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如今的藝術市場,工筆畫的市場價位相對于水墨畫和文人畫要偏低。而在工筆畫中,相對于古代工筆花鳥畫的成交高價,現當代工筆花鳥畫似乎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在近現代工筆花鳥畫家中,女畫家相對較少,更是很少受到關注,市場價位也不是很高。作為于非闇最為出色弟子之一的俞致貞,其書畫作品近年來開始受到市場青睞。俞致貞的工筆花鳥畫繼承了宋元畫法并吸收民間藝術的養(yǎng)份,多以翠鳥、蜜蜂、蝴蝶和荷花等為題材,傳承了其師的工筆技法,設色淡雅,線條細致婀娜,將花之柔媚、鳥之嬌美表現得恰到好處,畫風清新自然。
目前,俞致貞花鳥畫的市場價位比起已突破千萬元的同時期工筆畫家來講,并不算高,只能夠達到三線靠前或是二線靠后的位置。這與其藝術價值還有差距,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
漲幅較大的荷花與牡丹題材
在俞致貞各類題材的畫作當中,荷花與牡丹是她較為鐘愛的對象。此類作品在市場中比較多見,市場價格也一直在上升當中,且漲幅巨大。前幾年,價格還只是幾萬元而已的荷花牡丹類型的作品,如今就已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比如在2007年,俞致貞《荷花》鏡心只賣出了2.2萬元;在2008年中國嘉德秋拍中,其《牡丹蝴蝶》和《白蓮》也才分別以6.49萬元和2.8萬元成交。然至2010年,俞致貞的一般作品,如一幅《富貴白頭》,成交價就達24.6萬元;《牡丹綬帶》 竟在2011年拍出了34.5萬元高價。短短幾年間,相同題材的作品竟翻了四五倍甚至更多。
可以說俞氏作品是一路看漲,且漲幅較大。尤其是精品巨作,已突破百萬元。如在2012年榮寶齋(上海)首屆四季拍賣中,俞致貞《春風得意四屏》受到眾多藏家的關注,此幅工筆花鳥富麗精致,春意盎然。以4 8萬元起拍,叫價很快就超過了最高估價,最終以143.75萬元落槌,可見精品之作已成為搶手貨。同年,榮寶齋更是推出了俞致貞專題拍賣。在此次拍賣會上,俞氏的《荷塘清趣四聯屏》(約每幅21.1平尺),估價100-150萬元,以92萬元起拍,最終以253萬元的價格成交。此畫作于癸亥年(1983年)夏,是其晚年大尺幅的代表作,刻畫細致生動,表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富有意趣。畫中荷花暗示著季節(jié),而一俯一仰兩只白鷺和天空中飛翔的翠鳥使畫面充滿生氣??傊?,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市場的青睞,是源于俞致貞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俞致貞的荷畫除了受于非闇的影響外,還受張大千先生的多次指點,畫風清逸雅麗、淡冶秀美,賦予了畫中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氣息。且書法瘦直挺拔、頓挫分明,傳承了其師瘦金體書風,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拍出高價也不足為奇。此外,俞氏牡丹類型的畫作也有不錯表現,如在2012年北京文博苑春季拍賣會上,俞致貞 《玉堂富貴》就以212.75萬元成交。此幅牡丹圖雖不像眾多牡丹圖那樣鋪天蓋地的滿園春景,卻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悄然盛開的粉牡丹是如此的多嬌艷麗,就連偶爾飛過的鳥雀都不禁駐足流連,回首翹望,被這突如其來的芳香所吸引。
除了以上大尺幅的精品巨作外,小幅的畫作在近兩年也有不俗表現。2013榮寶齋上海秋季拍賣會上,俞致貞并不起眼的《洛城春永》以25萬元起拍,最終以60萬元落槌;在今年的春季拍賣會上,俞氏《碧池倩影》與《朱荷》分別以53萬元和33.6萬元成交??梢娪嶂仑懞苫}材的畫作升值較快,均價已從2007年的每平方尺8841元上升至2010年的3.17萬元、2013年的4.29萬元。隨著人們對俞致貞荷花牡丹題材作品藝術水準的認識和肯定,市場價值也在逐漸攀升中。
穩(wěn)中有升的翠鳥、孔雀、蝴蝶等畫作
除了荷花與牡丹外,一些草蟲鳥類題材也經常出現在俞致貞的畫面中,并且與花卉等相結合,成為拍賣場上的熱門拍品。
多年來俞氏一直欣賞蝴蝶、翠鳥、孔雀等題材,其創(chuàng)作畫法多樣,作品構圖新穎奇獨,筆墨勁健明快,受到了廣大藏者的喜愛。
此類題材近年來市場行情一直較好,表現十分平穩(wěn),并呈上升趨勢,市場的成交量也頗大。早在2004年中貿圣佳秋拍會上,俞氏的《鴛鴦戲水圖》就以7.48萬元成交,精美的《貓蝶圖》成交價為10.78萬元。《貓蝶圖》使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芙蓉、樹葉、蛺蝶的不同質感,畫中景物左顧右盼、彼此呼應、生動傳神。另外,俞致貞也曾和于非闇合作《芙蓉水鳥圖》,俞致貞寫成都芙蓉,于非闇畫菊花和鳥并布景。此畫在2006年北京華辰拍賣會上,拍出了16.5萬元。2008年,俞氏的《百花珍禽圖》以16.8萬元成交。
