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許燎源:物張力,藝術媒介的解構意義與延伸

來源:99藝術網(wǎng)成都站 作者:李璞 2014-08-20

2014年8月9日,藝術家許燎源最新個展"物張力"在許燎源當代藝術館揭幕。展覽集中展出了藝術家許燎源近兩年的最新藝術創(chuàng)作,包括五十幅綜合材料完成的畫作,數(shù)十件雕塑和家具作品。許燎源對于藝術門類的涉獵非常之廣,涉及架上繪畫、裝置、設計、建筑、現(xiàn)代陶藝、雕塑、藝術家具等,幾乎包含所有視覺藝術門類。其藝術作品打破架上藝術的線性思維,在多維的藝術觸覺中,顛覆式讓藝術門類的邊界消彌,并開創(chuàng)"物感"新視界。那么何謂"物感主義"?"物張力"又是指何物?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來到位于三圣鄉(xiāng)的許燎源當代藝術館,對藝術家進行了深度專訪。

物張力是我回歸視覺的嘗試

99藝術網(wǎng):先聊一下這次您的新展"物張力"吧,您對作品材料本身拿捏的非常到位。對于"物張力",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許燎源:"物張力"并不是在談一個主題,而是我個人的一種主張。長期以來,我們觀看藝術的方式總是被傳統(tǒng)經(jīng)驗帶著走,比如說我們看繪畫,總是追求他的主題、意義或在表達什么。實際上我們主張什么都不表達,就是讓材料本身,媒介本身通過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一種新的視覺,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一種對繪畫的理解。其實你看現(xiàn)代藝術,無論是塞尚還是馬蒂斯的作品,作品就是畫本身,而不是說再現(xiàn)一個自然或再現(xiàn)一個什么主題。我們應嘗試去意義化,去象征、去真正地表達,回到物本身事物的感覺和本身直接凸顯出來,讓物性出來。所以,材料的組合表現(xiàn)呈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視覺,而物性的一種顯現(xiàn)也是我的藝術未來的一個新主張。物感主義和歷史上出現(xiàn)新的流派都有一個背景,未來的藝術更多的是材料本身的一個感性顯現(xiàn),不會夾雜著我們賦予的主張、意義、批判,或要揭示一個什么東西,而是讓繪畫,讓藝術回到藝術本體去思考,藝術不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也不是為某個宗教服務。我們回到視覺本身,最核心的一個問題是回到媒材、媒介和材料本身,以材料為出發(fā)點,"物張力"是一個基本的嘗試。

99藝術網(wǎng):"物感"在您看來,是應該更尊重材料本身的可能性么?

許燎源:藝術一般都有其他藝術融合的問題,有點兒象西方抽象和表現(xiàn)的味道。吳冠中也是在中西融合,其實我作品中不帶吳冠中的味道,你可以把它稱為抽象表現(xiàn)??傉f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其實不是那個問題,因為我已經(jīng)主張去掉任何意義的表現(xiàn),其實傳統(tǒng)藝術也好,包括抽象藝術,像蒙德里安、康定斯基所有的意義都是主觀強加的一個概念。比如,我想表達宇宙意識、宇宙水墨觀,這些都是扯淡,其實根本沒有這些東西,我們今天的藝術也出現(xiàn)了一個過渡闡釋意義的問題。抽象繪畫更多的是用直覺去感受,而不是說要觀者去解讀。抽象繪畫強調畫面直接帶給觀者的一種感受,也就是畫面本身帶來的感受和直覺的沖擊力,最后在觀者心理所產(chǎn)生的反映,它是一種物與心靈的對映。不能用簡單的形式大于內容來概述藝術的問題,所謂的內容就是意義,為什么總要找到意義要表達什么,其實燦爛的色彩、流動的線條,獨特的形式本身就是它的內容和意義所在。去掉了傳統(tǒng)藝術,像情感表現(xiàn)更不在這個里面,我雖然不表達情感的具體內容,但情緒本身的存在以及主體意識的一個滲透是很明顯的。

向前看,消解藝術與日常的邊界

99藝術網(wǎng):您在中國酒類外包裝設計領域可謂是首屈一指的大師級設計師,酒類外包裝設計囊括了中國白酒行業(yè)幾乎所有知名品牌,作品也極具知名度和美譽度,并成為了幾所著名院校的經(jīng)典教材案例,業(yè)內有"國禮大師"的美譽。能否談一下這些和您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么?

許燎源:在我的心目中藝術沒有邊界,這也是一個對藝術看法的未來觀。什么是設計,什么是藝術,設計和藝術其實有很大的關系,現(xiàn)在很多院校主張設計是設計,藝術是藝術,實際上這個分類本身就是一種局限性。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藝術家來說,所有媒介都是一種表達的方式,比如玻璃、金屬,它作為商品有它特定的規(guī)律,比如信息傳達的規(guī)律。但是作為藝術的一個形式來說,我無所謂材料的問題,所有材料都是為表達服務的,只是一個不同的表達方式。酒有酒的表達方式,家具有家具的表現(xiàn)途徑,我經(jīng)常都把一些很濃重的藝術元素注入在我們的商品設計中,特別是當代藝術與日常的邊界已經(jīng)消失,在展廳的藝術語境中它是一個藝術品,但在日常的環(huán)境下它又是一個日常用品,藝術與日常的邊界正在消解。

99藝術網(wǎng):那您在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的學習經(jīng)歷對您有何影響?

