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胡潤藝術榜》昨日發(fā)布:國內藝術品市場理性回歸,當代藝術總成交額持續(xù)縮水,國畫藝術日趨活躍,對中國藝術品有興趣的投資者不能忽視這樣的信息:價格虛高的當代藝術逐漸回歸理性,取而代之的是國畫藝術日趨活躍。
當下國內藝術品市場風向標的這種轉換,在昨日發(fā)布的《2010胡潤藝術榜》的榜單上就窺見一斑:國畫藝術家上榜人數比去年增加11位,4幅古代書畫創(chuàng)造“億元”神話。
50位藝術家上榜
胡潤團隊此次是第三次發(fā)布藝術榜,共有50位藝術家上榜,89歲的趙無極今年首次登上榜首,去年排名第五。
他的作品2009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近2.4億元,其中有一半是來自于其最貴的5幅作品。
而91歲的吳冠中位列第二,其作品2009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近2.2億元。72歲的范曾排名第三,總成交額近1.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90歲的朱德群首次進入前五,其作品2009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為9707萬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有近一半是來自于其作品《雪霏霏》,以4005萬元的高價在香港拍出,并且這幅作品是去年中國在世藝術家最貴的拍品。
遼寧藝術家排位降
與去年相同,榜單中有一位遼寧藝術家上榜:出生地在遼寧金城鎮(zhèn)的劉小東以1640萬元的總成交額排在第28位。
今年劉小東的榜單排位變化很明顯,去年他排名第六,總成交額為14088萬元。
而今年整體榜單變化較大,去年排名前三的都是油畫藝術家,分別是張曉剛、岳敏君和曾梵志,而今年這三位全部跌出藝術家排名前五位。
分地區(qū)來看,北京仍然是最多藝術家出生和居住的城市。
當代藝術總成交額減少
縱觀整個榜單,最明顯的是國畫藝術的受寵和當代藝術的消退。
最直接的數字變化:國畫藝術家從去年的8位一舉躍升至19位;油畫藝術家從去年的35位減少至25位;當代藝術的總成交額則持續(xù)縮水,與首次發(fā)布的《2008胡潤藝術榜》相比減少一半。
對此變化,胡潤表示:中國企業(yè)家越來越了解藝術市場,他們喜歡古代書畫更甚于當代藝術,收藏古代書畫的富豪人數比收藏當代藝術品的多10%,而且有4幅古代書畫創(chuàng)造“億元”神話。
經濟格局是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張偉對于變化,歸結為藝術品市場與經濟格局的正向緊密聯(lián)系。
張偉認為,這種變化應從縱向、橫向兩個層面來理解。
當代藝術品的縮水和古代油畫的受追捧,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縱向變化的最直接表現(xiàn),也在折射著藝術品市場正在向理性回歸的信號。金融危機之前,同高速發(fā)展的經濟一樣,當代藝術繪畫持續(xù)被炒作,而金融危機后,很多當代藝術品的價格被打回“原形”。
而橫向變化在于,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增強,全球藝術中心也在悄然間向中國轉移。而且每一次藝術中心的轉移都是伴隨著經濟格局變化的,例如,最早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商貿繁華和藝術中心地位并舉,之后是歐洲,再到美國。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