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時間:2008年5月28日
訪談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
采訪者:杜曦云
被采訪者:卜樺
杜曦云(以下簡稱“杜”):你最早的作品,雖然是動畫,但很講究繪畫性,有很濃的表現(xiàn)主義木刻味道,當時的主要興趣是什么?
卜樺(以下簡稱“卜”):我的興趣是電影和繪畫,動畫有兩者結合的味道。至于木刻效果,是做的過程中實驗出的一種畫面效果,是根據(jù)動畫軟件的工具特點決定的,沒有預先的設計。
杜:《ONENESS》等作品,是關于成長的,但充滿了苦澀、悲涼乃至無助、絕望。對于“成長”這一問題,你當時是如何看的?
卜:往往就是這樣,青春期的時候反而比較灰暗、“老成”。那些都是我那個時期的狀態(tài)的記錄??赡墁F(xiàn)階段更喜歡有幽默感的、或是其它感覺的,但是看到以前的作品,就回憶起那個時期的感覺和氣味?,F(xiàn)在看來,當時的那些情緒都很正常,沒什么比別人特殊的。
杜:以我個人來看,你以前的作品,對成長中所遇到的種種嚴酷境遇,由不適和痛苦,到最后承認這個冷酷世界,披掛上自我防衛(wèi)的鎧甲上路。這類似拉康的從“想象界”到“符號界”的痛苦過程。
卜:對,承認了是正視,就是徹底承認生活就是由光明與黑暗、高潮與低潮、好與壞交織而成的。接受這些后,會比較坦然了。有一句名言“我們需要的不是救生筏而是航標燈”,就是這個意思。另外一方面比較現(xiàn)實,由于有了表達的出口,幫助了成長的過程,自然就會過渡過來。
杜:此后,你的文化視野很明顯地逐步擴大,作品中透露出的對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化。但你在語言上反而放棄以往的那種苦澀味道,選擇了華麗、愉悅的視覺效果,越來越以一種類似童話的方式出現(xiàn)。對此,你如何看?
卜:這就是一種很自然的轉變,因為狀態(tài)和看外界的心情不一樣了,很多東西都得以解脫,再去做表現(xiàn)“痛苦、黑暗、絕望”的東西就不自然了。所以更多是探討其它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比如這種更松散的結構,(以前我不太用),這種不預先設定結論的方式。畫面也更渴望營造一種自己都想進入的世界,有點游樂、童話感的,人很少,華麗但又荒涼的感覺。
杜:你作品中的紅領巾小女孩,給人一種半自傳之感。在你以個人的文化認知和想象力營造的這個超現(xiàn)實主義“冷酷仙境”中,一方面,“你”耽于自我的童話世界中不愿醒來;另一方面,現(xiàn)實世界又如此的充滿不盡人意之處,所以,連童話世界也滲透入眾多的夢魘意象。對此,你如何看?
卜:哈哈,是有半自傳之感。“耽于自我的童話世界中不愿醒來”這感覺挺好的。我覺得人,尤其是女的,保持一定的自我空間和自由度,和社會有點游離感,是非常幸福、理想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我也好不容易把自己弄成這樣,才可以做白日夢。事實上,“藝術家”必須在有生活感受的同時保持一個自由舒適的狀態(tài),才能從本源上去考慮做東西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童話世界中滲透入眾多的夢魘意象”,是非常有趣的。我不喜歡單純的甜美可愛,我喜歡厚重的、多種層次的世界,必須要有非常“胡來”的想象力,這個世界才有趣;同時它又是安全的,隔岸觀火的,那也只能是在這樣的“童話世界”里。
我作品中的那個小妞很酷,她可以一往無前無所畏懼,并且她可以自省,可以是領袖,她可以完全隨意,我不能。我這叫“意淫”么?
杜:所以,我認為你的作品其實是“成人的童話”,你以一種“童話世界”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文化體悟,但這些文化體悟卻并非是童話式的。相反,是一種成人的較為深刻的社會、文化認識。對此你是否認同?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的產(chǎn)物嗎?
