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生產藝術改變世界

來源:投資時報 2013-06-14

徐震

沒頂是一家奇怪的公司,作為公司形態(tài),它必須生存,這是現(xiàn)實;作為一家有理想的公司,它還想對抗唯市場至上的環(huán)境。“沒頂”這個詞,跟它的英文“madein”一起,構成了一種語帶雙關一石數(shù)鳥的意指。

“沒頂公司”是一個藝術小組,同時它也是一家真正的公司。2009年以前,沒頂公司的創(chuàng)辦者徐震以個人身份舉辦個展,與其他獨立藝術家別無二致。2009年,徐震“希望通過品牌的方式對當代藝術形成不同的做法,同時希望找到一些新的方向”,于是一家名為MadeIn(沒頂)的文化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公司的所有成員包括徐震開始隱匿自我身份,以“沒頂公司”的名義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參加群展,舉辦商業(yè)活動,涉獵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

“沒頂”可以表示“沒有頂”,也可以表示“淹沒了頂”,它是“madein”的中文諧音,而“madein”顯示出一種永遠在制造中和進行中的狀態(tài),它是一個缺失了主語的動詞,強調行動,而故意隱沒行動者的身份和身影。又或者,這一缺失只是留待的填空,可以隨時根據(jù)需要往里面填進主語,

談及“沒頂公司”作品的創(chuàng)作模式時,徐震用兩個詞形容“自由”和“隨意”。往往都是成員們一起討論,在交流探討的基礎上發(fā)展出創(chuàng)作方案來。但最后由藝術總監(jiān)一票否決制來決定方案是否能夠被采納并成為作品。

徐震曾有一句豪言:“沒頂?shù)睦硐刖褪歉淖兪澜纭?rdquo;沒頂?shù)某闪?,是對徐震個人藝術家身份的改變,三年來,沒頂推出的展覽,大體呈現(xiàn)出一個方向:企圖對已成定式的當代藝術體制和已成定式的觀念思維發(fā)起沖擊。

2009年9月,沒頂在香格納畫廊推出第一個展覽《看見自己的眼睛中東當代藝術展》,初試啼聲,不同凡響,當時連一貫低調的勞倫斯·何浦林也忍不住激動地跟好幾個人說:“非常有意思!非常有趣!”

2010年,沒頂在長征空間舉辦了展覽《不要把信仰掛在墻上》,該展覽由15張大幅照片構成,名為“真象”系列,每張照片拍的是一件沒頂公司的作品,有裝置,有繪畫,照片拍完之后,作品原件徹底銷毀,想要收藏作品是不可能的,你只能收藏作品的照片。這毫無疑問讓人聯(lián)想到是在針對當代藝術的收藏機制。

相對于徐震個人,沒頂公司顯然解放了藝術生產力,每年至少兩個全新的個展,作品的年產量遠超過個體藝術家。沒頂有專人負責宣傳公關、藝術創(chuàng)意、產品制作以及整體統(tǒng)籌,另外還托管了一個當代藝術論壇www.Artba-ba.Com。公司的形態(tài)讓沒頂不僅止于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有人手和能力介入與推動大型藝術項目,2011年的“未來的節(jié)日”、“桃浦大樓”以及貼到“占領華爾街”運動現(xiàn)場并獲得artforum年度十佳展覽的“海報展”,都是沒頂公司和金鋒、丁力、楊振中、石青、周嘯虎等上海藝術家共同策劃推出的。

沒頂公司成立已經三年多了,幾乎每個展覽都引發(fā)爭論。關于公司的未來,徐震并沒有設計詳盡的藍圖,但是對于現(xiàn)在在做的事,他說:“我們公司有一句很牛逼的話:把稱之為作品的東西從當代藝術系統(tǒng)中解放出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