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周春芽:都像藝術家這樣生活,那就太幸福了

來源:外灘畫報 作者:王婭蕾 2009-02-02

    1500平方米的江南院落,三面環(huán)水,另有4畝地種桃花,這是7月底在嘉定動工的周春芽上海工作室。方力鈞、岳敏君、艾未未、向京等藝術家的工作室也將建在周邊,新的藝術家聚集地即將形成。

 

    “前衛(wèi)畫家”周春芽過著傳統(tǒng)文人的日子—春賞桃花,夏賞荷花。平時,他喜歡聽川劇,不抽煙,不喝酒。在酒吧里,他只喝茶和可樂;在飯桌上,他只喝王老吉。

 

    周春芽對色彩特別有感覺,他的作品以色彩斑斕見長,還因為喜歡褐色給女兒起名“褐褐”。1977年,周春芽考四川美院,因為用色“不合常規(guī)”沒考上油畫系,改學版畫,但每天堅持畫油畫。

 

    1989年,周春芽從德國卡賽爾藝術學院畢業(yè)回國,國內正轟轟烈烈搞新潮美術運動,他卻一頭扎進傳統(tǒng),研究石濤、八大和四王,畫了一批傳統(tǒng)假山石。后來《紅人》和《綠狗》強烈的色彩和表現(xiàn)形式讓他被重新定義為“前衛(wèi)畫家”?!毒G狗》是周春芽在國際上最成功的系列,模特是他養(yǎng)的德國牧羊犬“黑根”。

 

    1999年黑根病死,周春芽心痛得一年半沒畫狗。2005年,他開始了新系列《桃花》,在桃花樹下畫交歡的男女,畫面汁水淋漓,充滿節(jié)奏感。這個系列不斷在各個國際大展上露面,周春芽也由此成為中國“新繪畫”的代表人物。“或許有一天‘桃花’系列突然就停掉了”,周春芽說,他不會在一個符號上停留一輩子。

 

    8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周春芽位于藍頂藝術中心的工作室。他正在畫“桃花”,一幅艷紅,一幅粉白。周春芽正準備告別這間用了5年的工作室,一同搬走的還有何多苓、趙能智、郭偉、楊冕等13位藝術家,大多是藍頂?shù)膭?chuàng)始人和核心力量。“老的藍頂不會消失,會不斷有年輕藝術家補充進來。”周春芽并不擔心藍頂?shù)奈磥?,在他看來,這不是搬遷,而是擴張。

 

    藍頂藝術中心在成都太平寺機場附近的工業(yè)廠房區(qū),因廠房的藍色屋頂而得名。周春芽是藍頂創(chuàng)始人之一,2003年,他和另外3位藝術家第一批入駐,現(xiàn)在這里已經聚集了50多位藝術家,成為了中國最有名氣的藝術區(qū)之一。

 

    2007年10月,14位藍頂藝術家自掏腰包修建的“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在成都三圣鄉(xiāng)“荷塘月色”破土動工,目前建筑已經封頂。周春芽的新工作室有700多平方米,包括一大兩小共400多平方米的畫室,還有臥室、辦公室和倉庫。“二號坡地”除藝術家工作室之外,還有一座“藍頂美術館”,將藝術家工作室與景區(qū)隔開,讓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受干擾。

 

    周春芽原本計劃今年6月搬進新工作室,在荷香蛙鳴里度過夏天。但前些時間建筑材料漲價,建筑方把所有藝術家攔在外面,要求加錢。“10月份應該能搬進去吧”,周春芽說,藍頂美術館的人正在跟建筑公司加緊協(xié)商。

 

    與此同時,周春芽在上海嘉定的工作室也于7月底動工,1500平方米的江南院落,預計半年建成。“以后主要就待在上海、成都了。”周春芽的母親是上海人。作為上海人的兒子,他有著濃重的江南情懷,在杭州租一處古色古香的小院覺得不夠,干脆在上海修起了工作室。“上海有國際化的平臺,很方便,南方人又不愛熱鬧,落得清閑。”岳敏君、方力鈞等朋友覺得這主意不錯,也在周圍租了地方準備開工,不出幾年,這里又將形成新的藝術聚集區(qū)——既不同于北京798、上海M50和重慶坦克庫的工廠氛圍,也不是宋莊、草場地之類的都市村莊,而是一個相對松散、各自獨立的景觀建筑群。

 

 

 

    B=《外灘畫報》

 

    Z=周春芽

 

    1500平方米的工作室

 

    B:你母親是上海人?

