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可以出賣的魯迅》 德化白瓷 三輪車 裝置 數(shù)量尺寸不定 2013年
展場中央是一獨立展廳,展廳中間鏡面平臺上“供奉”了一尊頂部殘破但仍舊靜穆、慈祥的佛像,后方壁面高處“可以出賣的佛,五百元一個”白底黑字赫然顯立,尤其“出賣”兩字一下揪起人內(nèi)心不安和羞慚的情緒,引導(dǎo)起思考。標題下方是兩籮筐被踩破裂的,時而被插上朵小花的佛頭像,荒誕可笑,但同樣的靜穆、慈祥。佛像是由白瓷素?zé)?,這種潔白更增強了佛像的靜穆感,和“出賣”、破裂、戴著花朵被裝進籮筐的佛的境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張力,此時,尤其能感受到佛那靜穆和慈悲有種無限的穿透力,讓人無法不反思、不羞愧于現(xiàn)實的無限墮落和腐敗。人們似乎無處逃離現(xiàn)實的墮落和腐敗,實則更無法逃離那宏大、無限又無形的對人道德和存在的審問。
中央展廳四周是繪畫、雕塑和攝影,其入口正對面是白瓷素?zé)聂せ?a target="_blank" >藝術(shù)家似乎要提煉出當下現(xiàn)實中一切可被出賣的那種廉價性。廉價的意涵在于人們誤以為在經(jīng)濟交換系統(tǒng)中,通過貨幣交易得到的使用權(quán)或所有權(quán)等于真正的擁有,人們將物質(zhì)形態(tài)的觸碰和占有等同于精神內(nèi)在的獲得。信仰由此成為了心靈雞湯,批判成為了標榜和姿態(tài)。我們的廉價在于省略了充滿自我掙扎、危險爭斗、艱苦、長久的修煉、否定之否定的思考,我們省略了所有行走的過程。因此,魯迅可以被廉價地剝離成為一種對立的利益勢力,被踩踏、禁閉,或成為一種標簽,到處流走,被販賣。中央展廳外側(cè)的地上堆滿被貼上各種舊報的魯迅頭像,還有一個生銹的小推車裝滿了魯迅,同樣可以出賣,100元一個,墻上是殘破的魯迅語錄。從展覽整體形式上看,這輛破舊的小車,在空間中暗示了一個運動的軸點,作品和空間由此產(chǎn)生了種運動感。
對面展墻上是兩幅火紅輝煌的殘陽,一種黏稠的血液的滯重讓人驚心動魄,強烈對比著白瓷頭像素?zé)某羶?。旁邊則是一個土堆、一棵枯樹,吊掛著一個長著黑色毛發(fā)、安著假肢的“天使”,并與墻上一幅林中天使繪畫相呼應(yīng)。畫面中天使的背影總讓人無從釋懷,背影沒有任何偽裝和煽情,“正面”可以用強勢的言語、眼神遮蓋尷尬、怯弱。而背影,連人自己都無從預(yù)見、控制,“正面”可以用背面以示拒絕,但背影就無處可藏了,任何情感、心情在背影中都無處可逃,這正如我們當下存在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