禽類與花卉結合的作品,更容易受到市場的追棒。如在2009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俞致貞的《牡丹雙雀》以33.6萬元高價成交,足足比估價多出十倍,可謂水漲船高。同年的一幅《荷塘鴛鴦》也拍出了21.8萬元。
目前, 俞氏一些精品畫作已經突破兩百萬元大關。在2012年榮寶齋四季拍賣會上,俞致貞《孔雀屏開富貴春》,以253萬元成交。此作堪稱俞氏工筆花鳥的精品之作。此套通屏尺幅巨大,畫面上方有一樹怒放的海棠,下方繪有大叢盛開的牡丹,落英繽紛,斗色爭妍,充滿了濃濃的春意。一雄一雌兩只潔白無瑕的白孔雀掩映在花叢之中,白孔雀傲然立于怪石之上,似乎在跟姹紫嫣紅的牡丹爭艷,極顯天真古趣。因為精品總是會受到各路藏家的爭奪,價格必定也是快速上揚。
總體來講,此類題材市場成交頗好。筆者查閱了雅昌網的藝術家拍賣指數,顯示2011年各類秋季拍賣會中,俞致貞上拍27件作品,成交20件,成交率為74%,成交額為392.38萬元,均價每平尺3萬元左右。2013年秋拍中,上拍23件,成交22件,成交率為96%,成交額為216.3萬元,均價為每平方尺4.3萬元左右。可見無論是成交率還是均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且市場需求穩(wěn)中有升。
值得一提的是,縱觀歷次拍賣會,有關“鴨”題材的畫作價格相對較高,這或許跟這類作品較為稀缺有關。如在2010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俞致貞《雙鴨圖》(鏡心),估價8-12萬元,結果以32.48萬元成交?!峨p鴨圖》是俞氏不多見的工筆題材作品,畫面繪有兩只鴨子,一只垂頭梳理毛發(fā),一只靜靜凝望著前方,畫面安詳靜謐。畫家對麻鴨形象的描繪生動傳神,對背景的描繪也十分細膩,將池塘寧靜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描繪出來,視覺效果極佳。
事實上,俞氏作品之所以能受市場認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作品符合大眾的審美和文化消費需要,富有生活氣息。她用于非闇式的富麗精工去表現日常生活中人們喜聞樂見的一些花鳥景物,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并非生搬硬套的描繪,而是融入了她對生活獨特的審美與感悟,因此在書畫市場上受到藏家的熱烈追捧。目前,此類題材均價維持在5萬元每平方尺。
蔬果題材價格較低
相對于花卉和翠鳥蝴蝶等題材的市場熱鬧程度,俞氏蔬果畫作則顯得較為冷落,市場表現很平淡。為此筆者專門查找了歷次拍賣會上有關此類題材畫作的價格,結果市場價格都較低?,F挑選出近年來拍賣場上一些較為典型的數據,從中可以窺出其價位。如2009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俞致貞 《柿子繡眼》 僅以22400元 拍出;2011年,其《果蔬圖》也只以1.68萬元成功易手,同年,《青蔬圖》只以1.344萬元成交;而《蘿卜》,在2012年北京榮寶拍場上最終以 5.376萬元落錘。時至去年,俞氏 1963年作的尺寸稍大的《柿柿如意》也才以7.28萬元成交。從目前的拍賣指數來看,價格實在不太高,而且未超過十萬元關口。
其實蔬果題材在古代早已成為畫家描繪的對象,比如兩宋院體畫中的蔬果題材。諸如《秋瓜圖》、《果熟來禽》之類作品,表現瓜果蔬菜的題材廣為人所關注。所以南宋畫家法常,就有《寫生蔬果》流傳。至明代,四家之一的沈周也畫了很多蔬果類別的冊頁。明清以來的蔬果畫題材則更多地擴大到了蔬菜的范圍,由貴族審美向平民審美轉變的傾向體現得異常清晰。于是在文人水墨大寫意全面興起的明清之交直至清乾隆年間,躍居為花鳥畫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品種,也隨之出現了以蔬果為題材的名家大師,如徐渭、虛谷、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乃至現代的齊白石、潘天壽等。他們畫了許多水墨畫形式與風格的蔬果作品。
然而,俞致貞工筆蔬果題材畫作價格之所以不高,或許跟藏家對此類畫作并不喜好有關。藏家一般偏好俞氏堂皇富麗的牡丹,或是活靈活現的精致草蟲,因為這些主流畫作漲值較快,易手也更為容易。然瓜果蔬菜則引不起藏家的興趣,才導致價格一直上不去。目前還沒見到突破十萬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還會遭遇流拍。如2010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俞致貞的《蔬香圖》,估價為8000-15000元,最終卻流拍,讓人為之感嘆。因此,筆者認為,在俞氏工筆花鳥的整體市場行情日漸看漲的情況下,此類蔬果題材的作品具有較大的漲值空間。
