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電波將進入6部絕美電影的感官盛宴中。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將構圖、色彩、光影、音樂構成無以倫比的詩歌,精神在聲色并茂中淪陷驚嘆,難以自持。其影像語境引發(fā)我們去劇情邊緣思考:一件好的作品,美可以深入骨髓發(fā)散魅力,而不僅是作為皮毛浮夸于主題之上。
《圓周率 π》
《π》更像是一場被剝離色彩的黑色夢境。這部1998年的黑白電影,是《黑天鵝》、《夢之安魂曲》的導演Darren Aronofsky的處女作。比起后面兩部令世人驚呼詠嘆的片子,這部詭譎、詩意、邏輯與夢幻共存、劇情獨樹一幟的好電影似乎被埋沒了。失去色彩的影像、真實迷幻間的搖擺不定,卻使這部邪典電影輪廓更加鮮明。刷新對美的認知,美并非僅局限于柔和、慈愛中?!秷A周率》全片貫穿著暗調、詭異之美——抽離于慈悲之上,直視宇宙本質真理的“冰冷”、從復雜里尋求純粹的過程中,打造另一種不可告密的冷調美麗,影片將這份語境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馬庫斯的數學天才。他對數字有著非同常人的敏感,與數字為伍是他全部的生活,他堅信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數字來解釋和描述,而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找出這個終極數字規(guī)律。在這種終極理想的驅使下,他寧愿整日蓬頭垢面,把自己與外面的世界相隔絕,也要試圖讓自己在家里電腦“歐幾里得”的屏幕上找出整個世界的秘密。逐漸的,馬庫斯陷入了無解的困境中。一方面,缺乏同外界的溝通讓他變得越來越暴躁與孤僻;另一方面,他腦子的某種東西也一直在折磨與糾纏著他,讓他不自覺的沉溺于幻覺中,無法正常的思考,于是,他只能靠大量的藥品來緩解痛苦。直到某天,“歐幾里得”在吐出了一串奇怪的二百一十六位數字后突然報廢,馬庫斯向自己的導師索爾請教,索爾認為馬庫斯已經過度的執(zhí)迷于數字,叫他好好休息。但是馬庫斯卻偏執(zhí)的相信自己的選擇,他堅信這數字就是通往世界終極秘密的鑰匙,而這串數字與當天股票市場奇異走勢的吻合更讓他對自己的判斷確信無疑。瘋癲的馬庫斯看似無人理會,其實他發(fā)現的秘密早已被周圍的人覬覦已久。一方是證券公司的人們想利用馬庫斯手中的神秘密碼來狠撈一筆。另一方面教會的教徒們則告訴馬庫斯這數字是猶太人的秘密,神圣的上帝之名。馬庫斯因為這數字陷入了危險的境地里。但他依然不愿將這數字交給任何一方,因為他堅信因為發(fā)現了這串數字,他自己就已與上帝無異。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逃脫不了大腦中某個部分對自己無窮盡的折磨,最后,精疲力盡的馬庫斯無法忍受數字和他的腦子給他帶來的痛苦,他舉起電鉆,對準了自己的大腦...
一個昔日的天才在小女孩簡單的數學題面前無能為力,他失去了對數字的敏感,可是卻看到了樹葉里透出的一絲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