 

    Z:1949年共產黨解放了上海,又準備解放四川,就從上海招收了兩千個大學生過來,母親是其中之一,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都比較好。所以我更喜歡江南的桃花,我正在畫的這些都是江南的桃花。南匯的桃花很艷很大。四川的桃花沒有這么艷麗,比較野。我在杭州租的房子在石屋洞,旁邊有很多桂花。

 

    B:石屋洞的環(huán)境非常好。

 

    Z:上海的更好了,工作室有1500平方米,三面環(huán)水,河對岸又租了4畝地種桃花,把南匯鄉(xiāng)的桃花挖一些移過來,自己修一個私家的橋通過去。我的工作室修好后在中國藝術家里面應該算是很好的,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上海年輕建筑師設計的,半年差不多能修好。開始想要做出來以后突然給人一個印象?,F(xiàn)在岳敏君、方力鈞、艾未未、向京都已經去了,在周圍找到地,簽了約。

 

    B:這么大的面積,包括展示館嗎?

 

    Z:沒有,就是工作室,還有起居室和辦公的地方。那個房子也是老房子,是另一個藝術家從安徽搬過來的非常老的大殿,我從他手上買下來,以這個傳統(tǒng)建筑為中心,我自己建一些非?,F(xiàn)代的建筑,形成一個對比。

 

    B:是你自己的想法嗎?

 

    Z:不是,是建筑師的設計,這個建筑師叫童明,是同濟大學的教授,他的爺爺童雋是建筑界的泰斗。我們特意找到這個建筑師,他自己不搞傳統(tǒng),但對傳統(tǒng)有很好的理解,這個思想是他的思想,建筑是他的建筑,我只是在工作室的功能上跟他有溝通。

 

    B:建成以后就是江南風格的院落?

 

    Z:是的。中國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的工作室,外國很多藝術家的工作室都很好。一般的西方藝術家不可能一輩子只在一個地方,一年可能到兩三個地方畫畫。我覺得藝術家不要完全固定在一個地方,要經常走動。表面上看四川是一個很閉塞的地方,但四川藝術家很開放,到處走,北京也有好多四川藝術家。

 

    卡賽爾的影響

 

    B:1989年你從德國卡賽爾藝術學院畢業(yè)回國。德國的藝術教育對你有什么改變?

 

    Z:從卡塞爾回來以后,我的觀點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會去做很多很小的事情。我覺得對中國那么多問題,你不要去說,一步步去做就行了,一個人能力有多大你就做多大。我是藝術家,就從藝術上改變一些情況,把藝術做好。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做一些公益。比如陳家剛的“上河美術館”事實上是我們提出來的,他當時已經把美術館的地方做成咖啡館了,那天半夜我們讓他馬上停工,改做美術館。所以你看,這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但是效果非常好,雖然后來美術館垮掉了,但對中國民間美術的影響非常大。成都雙年展也是鄧鴻受我的啟發(fā)而搞的,在當時全國只有一個上海雙年展的情況下,成都能搞雙年展,影響也很大。所以你看,還是能做很多事情。唯一有點意外的是很多理想提前實現(xiàn)了—我們本來都想著我們這一代人肯定不行,就打算犧牲了,為你們這代人鋪路。

 

    B:你前幾年去卡塞爾看老師,他會不會也很驚訝你的變化?

 

    Z:我那個老師有點不一樣,他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堅定地信仰毛澤東。但他又非常善良,很矛盾,他希望中國發(fā)展,又怕中國走上資本主義。我在德國時也沒發(fā)現(xiàn)一個理想的社會,雖然那些人有汽車、有好房子,難民也住得那么好,但我覺得他們不幸福,很孤獨,人情味特別淡,沒什么希望也沒什么理想。中國現(xiàn)在情況不一樣,這么復雜的一個大國,需要經過一個殘酷的發(fā)展階段。如果中國的經濟不發(fā)展,人不能過上起碼的生活,其它都沒什么好說的。

 

    B:從德國回來你畫過傳統(tǒng)趣味的假山石。

 

    Z:去德國之前我覺得自己是非常西化的人,聽音樂都聽西方音樂,對中國傳統(tǒng)一點都不喜歡,而且我們當時也沒學過什么傳統(tǒng),文言文什么的都沒有,很可惜。出國以后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處理事情跟西方人不一樣,背后是一種文化的沖突,雖然我們沒學過傳統(tǒng),但骨子里是父母給的傳統(tǒng)的方式。在中國沒對比,出國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很多事情本身就是傳統(tǒng)的方式,而且在處理事情上面也有優(yōu)勢,不是說西方的方式都是對的。尤其在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上,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是有生命力的。

 

    B:所以留學以后反而開始了解自己的傳統(tǒng)。

 

    Z:回來以后有意識地在補課,去了解中國的音樂、藝術、建筑,有3年時間我的書籍里面很多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無形中受到很多影響,會去畫石頭、花和風景。雖然幾年以后勁頭過去了,有了些新的想法,那個時期對后來還是有幫助的,包括現(xiàn)在畫的桃花里面的樹葉的畫法、對風景的理解,都有傳統(tǒng)的影響,但現(xiàn)在藏在里面,不是很輕易看出來,看出來的都是我的藝術,不是傳統(tǒng)的文化。

 

    我不是新表現(xiàn)主義畫家

 

    B:現(xiàn)在的《桃花》,一張要畫多久?

