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倫敦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傳來了全球藝術品的新的拍賣紀錄:一件瑞士著名藝術家賈科梅蒂的雕塑《行走的人》,以1.04億美元成交。
記得去年秋拍,中國藝術品拍出了1.69億元人民幣的拍賣紀錄,令眾多業(yè)內人士大跌眼鏡,許多人驚呼拍賣市場“瘋了”。然而,與前不久倫敦傳來的這個新紀錄相比,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藝術品所創(chuàng)造的拍賣紀錄還有很大的落差。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紀錄的產生有相似之處:與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創(chuàng)造了中國藝術品的最高紀錄后人們的反應相似,賈科梅蒂的《行走的男人》的成交價,也令西方藝術品市場的業(yè)內人士大跌眼鏡。從佳士得亞洲區(qū)主席葉正元的訪談中可以看到,最后的成交價遠遠超出了業(yè)內人士事前的預計。在拍賣現場,中國藝術品的拍賣紀錄,源于三四位“志在必得”的買家的角逐;同樣,西方藝術品的拍賣紀錄,則是源于兩位“志在必得”的買家叫價。兩個成交紀錄的產生,都有很大的偶然性。
盡管如此,這兩個紀錄之間的落差,還是值得我們正視。正如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所指出的,這個落差一方面說明西方世界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比我們嚴重得多,但他們的藝術品收藏受到的影響很有限。這說明西方的收藏傳統(tǒng),說明在西方文化中藝術的地位;另一方面那種價格的比較,其中的比價效應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藝術品拍賣紀錄雖然破億,但并不貴。
當然,這種落差的存在,正如葉正元所指出的,是由于中國藝術品的買家群體與西方藝術品的買家群體相比還不夠國際化,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歷史還不夠長。不過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如蘇富比亞洲CEO程壽康所指出的,是文化影響力的差距。當中國文化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復興并成為世界的主流文化時,中國藝術品就會成為全世界買家爭相競購的目標,中國藝術品與西方藝術品的拍賣紀錄的落差就會不復存在。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高速成長之際,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抱負與視野,期待中國藝術品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如葉正元所說的,5年、10年甚至更長,那又何妨?
【編輯: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