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從繡花到繡宇宙 進擊的“織女”

來源:新周刊 作者:石楠 2014-04-04

當“傳統(tǒng)刺繡精品展”融入當代視覺元素和審美觀,會發(fā)生怎樣的化學(xué)反應(y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公約》出臺10周年之際,廣東省博物館將28個繡種的150件當代作品同場展示,其中除了傳統(tǒng)的花鳥山水,還有絲線勾勒的《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以及拍場上最熱的林風(fēng)眠和青少年最愛的動漫人物。

沈繡的“仿真繡”,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

2013年,國家主席習(xí)近平訪問俄羅斯時,贈送了一件沈繡《普京總統(tǒng)肖像》作為國禮。普京端詳著這幅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作品,贊不絕口。他甚至解開西服,拿出自己的領(lǐng)帶說:“正是它。”

這距離沈繡第一次作為國禮已過去102年了。

沈繡,不同于中國四大以地區(qū)命名的繡種(蘇繡、粵繡、湘繡、蜀繡),它是以沈壽命名的刺繡流派。沈壽的第一幅“仿真繡”作品是1910年完成的《意大利皇后像》,作品由清政府選送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獲“至大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憑”。1911年清政府將此繡贈送給意大利皇后。

1905年,沈壽夫婦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刺繡藝術(shù)。三個月中,沈壽接觸到了西方油畫、鉛畫,大受啟發(fā),回國后,沈壽對刺繡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雖然依舊運用傳統(tǒng)的蘇繡針法,但同時也融入了日本美術(shù)繡的用針方法,并采用歐洲油畫的用光用色原理,創(chuàng)作出了“仿真繡”。這一創(chuàng)新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刺繡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

1914年,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向中國征集展品,沈壽選了一張明信片上印的耶穌像進行勾勒。這幅原作為文藝復(fù)興晚期意大利畫家琪特的油畫,取材于《圣經(jīng)》耶穌遇難再生的故事。沈壽運用了虛實針、旋針等針法,并根據(jù)人物皮膚肌理的需要和油畫明暗層次的變化,精心地選用了自己染就的100多種不同色澤的絲線,將這幅畫作表現(xiàn)得既有油畫的立體深邃,同時又兼具了刺繡的細膩。

沈壽還將繡品中所用的100多種不同色彩的絲線各取一根,在繡像的上方繡成一個十字架,供觀眾審辨,以證明這幅繡像沒有一處是繡后染成的。

20多幅以宇宙星空為主題的刺繡,被驚呼為“織女的作品”。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充分發(fā)揮了“空氣透視般”的筆法,這一點蘇繡也可做到。蘇繡大師姚建萍說,十分國畫只能繡出八分效果,八分照片她有把握繡成十分效果,而油畫則是十分繡成十分效果。

繡名畫前要先在紙上制作效果圖,或者用電腦打出來,再移到畫布上。制作過程不僅考驗繡娘用刺繡線條替代原畫筆觸的能力,同時也要求繡娘對原畫情感表達的理解,繡制一幅國外知名油畫也是對畫作的再創(chuàng)造。

蘇繡繡制油畫的針法主要是亂針繡。第一層鋪底,按畫稿的輪廓與塊面刺滿;第二層開始在底上堆砌刺作;第三層則是精細的加工,讓整幅作品看起來立體感十足。亂針繡作品在后期制作中,常常采用劈絲(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工藝,在有限的面積里多層次地將物體的色彩敏感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

《蒙娜麗莎》中,達·芬奇對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guān)鍵部位做了精心處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一種神秘莫測感。而在刺繡版《蒙娜麗莎》中,姚建萍“以針代筆,以線為彩”,利用劈絲技藝將蒙娜麗莎的肌膚、五官包括眼睫毛用亂針法繡出,將各種顏色絲線交叉搭配,分層堆疊重組并產(chǎn)生光澤變化,這是任何其他畫種難以比擬的。

油畫上兩種顏色混合后就會產(chǎn)生另一種色彩,而亂針繡上兩種色交叉重疊后不僅可以得到第三種色彩,而且原來的兩種色彩依舊存在。不同方位的交叉線條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光澤變化,使人物更加立體。

當細致的絲線遇上恢弘的宇宙,結(jié)果是刺繡的新生。在第28屆國際天文學(xué)聯(lián)合大會上,蘇州人陳英華繡制的《蟹狀星云》、《鷹狀星云》、《仙女星系》、《漩渦星系》、《黑洞》、《日珥》等20多幅以宇宙星空為主題的刺繡,被驚呼為“織女的作品”。

陳英華說:“《蟹狀星云》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它也是最難繡的,我花了6個月才繡完。”在繡制的過程中,陳英華也不斷學(xué)習(xí)宇宙知識。為了表現(xiàn)天體散出的光暈,陳英華利用劈絲技術(shù),甚至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

中國刺繡進入拍賣市場時間不長,上世紀90年代以前,刺繡在藝術(shù)品市場并不亮眼,價格平平,收藏刺繡的人也很少。1993年,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始有人注意到刺繡的價值并進行收藏。

200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明朝永樂《刺繡紅夜摩唐卡》以3087萬港元成交;2004年北京瀚海拍賣中,元代《十八尊者》刺繡冊頁以1980萬元成交;2007年,蘇繡版《蒙娜麗莎》在北京以1000萬元成交。在國際拍賣市場中,頂級蘇繡的年均升幅穩(wěn)定在37%—42%之間。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