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假東西還當寶貝,又是一個‘國寶幫’的!”“貼幾張圖看看假的元青花瓷器有多少吧,‘國寶幫’該醒醒了! ”
最近在各網(wǎng)站收藏論壇上,“國寶幫”這個詞匯被頻繁引用。這可是收藏界近年興起的一個頗帶貶義的說法,指那些常買假貨,卻自以為都是國寶級古董的人。
元青花能有那么多?宋汝窯能有那么多?連《清明上河圖》也有好多件?真正收藏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們異想天開,覺得自己撞上了。
“國寶幫”成員往往眉飛色舞向人介紹藏品,他們口若懸河自有一套理論,很少肯聽別人的勸告,卻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早已成了假貨的最大受害者。在蘇州收藏界,“國寶幫”成員也為數(shù)不少,專家感嘆:“真該勸勸他們,叫他們醒醒了。 ”
“國寶幫”案例:幾千年的紅山玉,他有近百件
近日,一個電話打到商報鑒寶欄目:“商報的玉器版辦得不錯啊,不過我有些更好的玉器,你們可以來看看。 ”
于是按照約定的地址,記者和商報一位玉器鑒定專家來到老趙家中。從臥室里老趙搬出一個錦盒,盒子打開,里面放了十幾件玉器。“這些可都是紅山文化玉。”他神采飛揚地一件件解說:這是玉豬龍,這是玉人,這是玉猴,這是玉螳螂……這樣的玉器他還有幾盒子,共有近百件。
盡管老趙言之鑿鑿自信滿滿,但那么多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玉器”放在眼前,記者也不由心生疑竇。身旁的商報鑒寶師一時插不上話,便悄悄告訴記者遇到“國寶幫”了,在老趙介紹間隙他趕緊提示:“紅山玉器很少,而且都是很久以前出土的,你一個人就拿了這么多,比博物館還多……”
“是啊是啊,”老趙說,“這就是緣分啊,有的買了20多年了,我工作那會兒每次出遠門都買古玩,全是真的,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造假呢! ”
“不過你這幾件刀法不怎么對……”
“那么早的東西,只能是這個水平啦。不過別看雕刻不漂亮,價值可大著呢! ”
專家話中有話,幾次想點撥老趙,不料老趙都誤會了,絲毫沒覺有否定他藏品的意思??粗馅w那么高的興致,專家也不忍潑涼水,一直聽老趙在介紹。直到臨出門前,專家才把觀點委婉地對老趙表達了出來,“其中有些確實比較古樸,作為工藝品玩玩不錯的,不過都是仿制的。 ”而在出門后的路上,專家對著記者連連搖頭:他那里一件真的都沒有! (此處人物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誰是“國寶幫”老人和企業(yè)家易中招
市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張正望認為,在蘇州,具備“國寶幫”特征的藏友確實很多。在他們組織的鑒定活動中,時??吹接腥藥Я?“元青花”、“汝窯”、“宣德爐”而來,明明是低仿的“一眼貨”(一看就知道是假貨的意思),卻個個以為是真品。
而在收藏隊伍中,最容易成為“國寶幫”的便是老人。自2005年商報免費鑒寶活動開辦以來,把假當真、執(zhí)迷不悟的,老人所占比例最大,他們也成了收藏市場一大受害群體。
有位張老先生曾多次帶著藏品前來,都是歷代瓷器“精華”,北京、臺北故宮都很少的宋代汝窯,他有十幾個;元青花,他有四五個,其中一件與曾拍出2億多人民幣的“鬼谷子下山”幾乎一個模樣;清三代的官窯瓷器他各色都有,商報鑒寶師形容它們幾乎就是故宮瓷器圖錄和天價拍賣圖錄中瓷器的翻版。像張先生這樣被“國寶”忽悠的老人,在收藏界著實不少;說起來很慘,他們花掉了大量積蓄,換來的卻是一堆垃圾。
而另一類常見的“冤大頭”是企業(yè)家或其他有錢人。他們往往資金充裕,動輒幾十萬幾百萬購買,買回來的大多是假貨,卻一直被蒙在鼓里。藝術品鑒定師、收藏家胡士清說,他曾跟朋友去看一企業(yè)家的收藏,企業(yè)家煞有介事將寶貝一件件捧出來,看得他們額頭冒汗:那些東西太假了。
老人購買和交流渠道都比較狹窄,信息閉塞,成為收藏的受害者這很容易理解。那么機敏而且見多識廣的企業(yè)家怎么也會走入歪道?胡士清認為,一些企業(yè)家更多的精力不在收藏上,對收藏理解不深,將之看成投資捷徑,容易被別有心機的人利用,從而不知不覺買進假貨或無價值的藏品。
幫幫“國寶幫”:收藏家們要多幾分關心
在雅昌藝術網(wǎng)論壇上,有網(wǎng)友將版中“國寶幫”一一點名,將其藏品貼出“示眾”,引發(fā)許多爭論。有網(wǎng)友認為,批評雖說尖銳甚至刻薄,但也是“恨鐵不成鋼”之舉,很多“國寶幫”是難以喚醒的。
