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家米文杰作品
2012年9月9日10時,著名山水畫家米文杰秋韻畫展將于河南博物院開幕,此次畫展共展出畫家米文杰近期佳作80余幅。
米文杰早年師從著名畫家王一清、王靜如先生,繼承了老一輩畫家尊重傳統(tǒng)、刻苦用工的優(yōu)良作風,后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國畫系研修,主攻山水畫。在對國畫多年的探索與研究中,米文杰練就了獨特的潑彩技法,其畫作縱橫出入而不拘泥于前人,有著極強烈的個人色彩,他自創(chuàng)的“太極皴”法,在當今畫壇開辟新的創(chuàng)作領域。
當代著名文學家蘇叔陽先生在觀賞米文杰的畫作后評價道:文杰的畫作給了我一種想象的空間,我知道這些畫面來自他的心象。當然,他筆下的素材來自祖國的山河,但是所有的素材都經(jīng)過了他心胸的加工,嬗變?yōu)閷儆谒约旱男南?。這里糅進他自己的素養(yǎng)、學養(yǎng)、人生經(jīng)歷和哲思,以及他飛揚的想象力,還有他急于述說的寂寞之感。于是山呈翠彩,水流無色,在大音中捕捉到寂靜,在無聲中隱蓋著繁雜的聲響。
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先生認為米文杰的畫作在感受生活、用筆和章法方面,承繼了宋人的風格,而布局的奇險,色彩的強烈,傾斜倚側(cè),極盡夸張,則又出宋人之外,是有傳統(tǒng)又有創(chuàng)新。設色中使用大青大綠,淋漓滿紙,是吸收了張大千先生的潑彩法,但運用中青、綠、朱紅、藤黃,互相滲透而柔和,則有與大千先生不同。古法、新法,兼收并用,不拘形式,是可謂善師古者。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13日。
【編輯:郭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