 

    Z:大畫有點久,這張大畫大概畫了8-10天,算是很慢的。當代藝術都是速度感非常強的,很多人都畫得非???,為了抓住偶然的東西。我們沒必要去表現(xiàn)真實,只要表現(xiàn)藝術家對事情的看法和體會。

 

    B:你是從《綠狗》開始突然感覺到自己名氣上升了?

 

    Z:對,從《綠狗》開始。嚴格來說這個符號有一點觀念性,跟真實的不一樣,綠色附在原先沒有綠色的狗身上,可能給別人的感覺非常奇怪,反而影響和沖擊力強一點。所以說藝術是說不清楚的,比如你很想把它表現(xiàn)得非常真實,卻可能反而達不到真實的效果,很多東西是偶然的。當然也跟基礎有關系,我的藝術完全得益于出國,沒有出國可能不會有后來的發(fā)展。當時出國跟現(xiàn)在不一樣,現(xiàn)在資訊太豐富了,當時是很閉塞的。視野一下子打開,發(fā)現(xiàn)藝術竟然還有這么多的可能性。

 

    B:比起張曉剛他們來,你的畫好像更受本國人喜歡?

 

    Z:《綠狗》主要是西方人喜歡,中國人不怎么喜歡。我剛從國外回來時不喜歡跟外國人打交道,一個中國人沒有錢我也想賣給他,我希望把藝術留在中國,這樣也造成我的畫留在國內很多。這樣也好,對我藝術個性的發(fā)展還是有幫助的,說不定跟別人走的路就不一樣了。

 

    B:你還做了些《綠狗》的雕塑,很受歡迎,但油畫仍然是你的主業(yè)。

 

    Z:雕塑是近兩三年做的。中國人喜歡的東西還是含蓄的,但藝術的發(fā)展需要一些藝術家走在前面,完全不顧及別人喜歡不喜歡,非常冒險,哪怕失敗也一定要去做。我非常佩服這種人,但我自己選擇的路始終是矛盾的、不堅定的、瞻前顧后的??赡芨覍ξ幕睦斫獠灰粯佑嘘P。傳統(tǒng)因素不僅僅是符號,傳統(tǒng)的精神是把一個東西慢慢浸潤,把好的東西挖掘出來,不要所有人都往前沖,也需要有人坐下來把別人沖過去的東西慢慢拿來研究,去消化、浸潤。

 

    B:你覺得你是后者?

 

    Z:無形中慢慢就走到這條路上來了??赡芨业男愿裼行╆P系,我這個人不是非常尖銳的人。

 

    B:你早期受新表現(xiàn)主義影響,畫了紅色的人、綠色的狗,現(xiàn)在《桃花》系列卻回到桃花本身的色彩。Z:所以很多人把我說成是新表現(xiàn)主義畫家,我覺得太奇怪了,我沒那么大的勇氣,還是傳統(tǒng)的東西多一些。當然還是有些影響在里面,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里面色彩的表現(xiàn)沒有這么豐富,用色彩表現(xiàn)藝術家的情緒是西方藝術家在做的。

 

    B:你年初在印尼的展覽反響很好,聽說現(xiàn)在東南亞藏家收藏中國藝術品最多?

 

    Z:東南亞的藏家都是華人,對中國藝術家的畫有感情。收藏很多時候牽扯到情感,不是說最好的東西我們大家都去收藏,還是有偶然、有情結在里面。

 

    做了有意思的事,喝茶會更香

 

    B:聽說你很懂川?。?/p>

 

    Z:因為喜歡,當然是喜歡那些地道的。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有些都是假的傳統(tǒng),包括所謂的“中國畫”,很多都是傳統(tǒng)里不好的東西。藝術不能“搞傳統(tǒng)”,只能借鑒傳統(tǒng),搞傳統(tǒng)就完了,藝術就沒辦法發(fā)展了。只能按照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朝前面走,搞新的東西,藝術才會發(fā)展。

 

    B:你還是喜歡文人的生活趣味,喜歡喝茶。

 

    Z: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喜歡,包括很多前衛(wèi)的人也喜歡,但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泡在那里喝茶也不對。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搞藝術,去探索,去冒險,每天什么都不做喝茶也很累,做了有意思的事情,喝茶會感覺更香。

 

    B:現(xiàn)在每天泡在工作室?

 

    Z:只要在成都,每天都要來。即使不畫畫也要待在這東看西看的。藝術家要保持一種藝術家的狀態(tài),即使不畫畫,想的事情、談的問題都是跟藝術有關系的,這個狀態(tài)非常重要。所以很多人中途改行再回到藝術上來很難。最好是堅定了做藝術家的信念以后,從小就把這個狀態(tài)保持下去。

 

    B:很多人以為藝術家就是在玩。

 

    Z:藝術家很懂生活,如果所有的行業(yè)都像藝術家這樣生活,那就太幸福了。

 

 

 

【海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