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藝術(shù)品市場將迎來2010年春拍的高峰,特別是其中一頭一尾的中國嘉德和香港佳士得春拍更是成為了市場的風(fēng)向標。面對著名目繁多的各式專題拍賣,許多投資者難免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抓住其中的“主軸”,就可以輕松投資。
專題名稱眼花繚亂
雖然2010年春拍尚未全面舉行,但是專場名目繁多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在已經(jīng)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在傳統(tǒng)的中國書畫和工藝品部門的拍賣中,主辦方設(shè)置了名目繁多的專題,如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第三部份)、“靈漚館珍藏中國書畫”、“亞洲私人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嘉慶道光時期蘇州畫壇名家成扇專輯”等。在古玩部分中,特別推出了皇家文物專題、“雋物凝思: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專場,以此力推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藝術(shù)。
即將在5月舉行的春拍中,中國嘉德和香港佳士得拍賣行將分別于5月8日和5月28日開始拍賣。其中,在中國嘉德春拍中,包括“陶冶性靈—文房清供”專場、清代宮廷藝術(shù)品專場、在古代書畫部分包括了六個私人收藏專題,五個畫派或書家專題。在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包括了中國宮廷御制精品、頌德堂藏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等。
抓住“主軸”不再迷茫
對于投資者來說,面對著一個個“花哨”的名字,如何才能尋覓到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藏品,抓住“主軸”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這個“主軸”就是專題拍賣背后的藏家,這個藏家不僅僅是提供這些拍品的,更是藏家獲得珍藏的最根本的地方。
今春,翦淞閣為了紀念自己的二十周年誕辰,特與中國嘉德合作,推出“陶冶性靈—文房清供”專場,甄選翦淞閣重要館藏品,尤其以民初上海大鑒賞家瞻麓齋龔心釗舊藏古器珍品為主軸。龔心釗文物收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精致考究、古樸典雅的包裝,無論是書畫或各類文玩精品,都以紫檀盒或紅木盒來盛放,并且選用精致的織錦包面,用柔軟的絲絹做臥囊,盒內(nèi)貼有多方藏印的印文,并附有親筆撰寫的各式標簽、題識的紙戔,盒外又貼有龔氏手書品名的題簽。
近日逝世的全國政協(xié)常委徐展堂不僅是政商界翹楚,還是一位熱衷傳統(tǒng)文化、杰出的文物收藏鑒賞家,其過人的識見和豐富的收藏儼然已成一段當代傳奇故事。通過多年來的不斷積累,他生前擁有約5千件藏品,據(jù)行家估計,總值至少逾1億美元,并躋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生前,他通過拍賣行釋出的一些舊藏,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市場上最受寵的品種之一。
翻開中國藝術(shù)品的拍賣史,徐展堂絕對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當香港一批老藏家的購買力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以后日漸停止,1991、1992年日本泡沫經(jīng)濟破滅后,徐展堂是當時最大的買家,每場拍賣高價拍品都是他在買。但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徐展堂在1996年開始逐漸釋出他的藏品,并以“靜觀堂”作為拍賣專場的名字。在1996年11月的秋季拍賣中,佳士得推出香港藏家徐展堂“靜觀堂”珍藏,成交額近8000萬港元,這在當時成為了一個奇跡,其中清乾隆?青花纏枝蓮雙龍紋大天球瓶,以640萬港元成交,刷新當時清朝青花瓷器的世界紀錄。一件元青花瓜藤芭蕉凸花紋大盤也以728萬港元成交,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天價。綜觀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叱咤風(fēng)云的拍品,我們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徐展堂的“身影”。
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拍出了3056.75萬港元,此罐原為一對,曾同時為香港暫得樓胡惠春家族舊藏,后分別落入香港天民樓葛士翹和靜觀堂徐展堂手中,此次拍賣的就是來自于徐展堂的那件拍品。
【編輯: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