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國際大師版畫展
2021年4月27日-2021年5月23日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3層
主辦單位:北京今日美術館、HENI
4月27日-5月23日,"近在咫尺--國際大師版畫展"將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三層呈現(xiàn),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聯(lián)合英國藝術機構HENI共同主辦,集中展出了來自不同時期的7位國際大師共32件作品,包括限量版畫及不同形式的限量藝術品,以時間為軸線,連接起跨越一個世紀的藝術歷程。 一直以來,版畫的藝術價值常因被誤解為簡單的復制品而被過于低估。但版畫是藝術家們將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風格推廣給更多受眾的重要渠道,版畫的創(chuàng)作成就了藝術家的探索興趣。從最初,版畫就被認定為一種大眾化的媒介,在推動藝術發(fā)展的道路上功不可沒。雖然版畫可用來復制圖像,但它卻有著非凡的能力,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演繹原作。 此次的"近在咫尺--國際大師版畫展",一方面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賞析由阿克塞利·加倫-卡萊拉(Akseli Gallen-Kallela)、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布萊恩·克拉克(Brian Clarke)、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盧錫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七位國際大師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策劃這樣的重磅展覽讓更廣泛的觀眾正確認知版畫創(chuàng)作的豐富性和藝術價值。 最初的版畫是將圖像重復印刷在紙張上,經過不斷發(fā)展已被賦予了全新意義,從紙本擴展到紡織、雕塑、電影和裝置等媒介。無論何種形式,限量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都在以它自己的方式融入國際藝術實踐中。多版數并不意味著這些作品失去了藝術價值,相反,版畫和多版數藝術創(chuàng)作為藝術家提供了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實現(xiàn)原本無法達成的藝術愿景。如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之一--布萊恩·克拉克,其限量版彩色玻璃屏風就借助了創(chuàng)新技術,將彩色玻璃從鉛框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光線和材料之間能夠自由對話。版畫也并非僅僅是將原作轉化到紙上的媒介,還打造了一個呈現(xiàn)新形象、迸發(fā)新思想的空間。材料和技術的選擇都不是隨意的,均是藝術家們充分考慮了需要被描述的圖像而做的決定。如在展藝術作品中,由達明安·赫斯特 "面紗繪畫"('Veil Paintings')系列演變而來,經過Diasec專利技術進行裝裱的鋁板版畫。在還原厚重顏料細節(jié)的同時,該作品牢牢抓住了觀眾的視線,以與原畫相媲美的方式敘說著作品的感性。 格哈德·里希特廣受贊譽的《郁金香》(Tulips)亦將這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队艚鹣恪肥且环鶎⒄掌D換成繪畫的作品,這幅畫又被再次轉換成通過攝影生成的版畫。這幅鋁板版畫延續(xù)了藝術家對技術和抽象攝影的興趣,不僅以一種令人興奮和發(fā)人深省的方式強調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感和抽象性,還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藝術。 七位享譽國際的大師,跨越一個世紀的藝術歷程 今日美術館三層為回字形構造,結合7位國際大師的藝術特點和32件藝術作品的視覺特征,構建了一個曲徑通幽、層層疊進的藝術回廊。 在展廳中沿著藍色色調的湖水對角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阿克塞利·加倫-卡萊拉以芬蘭民族史詩《卡萊瓦拉》(Kalevala)為靈感而創(chuàng)作的靜美風景,在對自然的沉思與對神話美學的敬畏中,感受20世紀初荷蘭人民在俄羅斯帝國的壓迫之下,對獨立和自由的情感追求。 緊接著,觀眾的注意力則轉向創(chuàng)作于20世紀中期的肖像畫板塊。盧錫安·弗洛伊德的肖像畫將客觀視覺、主觀記憶和感官體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自傳式的繪畫理念,用敏銳的洞察力和與客體間深刻的情感交流對人類心理的復雜性進行深入研究。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筆下的人物則漂浮在神秘而模糊的虛空里,從不斷重復勾勒的線條中浮現(xiàn)出來,那憂郁的畫面也許正是存在主義哲學的視覺表現(xiàn)。
弗蘭西斯·培根 《紀念喬治·戴爾》 三聯(lián)作,2016 紙本裱復合鋁板 Diasec專利裝裱工藝? 198 x 147.5 cm 共250版 Photographed by Prudence Cuming Associates. ?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Image courtesy HENI Editions
視線隨之被幾近扭曲和怪誕的畫面所吸引,步入弗蘭西斯·培根充滿掙扎的情感通道。具有可塑性的人體成為了承載集體和個人回憶的載體,不同場景中不變的是令人不安的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人類處境的荒涼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 穿過通道,格哈德·里希特作品中攝影與繪畫的模糊邊界和層次豐富的刮板繪畫,將觀者從20世紀后期帶入了新的世紀。從經典的照片繪畫邏輯到充滿力量的新抽象語言的轉變展現(xiàn)了里希特對攝影、繪畫和版畫等藝術媒介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他那令人驚艷的色彩也將我們引向本次展覽中最絢爛的空間。 布萊恩·克拉克受到植物學和宇宙學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彩色玻璃作品把整個展廳都變得流光溢彩。在展廳一側,原本笨重冷酷的意象因玻璃這一介質而變得空靈唯美。主題清新自然的玻璃屏風在光影交錯間變得鮮活,所投射在空間中斑斕的色彩也與置身其中的觀者產生互動。 展廳的另一側則是達明安·赫斯特有意打破常規(guī)的"色域"('Colour Space')系列作品,和以充滿隨機性的"旋轉繪畫"('Spin Painting')為創(chuàng)作依據,通過分割和重復的理性處理而完成的提花編織掛毯《浸入無限--夢境》(Enter the Infinite - Dream)。這些作品之間形成了既相悖,又充滿內在吸引的美學并置。作品部分以赫斯特的"面紗繪畫"('Veil Painting')系列結束,它們就像是觀眾與國際大師間的簾幕,通過本次展覽徐徐拉開,將大師作品變得近在咫尺,與公眾面對面相遇并對話。 在展廳的最后一個區(qū)域,觀眾將可以觀看全球頂尖藝術家、學者、策展人分享獨到見解的藝術短片,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時通過選題廣泛、制作精美的藝術書籍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大師及其作品,產生更緊密的情感連接。更多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