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二代”中華藝術(shù)宮續(xù)前緣
畢加索之女與張大千之女昨相逢滬上
熱展中的《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里有幅名為《畫畫的克勞德、方斯華和帕洛瑪》的畫。昨天下午,畫中右側(cè)的女孩、畢加索女兒帕洛瑪親臨展覽現(xiàn)場。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也受邀至此,兩位“藝二代”的熱情握手,續(xù)寫了55年前其父輩在戛納的那場相會。
作品激發(fā)童年記憶
昨天下午3時,帕洛瑪率先抵達中華藝術(shù)宮,只見她烏黑的頭發(fā)、干練的馬靴,傳得幾分母親弗朗索瓦·吉洛蒂(又譯方斯華)的風韻。她閃過媒體的鏡頭悄悄進展館,并要求“獨自一人好好看看父親的畫”。遠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幅以她、她的哥哥和她的母親為描摹對象的名作前,她悄然抹淚。
資料顯示,畢加索在1954年5月創(chuàng)作了這幅名作,而帕洛瑪?shù)哪赣H吉洛蒂已在1953年帶著哥哥克勞德和帕洛瑪回到巴黎,從此離開了畢加索。畢加索的這幅作品用筆極簡,黑藍綠的色塊拼圖有悖常規(guī),卻流露出親情和溫馨。是否出于對舊情的懷念,無從考證。但吉洛蒂是唯一一位主動離開畢加索的女人,后來她出書披露與畢加索的往事,惹得晚年的畢加索震怒,雙方甚至對簿公堂。
難以抑制復(fù)雜情感
此番邀請帕洛瑪來滬的牽線人曹可凡推測,可能出于對父親的復(fù)雜感情,帕洛瑪此前從未參觀過父親的畫展。這次,她卻來來回回地在展廳中看了兩遍,目睹作品中的“白鴿”像時也難以抑制感情,多次落淚。原來,“帕洛瑪”在西班牙語中正是“白鴿”之意,她的這個名字也是畢加索起的。目前,帕洛瑪是奢侈品牌蒂凡尼的首席設(shè)計師,白鴿是她最喜歡的設(shè)計元素。
在曹可凡介紹一幅畢加索在14歲時創(chuàng)作的抽象畫后,帕洛瑪感慨地表示,自己對這幅畫有印象,小時候在家里看到過。一對愛恨交織的父女在半個世紀后“重逢”于遙遠的東方,成為了這次《2011畢加索中國大展》的美麗花絮。
續(xù)寫藝術(shù)交流佳話
這次來上海參觀畢加索大展,帕洛瑪還見到了一位意外的朋友——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1956年,在法國戛納加利福尼亞莊園,張大千特別拜會了畢加索,且?guī)チ艘环荻Y物——齊白石老人的畫冊。據(jù)說,畢加索晚年臨摹過齊白石的水墨畫。這場會面,被認為是東西方畫史上兩位巨匠的一次歷史性會面。
昨天,張心慶也應(yīng)邀參觀畢加索大展。兩位名副其實的“藝二代”,見面就像重逢的老友。主辦方拿出了一張黑白照,是畢加索和張大千在法國會面的合影,帕洛瑪滿臉驚訝,欣然在照片上簽名留念。張心慶贈送給帕洛瑪一幅剪紙和中國畫作為禮物。兩位藝術(shù)大師的后人就這樣完成了半個世紀之后的“握手”,續(xù)寫了他們的先輩在東西方藝術(shù)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編輯:張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