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望教授的“為學·為藝——張望繪畫藝術展暨《學院美術30年張望卷》首發(fā)式”20日下午在山東博物館舉行,“筆墨新語境——張望繪畫藝術研討會”同時舉辦。據(jù)介紹,這次張望教授首次對社會公開大規(guī)模的畫展,可謂集納了張望先生從事繪畫30年的精品力作,人物水墨,內涵豐富。
蜚聲畫壇的張望先生系當代人物畫大家,其作品的構思意境,線條筆墨,已臻人們仰望的高度。張望最讓人欣賞的還在于他的精神和靈魂,他的探索和自我。特別是近期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系列作品,充滿了新意,散溢著禪念,開啟唯美繪畫藝術,如同曲曲吟詠生命的絕唱。
那端坐窗前低首凝思的少女,那單手托腮眺望遠方的婦人,不論是關窗還是閉窗,都會引起我的無盡好奇心,忍不住揣摩窗內的風景。面對這樣的畫面,我想沒有人能夠把持得住自己。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即那種如夢如幻、似遠似近而又非常美妙的感覺。夢與現(xiàn)實、人生與藝術,在張望先生的筆下,都化作那宣紙上的彩墨,心靈的傾訴,隨心漫游而去。
“美目揚玉澤、蛾眉像翠翰、窈窕多容儀、婉媚巧笑言、馥馥芳袖揮、泠泠纖指彈、方駕揚清塵、雅舞播幽蘭……”古人創(chuàng)造出的這許許多多贊美女性的佳句通過張望先生的筆墨一幅幅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女性人物畫系列作品《蝶》《翼》《城》《窗》《浴》《境》,共計一百余幅,每一個女子形態(tài)各異、絕不雷同。在其蝶系列中,輕盈精靈般的蝴蝶,不是其隨意加上的。這無疑是作者思考社會,思考人生,形成了一個畫家的創(chuàng)作觀的標志,這種蝶變和涌動,雖然潛于心底,無形無聲,卻有著磅礴的力量,正如那小小的蝴蝶,那樣的靈巧,那樣的溫弱,那樣的嬌情,卻能夠以人們無以想象的力度,一種鳳凰涅槃般的質變。
張望認為,中國傳統(tǒng)畫有必要向都市題材轉型,這是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我們說藝術在民間,可是畢竟藝術品最大的受眾面在城鎮(zhèn),藝術品最大的市場在城鎮(zhèn),藝術只有緊跟社會發(fā)展的腳步才能更好地發(fā)展,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
旅美畫家張宏賓曾這樣評價他,“張望先生重視傳統(tǒng),講究筆墨,尊重中國繪畫固有的審美特征,堅持從傳統(tǒng)水墨畫中尋找資源和風格的增長點,同時又十分留心當代世界藝術的潮流和發(fā)展,從西方現(xiàn)代藝術中去獲取營養(yǎng),他的畫融合了許多現(xiàn)代繪畫的技巧,從構成式的空間處理、象征性的圖示展示,到明確又單純的色調,在水墨畫中展現(xiàn)了與時代同步的現(xiàn)代觀念的形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