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看國外藝術家們是如何自拍工作室的

來源:99藝術網(wǎng)國際頻道 郭遜博編譯 2016-04-01

早在四年前,美國重要的藝術媒體hyperallergic.com發(fā)起了邀請藝術家發(fā)送一張自己工作室工作區(qū)照片,要求尺寸600X640像素,不要突出某件作品。并簡單描述下在照片中能看到的,及其和藝術家日常生活的關系。

不知不覺中這個項目已經(jīng)進行到了第98期,看下這次的五位藝術家工作室都是什么樣的吧。

藝術家:卡門·杜克,工作室所在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這是我的工作室,我稱之為庭院房。這里有我的作品、手工書及創(chuàng)作用到的材料。一年前我把緊鄰我住處的這塊兒地方建造成了工作室。這間工作室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外有植物包圍。當打開所有的玻璃門窗,感覺仿佛置身戶外。照片顯示了我工作室的大部分區(qū)域,包括準備創(chuàng)作區(qū)和創(chuàng)作區(qū)。

工作室的另一端有我最喜愛的咖啡機和一把舒服的靠窗戶長椅,可供小憩片刻!

藝術家:路易莎·考德威爾,工作室所在地:紐約布魯克林

我喜歡工作室的15英尺(約4.6米)高的天花板,以及10英尺(約3米)的窗子,佇立窗前可遙望紐約東南部的東河。
 
夏季微風吹來,窗簾飄蕩,冬季則陽光充足,有時甚至讓人目眩(正如照片后面顯示的一片亮光),但它讓空間變的很溫暖。我常用收集來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繪畫多用丙烯顏料和水果貼紙,懸掛在右邊的雕塑是把糖果包裝用線穿起來做成的,中間的那件像塔一樣的作品是用長方形包裝盒堆放組成的 。
 
當我提交這張照片時不覺有點悲傷,因為今年4月15日即將有約50位藝術家被驅逐。這將是威廉斯堡海濱大廈最后的藝術家工作室,這是個極好的工作室。
 
藝術家:安·尼克博克,工作室所在地:馬薩諸塞州佛羅倫薩

我的工作室不大,只有6英尺乘7英尺大(約4平方米),這是把廚房后的門廊改造成的。這也是我所有工作的空間中最小的一個了,等資金充裕我會把房間后面的空場地擴充一部分用作工作室。目前,我通常只用兩種速寫本創(chuàng)作,一種是12X18厘米,一種是36X43厘米。
 
速寫本和廚房洗滌槽大小差不多,因此,被我稱作廚房洗滌槽筆記本。沿用洗滌槽這一說法,我發(fā)現(xiàn)我的藝術靈感來自很多地方:蘇珊·豪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詩集、附近的阿默斯特學院、夢想、透過厚厚的積雪瘋長的露尖的小草。我每天早早起床,幾杯咖啡后,稍休息片刻,收拾一番后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這里不大,但是屬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藝術家:Claira Heitzenrater,工作室所在地:賓夕法尼亞州埃丁伯勒

這個空間很棒,有充足的自然光、購物也很方便,并且每兩小時有自動定時器對空氣進行過濾。我喜歡同時在幾塊兒畫布上創(chuàng)作,這個工作室的空間很不錯,有足夠的墻面和地面空間干燥作品,照片沒有拍到的地方還有張桌子和一臺咖啡機。工作室我最心愛的部分當然是畫架,這是我讀研究生時祖父親手為我制作的,它對于我的創(chuàng)作幫助很大,我和工具間又多了層關聯(lián)。

當我創(chuàng)作時,面前始終擺放著一臺蘋果電腦,里面顯示著我需要參考的圖像(我的作品常是我的生活和照片的結合)、要讀的文章和查收的郵件。我覺得這個空間唯一缺少的是有只貓,或許再多一張沙發(fā),也許不太適合,有一把辦公椅就夠了。

藝術家:Elizabeth Arzani,工作室所在地:華盛頓西雅圖

這個工作室是我和另外一個藝術家合租的。建筑有些年頭了,有綠色的樓梯和紅墻。到了晚上,在路燈的照耀下,建筑看起來就像從愛德華·霍珀的繪畫場景。

一年前,我的上個工作室在西雅圖市中心的一個小一居室里,我受另一位藝術家的邀請來到和她毗鄰的空間公用那個一居室,我在那里待了將近一年?,F(xiàn)在的工作室在這個紅色磚墻的走廊,我在廚房壁爐前的餐桌和座椅上創(chuàng)作,照片左側的窗戶那邊是另外一個藝術家工作室。

我喜歡工作室充滿靈感的墻壁和家具。在錫紙、紙張和整箱收集來的物件間,我常坐在地面中間一大堆排列有秩的材料間做作品。

原文鏈接:http://hyperallergic.com/277152/a-view-from-the-easel-82/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