在同時期女畫家畫作中的市場價位
在當代的拍賣市場上,女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比起男畫家來要遜色很多。以近兩年的市場行情看,陳佩秋、何香凝、吳青霞、李秋君、周煉霞、陸小曼等人的作品在海內外拍賣場上經常見到,有的市場表現還相當理想。
俞致貞作品在女畫家中的市場可以算中等居上,市場的均價比吳青霞和陳佩秋略低;比周煉霞和何香凝要高;與陸小曼持平,但精品價值要超過她。
作為民國時期較具代表的女畫家,吳青霞的作品很早就進入市場。2001年她的力作《羅漢圖》和《魚家樂》分別被上海敬華拍至3.08萬元和4.18萬元。2004年其作品價格大幅攀升,超過20萬元的作品不在少數,其中《打漁圖》在上海信仁拍賣會上以33萬元成交。同年,大幅力作《魚躍》在北京榮寶以220萬元成交。此后,吳青霞作品價格一改以往的頹勢,行情大幅飆升,過百萬元的比比皆是。2011年她的精心之作《花港觀魚》以246.4萬元成交,再創(chuàng)市場新高;2013年,她的《魚家樂》拍出了149.5萬元。目前,吳青霞作品很受市場青睞。
而另一位女畫家周煉霞的作品早在民國時期就被市場看好。上世紀90年代后期,她的作品偶有亮相,但在市場上屬于冷門。近幾年,除了一幅與吳湖帆合作的《蓮花鴦侶》在2004年拍賣會上以105萬元成交外,其他作品價格一般。如2004年《翠羽粉荷圖》成扇只以1.1萬元拍出;2010年,其《玉骨冰肌》在上海天衡獲價17.3萬元;2011年《燭搖紅影》成扇以14.9萬元成交。因此比起俞致貞還是處于低位。
最具代表性的海派實力派女畫家陳佩秋,其作品于90年代進入海內外拍賣市場,價格一路走高。2010年,陳的《放鴨圖》在北京榮寶以50.4萬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拍場上,其《紅葉竹禽圖》成交價達到了483萬元?,F在超過百萬元的作品已較多。就在去年,她的花鳥畫作品《竹澗黃蝶》在朵云軒上也拍出了310.5萬,增值潛力勢不可擋,完全能與男書畫家相抗衡。
嶺南畫派的何香凝作品也時常在市場上露面。2002年秋季她與傅抱石合作的一幅《賞雪》由于估價過高而流標。2005年《花鳥四屏》在中貿圣佳獲價165萬元,第一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同年《梅花》立軸在廣州藝拍獲價50萬元。2007年《梅花》在榮寶獲價23.1萬元,2013年《松猿圖》以18.4萬元成交。目前還未有其他超過百萬元的作品,市場均價在3--4萬元每平方尺,比俞致貞略低。
才女陸小曼的作品近年來也頗受市場歡迎。2010年其《富貴雙棲》在深圳聯合獲價31.36萬元,同年,她的《秋江晚渡》成扇在北京傳是獲價61.6萬元;2011年,其《梅屋圖》在翰海拍得41.4萬元;2012年《仕女四屏》在中國嘉德以46萬元成交。陸的成交量和成交價都與俞致貞差不多,但要論百萬元的精品,還是俞致貞略勝一疇。
未來的市場走勢看好
俞致貞的書畫較具收藏潛力,究其原因,除了上文中多次提到的其獨特藝術價值外,也跟女書畫家作品的存世量有關。目前女書畫家作品畢竟稀少,一些作品算是可遇不可求,收藏價值高??v觀美術史,女書畫家的涌現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女書畫家人數少,流通的作品畢竟有限,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女書畫家的精品相當于“原始股”,買這些作品升值是一定的,現在應是收藏和投資的最佳時期,也算是撿漏投機的理想對象。尤其是師從張大千和于非闇的俞致貞所繪的融各家之長的花鳥畫作品,市場價值只會越加突顯。
另一方面,女書畫家的作品價格比起男書畫家來,目前從市場角度看還是明顯偏低,增值空間較大。由于在人們的意識中還存有偏見,目前為止依然沒有被公認為書畫藝術大師的女畫家,她們作品的市場價格遠低于書畫大師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等。隨著人們的意識逐漸提高,藝術修養(yǎng)不斷完善,相信最終會完全摒棄偏見,投資和收藏她們的作品增值空間會不斷增大。再加上女書畫家作品的偽作相對要少,還未出現像許多男書畫家那樣贗品滿天飛的現象,所以從投資角度而言還是相對保險。同時筆者建議,收藏俞氏作品時,一定要選擇她個人獨立完成的作品,而不是與丈夫劉力上合作的作品。
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俞致貞的書畫作品定會創(chuàng)造千萬元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