卜:嗯,可以這樣算吧。我就是沒有定義這個東西,但是我渴望的一直是一個既來自現(xiàn)實又盡最大可能去胡來的世界。自由和想象力是最有趣的東西,想象力就像是你扔出去一個球,看誰能扔得更遠;現(xiàn)實的力度就是把球再收回來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是同樣至關重要的,有矛盾才有統(tǒng)一的可能。
杜:對,想象力如果不以現(xiàn)場的文化問題為河床,會流于無度漫漶。所以,我看到你對自己作品的文化指向的重視,比如:“這是中國以前沒有的,這個時代特有的東西”、“暗喻時代的游戲新方式”、“但是卻更有力地扣著現(xiàn)實的大時代的主題”……
卜:沒錯,就是把雜亂的感受編輯到一個小影片、小世界里。我們不是政治家、社會學家,只能表達一些身處其中的社會感受。而且是隨著時光的階段感受。所有具有“浪漫”天性的人都會為成長付出代價,我很珍視人的這些過程的記錄。
杜:對于成人而言,可以以這些“浪漫”天性為價值觀的基礎,作為一個具體時空語境中的個人,通過他/她的具體行動來盡力改變現(xiàn)實世界,哪怕終其一生只能改變微小之處。對此你是否認同?
卜:認同啊。從自己下手。認同自我提升,始終認同。人會互相影響,既有智識上的也有道德上的。
杜:出生于1970、1980年代的人,被比自己年長的人用“70后”、“80后”等歷史決定論乃至生物還原論色彩濃厚的外在標簽來加以規(guī)范,在后者們對于這個年齡段人群的的文化描述中,無歷史、無深度、無責任、無宏大視界、嬉戲成性等超平面語匯成為高發(fā)詞,對此你認同嗎?
卜:哈哈,隨便說吧。別人怎么總結這太無所謂了,因為我們都還沒活完呢。無論誰用什么樣的總結,都只是片面的。接著往下活吧。更何況橫著看社會中的人是太多種類了,我概括不了。
杜:對。所以我認為:其實,70、80一代的生存境況、文化背景和認知差異、價值取向等何其眾多,甚至是絕對的、無法通約的差異。而且,既然是正在成長中的藝術,那么它的青澀與稚嫩甚至淺薄無知也暗含其中,一切都有待成長,并有多向發(fā)展的可能性。而這一切都有待繼續(xù)錘煉,并被歷史所過濾和揀選。過早的定性并將其抬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是一種拔苗助長,往往會造成“傷仲永”的歸宿。
卜:理論家或者評論家應該是滯后于“藝術家”的,真實的藝術工作者,應該多從系統(tǒng)之外去發(fā)揮、去產(chǎn)生靈感,應該少關注一些系統(tǒng)之內(nèi)的東西。你做東西是一件和你自己生活/生命有關的事情,和其他的沒有關系。
杜:關于童話世界,我個人認為,它之所以重要,是因它與人的純真心靈、美好愿望、善良意志的緊密關聯(lián)。而非僅僅是沒心沒肺地一味嬉戲和雜耍。對此,你如何看?
