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執(zhí)著于生命境界

來源:田黎明 作者:田黎明 2008-11-07

      

執(zhí)著于生命境界

      偉中是一個思想苦行者,他有著極其透明無礙的心性,在生活的源頭以筆墨來覺悟生命境界已成為偉中的整體。八十年代初偉中面朝博大精深的黃土高原探求著勞動者的自然精神。當我站在這些蒼涼、沉厚的勞動者面前心底油然升起了一種崇敬。望著這些個性強烈,生動的繪畫形象,我想這正是偉中在用心體驗中國人精神中并以 “ 詠史 ” 的獨特造型語言來品讀勞動者的崇高心靈。如果說繪畫方式是對生命解讀的過程,那么在偉中的作品中我們盡可得以見真。對筆墨文化的體驗已成為偉中整個生命的波瀾,他借助自然事物的感應綿延著中國文化的氣象和精髓,把生活中的無我逐漸向自然中的真我完善,從而獲得了超然的筆墨意象。偉中近年來的作品更清晰地流露出主題情感物象化的意味。他的作品有機地融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現(xiàn)代藝術表現(xiàn)語言和方式,那精致,透明,豐富多變的色彩交織著流動疾飛的線條,無不滲透著一種清新,自然,和諧,寧靜的田園式藝術視覺震撼力,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東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深刻內涵和更深層次的當代文化精神。 

      凡是從事藝術事業(yè)的人,他所有的經歷都將在時空的沉淀中成為他藝術中的生命之緣。偉中正是這樣一個注重體味文化,專注內視生命境界的藝術家。如果說他堅實的繪畫功底在八十年是以儒家文化為本,那么在其近期作品中則更多注入融合了東方的,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他從一個獨特的藝術視角,向我們展示了文化和藝術的無窮魅力。從偉中的作品經歷,我仿佛由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漸至 “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之地;轉而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再進入 “ 行行道已遠,野途曠無人 ” 的境界;又輾轉 “ 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而妙覺 “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的佳境。生命向往生活,經歷亙連心性,心性印照筆墨,筆墨生發(fā)境界,境界為生命所悟。沈從文先生說: “ 必須更深刻一些明白生命,才可能更有效地使用生命。 ” 偉中正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執(zhí)著于生命境界的藝術家。 

 

【編輯:賈嫻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