許燎源:在景陶學習最重要的是對傳統(tǒng)文化、對遠古文明到近代文明的一個全面的系統(tǒng)學習,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以及追溯到人類文明的發(fā)源,甚至對史前文明的一種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要生產(chǎn)工具,要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所以最早的繪畫和器皿是融為一體的,沒有所謂的獨立繪畫,包括早期的巖畫。文明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慢慢演化到今天的,但今天我們的生活有了電腦、現(xiàn)代建筑,進入現(xiàn)代文明之后,我們對藝術的感受都已經(jīng)改變了,和古代對繪畫的理解,對藝術的理解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藝術對時代的反映是一個片面、折射的方式,并不是直接反應這個時代。我們的作品中很自然地包含著這個時代的氣息和訊息,最奇怪的是當代人完全沒有對這個時代展開思考,全部是工匠式的把傳統(tǒng)復制到今天,這是中國水墨難以突破的一個地方。

我們總是在穿越,只不過我們喜歡往前穿越,而西方卻向未來穿越。我們的藝術未來往哪個方向推,肯定離不開我們與這個社會的關系。我們不是在做道德審判,而是我們真要拿出一些東西能跟歷史說。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假如只有一種單一的審美取向,那是很悲慘的事情,全世界都應該是豐富多彩多元化的文化呈現(xiàn)、藝術呈現(xiàn),這一個斑斕的世界,任何藝術都有存在的理由。

99藝術網(wǎng):對于跨界您怎么看?

許燎源:藝術本來在我的心目中沒有分別,再說跨界就不恰當了。真正的藝術家門類很廣泛,可以做舞臺設計,可以搞建筑,也可以做家具、陶瓷甚至海報。還有我們熟悉的繪畫創(chuàng)作,雕塑創(chuàng)作,也可以做裝置作品,現(xiàn)在藝術的邊界已完全打消。傳統(tǒng)的書法跨界在我這兒是不成立的,我認為藝術就應該是一種漫無邊界的嘗試。把藝術的感受用不同的材料蔓延開來,然后回到我們生活現(xiàn)場,這是我一貫的主張。藝術與生活都是沒有關聯(lián)的,僅僅存在于意識形態(tài)或者是形而上層面,其實基礎不在了。所以我就認為不是跨界的問題。

有一些稱謂只是第三方的一種說法,我比較不滿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藝術推進方式,二十一世紀需要我們對藝術的觀念有所改變,特別是我們的藝術進入現(xiàn)代空間以后所引發(fā)的矛盾特殊矛盾性,時代與今天所有藝術的發(fā)展并不同步。就像我的繪畫一樣,我已經(jīng)顛覆了對傳統(tǒng)繪畫的理解,努力在二維空間中呈現(xiàn)強烈的三維感,這不是傳統(tǒng)繪畫通過明暗關系刻畫出來的,而是直接讓物性本身凸顯出它的維度。其實我們創(chuàng)造所有的藝術就是要打開觀者,令觀者去體悟,藝術還有很多全新的維度和未體驗的東西出現(xiàn)。

命名作品是對想象力的禁錮

99藝術網(wǎng):您對于藝術門類的涉獵非常之廣,涉及架上繪畫、裝置、設計、建筑、現(xiàn)代陶藝、雕塑、藝術家具等,幾乎包含所有視覺藝術門類,這次展覽也展出了一些您的裝置作品。

許燎源:是的,展廳中有一件既是藝術品,又是一個座椅,這些特征功能的模糊化過程中會感覺到我的藝術不同的特點。很難界定它是一個設計品還是一件藝術品,兩者的邊界通過我的藝術方式,它既是一件藝術品又是一件有功能性的座椅。我讓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沒有隔離感,藝術變?yōu)樯畹娜粘顟B(tài),就像我們做個椅子、桌子,它既是藝術品但又有喝茶的功能,這就是我的一個走向。讓藝術與生活的邊界消解掉,不要有這么清晰的界定。

99藝術網(wǎng):我感覺二樓的水墨作品東方意味更強一些。

許燎源:像油畫的東方化、民族化是有問題的,從命題來說是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就像蔬菜一樣,它本身就不應該有什么民族性而言,哪怕是從國外引進的外來品種,但是如果能和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相結合,那就形成了獨特的菜式。比如亞麻布不是西方人的專利,顏料也不是,無所謂民族不民族的問題。如果我們拿亞麻布當西方藝術那就不對,所以我覺得本身沒有民族化改革的過程,從命題本身來說是偽命。水墨當然可以畫得相當當代,油畫也可以畫得相當有東方感,已經(jīng)不是把油畫改造成民族性藝術的問題了。對個體藝術家來說,所有藝術都得依托藝術家獨特的生命感悟,對宇宙觀以及關照方式的一種理解,有這然后通過藝術的一種理解方式表達如來。

99藝術網(wǎng):您所有作品都是不命名的?