卜:我們得到的信息是,傳統(tǒng)的所謂童話是這樣的,這個詞語被小時候的教育概念化了。到今天它也是別人概括總結出來的語匯,因此它的意義也由于立場的不同而不同。我用了一些所謂卡通形象的樣貌,但我并不把這個定義為童話。至于它是什么,應該走著看?!皼]心沒肺地一味嬉戲和雜?!保@也是種境界,我很羨慕?!巴挕奔瓤梢员憩F(xiàn)善良,也可以表現(xiàn)相反的東西,但是作為個人,我當然是贊同善良的!善良的人是社會的珍寶。
杜:你的《未來荒》、《野蠻叢生》、《THE SICK CITY》中,都市處于一種荒蕪、死寂的狀態(tài)之中,連正在建設中的“鳥巢”等令中國人自信心膨脹的圖騰式建筑,也處于荒無人煙的叢林中。這與當下正在火熱的群體意識相悖。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卜:可以反過來看,這像一個案例吧?“當下正在火熱的群體意識”的一個小小投射。我可能有點厭倦了這種用政治符號來說事、說意義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很大一撥藝術作品都是這樣做的,我甚至已經(jīng)感覺審美疲勞和牽強了。因為試圖用這個來等同于“當代感”、“當下感”,是很表面化的。所以,他們盡管會出現(xiàn),但是都是很次要的角色和位置。我所有東西里,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會出現(xiàn)當代的建筑,我更喜歡四不像的東西和環(huán)境。
杜:是,他們用一些直白的符號組合來進行一種“看圖識字”式的淺顯表述。
卜:我個人是盡量避諱這個的。
杜:那么,你所認同的是哪些方式呢?
卜:最好是邊做邊觀察走向。我希望有個大概方向,然后以此為起點,做自己真正想看到的東西。誰也不要胸有成竹。做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處于一個真實的狀態(tài),你首先得是作為一個“人”。
第一是一個人的生機/或者叫元氣等;第二是保持一個“活”的狀態(tài)、不去固定的狀態(tài)。第三才是必備的技巧。這是關于做東西的個人感受和原則。
杜:第一是人的真實狀態(tài)(價值觀、信仰兼蘊于此中),第二是不斷實驗、摸索的精神,第三是不斷完善的技巧或曰方法論。是這樣嗎?
卜:對,你說得對。第一是元氣、生機,這個是囊括藝術的、人生的根本。第二是不要經(jīng)驗,經(jīng)常從零開始。第三是表現(xiàn)時是要依賴于技能和工具的。比如說對軟件的熟練使用等,這些是必備的。
杜:那么,信馬由韁、隨心所欲地自由思考和創(chuàng)作,以及以明確的責任感和方向去思考和創(chuàng)作,你如何看待這兩種方式?
卜:嘻嘻,我都用過。我以前是后者,現(xiàn)在嘗試用前者。但是前者也是由自由入手,然后你的責任仍然是觀察作品的走向,制定一個最好的方向和結果。所以從自由入手,還是要負責任的。
杜:這是一種適度的張力關系。
卜:非常棒的總結。
杜:與你前面所述“既來自現(xiàn)實又盡最大可能去胡來”是一種類似的關系。
卜:完全沒錯。就是那個扔球、收球的問題。
杜:因為,如果僅僅是命題創(chuàng)作,那么難免會流于虛浮而蒼白。尊重自我的真實感受,但又與責任感保持適度關系,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與個體的真切經(jīng)驗緊密相連,從而更為扎實、穩(wěn)固、細膩,更有說服力,也更有穿透力。
卜:是。我后來的三個作品都有一點命題的意味,為展覽而作。但我就是怕受到任何限制,所以用了這種方式,先胡亂想,再“扣題”。
杜:那么,你接下來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方向是什么?
卜:我現(xiàn)在很喜歡這種方式,所以還會這樣做一些。方向是:一直想做一個有對話配音的,特好玩的,又非?,F(xiàn)實的。估計得明年做了。有很多精彩的點,我都積累起來了。
杜:你把日常的所思所想都積累起來,根據(jù)具體的情境,尋找契機來發(fā)揮?
卜:沒錯,就是這樣的,所謂的“創(chuàng)作”應該是很好玩很自然的事情。
杜:你曾經(jīng)被網(wǎng)民們冠以“閃客之王”的美譽,今后,你估計會在創(chuàng)作媒材上發(fā)生大的轉換嗎?
卜:我現(xiàn)在所使用的媒介有四種了:動畫、油畫、手繪、電腦插畫。所以都得齊頭并進,而且最近的重點肯定是油畫。但是每年這四種媒材都會涉及到,我都喜歡,每次轉換的時候都有點舍不得的感覺。
【編輯: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