可能并非真實的“第一歷史”現(xiàn)場,而是經(jīng)歷了改造的“第二歷史”。
如何看待這些歷史照片被“改造”?昨天,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藝術家張大力,以及藝術界的不同觀點。
毛澤東“第一標準像”的原始照片。題圖為從這張照片中“摳”出來的主席頭像,即現(xiàn)在百元人民幣上的頭像。
用手術刀“摳”出主席標準像
人民幣百元鈔票上的毛主席頭像,是從一張合影中“摳”出來的。
展覽中,一幅人們熟悉的《毛主席第二張標準像》,曾是上個世紀50年代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畫像的樣本。張大力的展覽中,人們卻看到它背后隱藏的秘密。這張照片是當時的工作人員從集體照中摳出來的,并利用醫(yī)用手術刀或鐘表發(fā)條改制的刀片來去除毛澤東周圍的人像,并使用透明水彩燃料和減薄液修正形象。
《毛主席第一張標準像》也隱匿著相似的身世,2000年它還被作為新百元人民幣鈔票上的毛主席大頭像,但同樣是從一張合影中“摳”出來的。這張照片的原型是1950年毛澤東與全國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的合影,被工作人員從合影中單獨剪下來放大。
對這些主席頭像進行“再加工”的人是陳石林,當時他擔任新華社攝影部技術組組長、翻修組組長和全國領袖照片工作組長。
1964年的《毛主席第四張標準像》至今懸掛在天安門前,也同樣經(jīng)歷了陳石林的“再加工”。1964年,攝影師為毛主席拍照片,但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 陳石林說,自己感覺照片上的毛澤東眼神無光,顯得很蒼老。衣服上有褶皺陰影,衣領還不整齊,不修整是根本不能用的。于是他“把陰影修柔和”,將人像修整得很有精神。
毛澤東身后的人物不見了?
在毛主席身后,被“隱去”的人物有林彪、彭德懷、博古等人,甚至江青。
張大力在被“改造”的歷史照片中發(fā)現(xiàn),1960年以后,對毛主席的個人崇拜逐漸膨脹。順應這個潮流,他在照片中的存在開始逐漸脫離蕓蕓眾生甚至其他高層干部。
一張拍攝于1943年的《毛主席在延安》,原本身后不遠處有很多分散的其他干部,但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這幅照片中毛主席身后的人消失了,唯一和主席形象構成聯(lián)系的是象征革命根據(jù)地的延安寶塔。
另一張拍攝于1944年的《毛主席檢閱八路軍359師》,原本毛主席的兩邊是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359旅旅長王震,但這張照片在文革中發(fā)表時,朱德和王震都被裁掉了。
張大力的展覽中,許多歷史照片都經(jīng)歷了這樣的“改造”,在毛主席身后,被“隱去”的人物有劉少奇、林彪、彭德懷、博古等人,甚至江青。
“被改造”的還有文字及畫作
最著名的是油畫《開國大典》,劉少奇和高崗等人先后在畫中被抹掉。
除了領袖人物,這樣的拼接對象還有人民英雄和當時的名人。張大力發(fā)現(xiàn)一張郭沫若的照片也經(jīng)過了“移花接木”。1960年,在一次亞非拉會議上,郭沫若在主席臺上發(fā)言,還有麥克風。張大力意外用溫水泡這張原圖,結果發(fā)現(xiàn)郭沫若和麥克風都是用漿糊粘上去的。
還有一幅雷鋒的照片,原本的照片是雷鋒和很多人一起,往筐里放糞,當時場面很混亂。后來,這幅照片再次出現(xiàn)時,雷鋒背后的人們不見了,后面還加了一個挺漂亮的尖頂?shù)能姞I房子。
展覽的學術主持、藝術評論家楊小彥說,類似的“改造”不僅存在于照片,還存在于文字以及美術作品里,“最著名的是油畫《開國大典》,劉少奇和高崗等人先后在畫中被抹掉”。
廣為人熟悉的毛主席機場接周恩來的照片,其實經(jīng)過了加工,右邊的劉少奇被裁去了。上圖為原始照片。廣東美術館供圖
藝術不可避免帶有時代烙印
記者:是什么原因讓你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這些歷史照片隱藏的秘密?
張大力:1960年左右,那時候我還小,有一張照片很流行,毛澤東在機場接周恩來的照片,一般就被當做家里的裝飾畫。后來聽大人說,這幅畫里面劉少奇被抹掉了??赡芤驗檫@一點好奇,我發(fā)現(xiàn)了這些照片被修改的秘密。
我搜集的這一百多組照片主要通過兩個途徑:第一,不同版本的書籍、雜志,比如一張上世紀50年代初的照片上有彭德懷,1958年的時候就被裁掉了。我還進入了雷鋒紀念館、魯迅紀念館,以及人民畫報等報社去看原始檔案。當然,很多檔案都是不公開的,一般都藏在機關單位里。我就通過人情,通過一些熟人,進入這些機構,拿到第一手照片。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造假的照片太多了,就不大驚小怪了。
我以前也是畫畫的,憑職業(yè)經(jīng)驗,我大致能察覺到作假的痕跡。比如去機場接人,圖片上就只有毛澤東一個人,就很值得懷疑。修改圖片可能和政治原因、文化政策、文化習慣、領導喜好等有關。但我不能保證這些被發(fā)現(xiàn)的照片就完全真實,有些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翻拍的。
記者:搜集這些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張大力:我只是想真實地呈現(xiàn)這么一個東西,完全是處于視覺形象來考慮?,F(xiàn)在是到反思的時候了,趁一些修改照片的藝術家還活著,能多得到一點資料。
任何人都有美化自己的嫌疑,一個時代在權力的支配下,更會戲劇性地美化時代拯救者的經(jīng)歷以及成就,藝術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不可避免帶有時代的烙印,有時藝術家甚至會和御用歷史學者共同合作來創(chuàng)作“更新更美的圖畫”。當藝術家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藝術的功能就不再是解決藝術自身問題的一門學問,而變成了反應基本情感的工具了。所以,當年“改造”這些照片的人后來說,他們只是想美化心中的偶像———領袖,并沒有想過要刻意欺騙。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一唯一準則,被套上了緊箍咒。既然藝術應該高于生活,那么按需要來刪加和修改,看起來就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并且那個年代的人們都平靜地接受了,我也不是想批判那些前輩。我想,如果我生活在那個時代,也會做相同的事情。
【編輯: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