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玉器市場進入周期性旺季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易超波 2013-02-26

收藏市場熱度不減的今天,玉器這個原本默默成長的“潛力股”也抖擻了精神。玉器市場進入周期性的旺季,幾番價格沖高讓研究學者、買賣商家、收藏人士無不瞠目結舌。究竟高價是泡沫,還是價值回歸?

拍賣市場或許是玉器價格成長最明顯的風向標。以玉璽印為例,200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清乾隆螭龍鈕白玉長方璽成交價為1074萬港元,清乾隆交龍鈕青玉璽成交價為1858萬港元;2009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清乾隆爭珠游龍鈕壽山石璽成交價為1410萬港元。而2010年,拍賣市場玉器的瘋狂尤為突出,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清乾隆御白玉圓璽成交價為8435萬港元,而在2007年,這枚玉璽曾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以4625萬港元拍出,不到三年時間,拍賣價格就上漲了近一倍。

玉器市場主要分為兩個市場,即翡翠、和田玉。就翡翠市場而言,2010年翡翠市場價格與2009年相比出現(xiàn)了普漲。高端翡翠漲幅達到2倍至5倍,低端市場雖然變動不大,但漲幅也達到20%。而和田玉市場,高端籽料的價格2010年一年漲了四五倍,平均每個季度漲一倍多,低端市場能漲兩倍左右。

這樣的漲勢的確出人意料,但也不難理解。因為目前收藏保值增值的需求驟增,帶動價格的迅猛上漲。無論藏翡翠還是藏玉,藏品本身的品質至關重要,高端材質更有收藏投資的價值,所以漲勢更加突出,而相對低端的材質則在價格浮動上顯得較為平穩(wěn)。另有專家表示,玉器價格上漲的一大動因就是資本游戲,游資在調控的壓力下不斷尋找新的出口,造成玉器在近兩年出現(xiàn)了明顯的價格波動。

另有專家也表示,玉器價格上漲的一大動因就是資本游戲,游資在調控的壓力下不斷尋找新的出口,造成玉器在2010年出現(xiàn)了明顯的價格波動。此外,2010年黃金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從側面推高了翡翠的價格。而白玉的漲勢并沒有市場看來那么紅火,過了春節(jié)后很可能就會回調。

以和田玉為例,由于新疆和田玉資源緊缺、游資熱炒,高昂的價格限制了許多人的購買力。全國各地不少玉石加工企業(yè)把觸角伸向了國外,尋找物美價廉的原料作為新疆和田玉的替代品。

然而,面對進入中國市場為時尚短的大量外來玉石,很多人一時之間似乎還難以摸清。這就導致了部分商家渾水摸魚,打著“和田玉”的名號,隱瞞產地蒙騙消費者,牟取暴利。在專家看來,這些外來玉種的資源不具備稀缺性,升值空間終究十分有限。如果抱著投資、囤貨、炒作的心態(tài)介入其中,成功的機會不大。

市場繁榮的背后,玉器收藏也考驗藏者的眼力和判斷力。

對于滿天飛的各種“鑒定證書”、“專家認證”,藏家表示,國家對珠寶玉石質量鑒定機構有嚴格的資格認定,只有通過認定,頒發(fā)的鑒定證書才有效。盡管如此,權威機構也僅僅是證明材質天然,未經人工處理,但A貨翡翠并不一定代表其有昂貴的價值和巨大的升值空間。

據(jù)專家介紹,2010年可謂玉器豐收年,買家賣家都皆大歡喜,藏者自然都希望自己的財富得到更多的增長,都希望玉器能夠成為財富增長的階梯,然而這種交易快速增長的背后卻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2011年的玉器市場,可能不會像2010年這樣紅火,最大的可能是在這一層面保持基本平穩(wě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