許燎源:因為命名都是對想象力的一種禁錮,作品只要編上號就可以了。命名的應該是傳統(tǒng)藝術的一種方式;或是一個主體性、象征性的提示,但給它任何命名都太片面,所以我的作品干脆沒有名字。當你賦予它一個指向的時候,觀者就受到一種審美的誤導導向,正因為它是完全開放的狀態(tài),讓觀眾自己去感知就行了。

藝術的當代性與材料也沒有關系,關鍵看誰來表現(xiàn)以及表現(xiàn)什么樣的形態(tài)。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對藝術的開放程度更能打開我們思考藝術的一個思維。我跟很多西方藝術家交流過,具象的寫實雖然永遠不會消失,但它一直在追求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比如發(fā)展到后來的極簡主義、未來主義等,其實這都是便于言說和陳述的一種方式。我的創(chuàng)作是一種以材料為核心的表現(xiàn)方式,無論你看到我作品中的不同分類,其實只是材料本身的一種顯現(xiàn)和組織的感覺,這完全取決于材料本身獨特的造型,不同于我們以往對藝術的感知,以往的審美經(jīng)驗在我這里被破壞掉了,觀者可能會驚訝原來藝術還有這樣一種表達方式。

親力親為,打造許燎源現(xiàn)代設計藝術博物館

99藝術網(wǎng):我們所在的許燎源博物館群,也是您親自操刀設計的。怎么會想要建造這些博物館呢?

許燎源:當時工作室的作品越來越多,以致于空間已經(jīng)完全擺不下。當時就萌發(fā)將作品陳列出來,讓更多的人去分享的一種想法。所以就想到建造一個藝術館,隨著后面藝術館主體擴大逐漸形成一個龐大體系,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現(xiàn)代設計藝術博物館。之所以將這個展廳命名為當代藝術館,是因為我的取向就是藝術未來走,把藝術的維度推向未來的視野,未來的眼光。

99藝術網(wǎng):您提的口號是"新生活自定義"。

許燎源:是的。我覺得未來可能會呈現(xiàn)一種功能模糊化,高度藝術化的一種傾向,也就是說將判定權力交給了觀眾,交給使用者。而這種模糊化的特性正是我的一種基本手段,比如說我的藝術杯子,它既是一個獨特的觀賞品,同時又是一個工具,它把功能的廣泛性定義自己來處理,即便不用于生活,用于觀賞也可以。

藝術家應懷揣強烈的敏感,仔細觀察生活

99藝術網(wǎng):平時刺激你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有哪些方面?

許燎源:我很反感體驗生活的說法,人本身就在生活中,其實你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細心研究,然后再體驗出來,再回到生活,就是一個有機的循環(huán)。不是說我要創(chuàng)作去體驗一下生活,你本身就應該成為一個觀察生活的人,要有一種強烈的敏感性。真正創(chuàng)作家就有強烈的敏感性,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敏感度,他們能在細微的生活變化中找到時代的信息,找到一種創(chuàng)意點,然后強化和深化這種敏感性,當回到生活中就會給人帶來一種生活品質的變化,甚至對人的精神層面的影響。

99藝術網(wǎng):在您的設計中,我們能感受到強烈的東方韻味,您對中國傳統(tǒng)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許燎源:整個中國現(xiàn)代設計在我之前沒什么人,因為我們之前屬于傳統(tǒng)工藝美術,是傳統(tǒng)的器物世界,是一種工藝美術的狀況?,F(xiàn)代設計運動嚴格說來以前沒有真正推動過,以前根本就沒有現(xiàn)代設計運動。從工藝美術運動到現(xiàn)代設計運動,中國存在一個斷層?;謴透呖己蟮桨耸甏?,現(xiàn)代設計教育才開始慢慢出現(xiàn)。當時我讀書階段,雖然包豪斯早就存在了,但在文革時期的中國高等教育、藝術教育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因為當時中國是一種封閉狀態(tài),再何況我們的那些前輩教授,設計家都是工藝美術家,并沒有真正的設計家,從建筑業(yè)看得出來設計并沒什么面貌,基本都是一種復古之風。當然,我們在八十年代受到現(xiàn)代設計教育以后,構成主義、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這些正是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基礎,使我們的思維轉變成一種設計思維,而不是一個工匠的思維,我們還是很強調技術被表現(xiàn)的一種基礎性的作用。

一個很強烈的信息是我的藝術雖然是抽象的,但有著一種強烈的東方內在感覺,比如線條的藝術,有戲劇般的靈驗度,明快的感受關系、冷暖關系,是來自東方人的一種內在感覺所散發(fā)出來的現(xiàn)代藝術氣息。它和西方是不一樣的,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馬蒂斯,以及一些像窗、花、人物等具體形象為依據(jù)的出現(xiàn),都是我所要消解的。我就是想把所有的形象全部消解,只剩下抽象的一些概念,原來也分冷抽象、熱抽象,我情緒感極好的狀態(tài)在畫面中通過媒介呈現(xiàn)出來,都是通過畫面?zhèn)鬟_給觀者一種感受,與畫面對應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情緒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