對于深陷收藏之苦的“國寶幫”,記者采訪了蘇州不少藏家,總結他們的觀點,辦法無非是兩個層面,一是自救,一是他救。
自救,就是要自己培養(yǎng)出理智的收藏心態(tài),要謙虛、多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 “國寶幫”的固執(zhí)是出了名的,有位鑒定家說:“他一口咬定東西是真的,別人說什么都聽不進去,找我鑒定只是盼著我應和他。那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只能裝聾作啞支吾一下了。”而且,實話實說有時候還會敗壞自己的名氣,幾年前這位專家曾實話告訴某藏友,說那幾件東西都是假的,結果藏友不僅沒聽進去,此后逢人便說:“那是個偽專家!把真的說成假的! ”
可以說,“國寶幫”的固執(zhí),阻斷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于是更長時間地蒙在鼓里,這必須要自己改變態(tài)度才行。
自救的同時也需要“他救”,需要收藏同道的關心。胡士清說,曾有幾個“國寶幫”拿東西來鑒定,只要覺得對方有心理承受能力,他就細細分析解釋藏品的問題何在,對方倒也覺得在理,最終都接受了假貨的現(xiàn)實。因此,客觀詳實表述自己觀點,是對他人負責的最好的交流途徑。
“國寶幫”警示:盲目投資收藏必定吃虧
“國寶幫”是相對有些極端的收藏人群,而他們只是一個縮影;他們所代表的,是更為龐大的以假為真、受騙上當?shù)氖詹厝后w。
資料顯示,中國大概有7000萬人搞收藏,群體之巨難以想象。這些收藏者中,不乏真正癡迷收藏的人,但更多人是以投資為目標。他們滿耳是那些真假莫辨的刺激故事:一次花幾十元錢可以買到價值幾十萬的寶貝,或者十幾年前幾百塊錢的東西如今已價值百萬。
然而,對千軍萬馬浩浩蕩蕩沖來的收藏投資風,業(yè)內專家卻并不看好。藝術市場著名評論家牟建平2007年提出觀點:藝術品投資收藏,獲利者不會超過20\%!
幾乎所有收藏成功人士都有一樣的觀點,收藏投資必須具備眼力。而這個眼力的取得,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多與行家交流學習,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今年5月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閆振堂來蘇,在接受商報記者專訪時他談到:“作為投資永遠是有賺有虧,賺的是那些眼力好、目光長遠的少數(shù)人,而眼力不到的大多數(shù)人則免不了要虧本。所以沒有幾年功力積淀,不要指望能在收藏領域賺錢。 ”他認為應該培養(yǎng)健康的收藏觀,要有好的心態(tài)收藏,收藏的落腳點并不是金錢,而是一種文化行為。
相關鏈接;
“國寶幫”經(jīng)典問題商報鑒寶師一一解答
1、我這個買來才100多塊錢,造假成本都不夠,怎么可能是假的?
答:原因一:造假者不是造這一件假,而是一批假。在這一批假貨中,其中幾件已經(jīng)賺大賺足,剩下的就隨便處理了。原因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造假成本確實很低,一件假貨的制作速度往往快得無法想象;但買家對造假流程不熟悉,過高估計了工藝的難度。
2、這東西全世界存世量可能只有幾十件,但不代表我這里就沒有啊?我運氣好確實可能買到啊?
答:全世界只有幾十件,這樣的東西以前就被寶貝起來,很少有流落民間的;即使有,也不至于其他地方都不去,偏偏進入你身邊的市場,這樣的概率比中五百萬彩票還難。好吧,就算你運氣極好,你也不可能一個人有好幾件啊。最關鍵的是,專家判斷假貨并不是根據(jù)這樣的推理,而是先看器物本身的真假。
3、你自己都沒親手拿過這樣的器物(比如汝窯瓷器,紅山玉器等),怎么可以斷定我這個是假的?
答:事實上,鑒定古玩真?zhèn)斡幸恍┗疽?,比如自然生成的包漿,比如古代器物的造型原則,如果這些都不符合要求,那必假無疑。
4、有個水平很高的專家說這個“不錯”啊,為什么你說是假呢?
答:有的專家出于種種原因,不愿意實話實說,就用“不錯”、“還好”、“好看”、“少見”、“可以玩玩”、“有點味道”之類的詞語應付;如果用“老的”,“真的”,“清代的”這類詞語作答,就基本上可靠了——如果這不是偽專家的話。
【編輯: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