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迎春1193
傅抱石(1904-1965) 登廬山詩意
紙本鏡心 1962年作 35.5×45cm
14迎春1492
黃永玉(b.1924)水禽詩意
紙本鏡心 1981年作 137×68.5cm
14迎春0982
趙之謙(1829-1884) 行書七言聯(lián)
紙本立軸 130.5×31×cm2
備注:1.吳湖帆題簽條。2. 趙樓舊藏。
14迎春0528
李可染(1907-1989) 頤和園玉帶橋
紙本鏡心 55.5×42.5cm
中國書畫(一)專場精選近現(xiàn)代名家作品五百余件,齊白石、吳昌碩、溥儒、張大千、傅抱石、林風眠、唐云、謝稚柳等畫壇名宿均有作品參拍,名家薈萃,佳作紛呈,以待品鑒競選。
迎春拍將繼續(xù)秉承“吾家歡喜”專題,二十余件名家佳制面貌齊整一一呈現(xiàn)。李可染的寫生語言系出其獨特的筆墨體系,《頤和園玉帶橋》為可染50年代的寫生力作,他在頤和園創(chuàng)作教學的理論為弟子所輯錄成《頤和園寫生談》流傳后世,實為寫生創(chuàng)作的精華。
展覽:“可貴者膽——李可染畫院首屆院展”中國美術館,2013年8月。出版:《可貴者膽——李可染畫院首屆院展》P150,中國書店,2013年。
張大千的《耄耋圖》寓意吉祥,設色典雅,筆意松快而生動傳神,天趣橫溢,足見功力深湛。且經(jīng)《張大千畫集》權威出版,堪稱大千全盛時期經(jīng)典力作,歷經(jīng)藏家三十余載雪藏,首次面世,不容錯過。
14迎春1730
張大千(1899-1983) 耄耋圖
紙本鏡心 1946年作 110×53cm
14迎春1386
吳昌碩(1844-1927) 歲寒三友圖
紙本立軸 1915年作 130×35cm
出版:《張大千畫集》下冊p212,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
傅抱石或受川西多雨氣候之浸淫而萌發(fā)靈感,從此對雨景良有鉆研,后則無論巴蜀奇幻山水之疾風驟雨,抑或江南平遠山水之迷蒙細雨,都被畫家納于筆端、形諸尺素。如此處所見《登廬山詩意》正是后世論者所言“一半山川帶雨痕”之作。
吳昌碩《歲寒三友圖》以蒼老渾厚的書法和金石造詣入畫,避生就熟,繪傳統(tǒng)的松、竹、梅、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
出版:《浙江四大家》(三)P34-3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程十發(fā)的《荷塘仙趣》以李清照詞意入畫,尺幅巨大,實為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古裝人物形象與現(xiàn)代感的情趣氛圍形成奇特的和諧,帶給作品亦古亦今、亦莊亦諧的奇趣。
14迎春1196
程十發(fā)(1921-2007) 荷塘仙趣
紙本立軸 1978年作 133×67cm
14迎春0107
張大千(1899-1983) 芍藥
紙本鏡心 1955年作 85×45cm
備注:黃天才舊藏。
14迎春1192
林風眠(1900-1991) 秋葉雙雀
紙本鏡心 27.5×41cm
14迎春2090
黃君璧(1898-1991)溪山雪霽
紙本鏡心 1968年作 184×93cm
展覽:“白云映富春—黃君璧書畫展”,浙江美術館,黃君璧文化藝術協(xié)會,2011年。出版:1.《黃君璧書畫精選集》p120,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2.《白云映富春—黃君璧書畫展》p78,浙江美術館,黃君璧文化藝術協(xié)會,2011年。
黃天才自1960年代初期奉派駐日采訪,長達二十四年。這段時間大千寄跡海外,每年例必東來。二人結識于東京,經(jīng)常結伴出游,談古論今,多年相聚,相知日深。大千晚年定居臺北,年事已高,不便出游,所有在日事務均由黃天才代為打理。此幅《芍藥》即為黃天才舊藏,蘊含了一代藏家和畫家惺惺相惜的默契,來源有序,甚為難得。
林風眠生長于山村,從童年起就熟悉山林禽鳥,群棲干枝的小鳥是他摯愛并喜于表現(xiàn)的一類題材?!肚锪蛛p雀》在構圖上使用秋葉與雙雀的搭配溫暖而富有生氣,寥寥幾筆,形象單純的小鳥
更加稚氣天真,逆光透明的樹葉滿是耀眼,抒寫了一幅寧靜美麗的秋天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