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種族暴動》
安迪·沃霍爾《種族暴動》(Race Riot),成交價6288.5萬美元。該作規(guī)格為152.4x167.6cm,創(chuàng)作于1964年,被高古軒畫廊購買。
克里斯托弗·烏爾的《IF YOU》
克里斯托弗·烏爾(Christopher Wool)的《IF YOU》,成交價2368.5萬美元。該作規(guī)格為274.3x182.8cm,創(chuàng)作于1992年,被高古軒畫廊購買。
安迪·沃霍爾的《大電椅》
安迪·沃霍爾的《大電椅》(BIG ELECTRIC CHAIR),成交價2043.7萬美元。該作規(guī)格為137.2 x187.9cm,于1967-1968年間創(chuàng)作,原先估價為1800-2500萬美元。
恩華吾《馬里公主》此次估價為8--12萬英鎊
自2009年邦瀚斯首次推出“當今非洲”拍賣后,2014年5月21日倫敦邦瀚斯將會再次舉行“當今非洲”,帶來更多藏家感興趣的非洲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品。此次拍賣亮點有尼日利亞大師格瑞洛(Yusuf Grillo)的四件重要油畫,這些作品風(fēng)格明顯,畫中人物被拉長卻又用色寧靜。
《樹的啟示》,瑞貝卡•霍恩,2014
紐約肖恩·凱利畫廊日前宣布,將舉辦德國知名藝術(shù)家瑞貝卡·霍恩(Rebecca Horn)個展。展品包括一組雕塑和大型繪畫,這場展覽也是瑞貝卡·霍恩自2011年廣受贊譽的作品《烏鴉的淘金熱》問世后,首次在紐約舉辦的個展。
由洛杉磯郡立美術(shù)館主辦,東京國立博物館協(xié)辦,于2014年5月11日開幕的“日本收藏中國畫名作”展是首次在美國探討過去六百年內(nèi)中國畫名作在日本留轉(zhuǎn)收藏的大型展覽。本次展覽體現(xiàn)了日本在其歷史上三個重要時期:鐮倉和室町時期紀,江戶時代以及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
早在六十年代,英國攝影師羅伯特·惠特克(Robert Whitaker)把拍攝身處巨大時代變革中的披頭士樂隊作為他的事業(yè)。他在照片中從各個角度描繪了甲殼蟲樂隊,直到他們1966年最后的世界巡回演唱會結(jié)束。 倫頓切爾西普勞德(Proud)畫廊將于2014年5月8日-7月8日展出羅伯特·惠特克(Robert Whitaker)的《甲殼蟲:里里外外》(The Beatles: Inside and Out)。
《夢幻島》(The Imaginarium)展覽正在倫敦Arch Collective空間展出,展覽將持續(xù)到2014年5月21日。加里·尼科爾斯(Gary Nicholls)是一名用鏡頭講故事的攝影師,他試圖通過150張照片完成一個故事的敘述,這次展覽獨特賣點是它奇特的蒸汽朋克風(fēng)格。
如今紐約市五個大區(qū)的無家可歸者人數(shù)已達到20世紀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紐約市居民的另類群體。著名攝影家安德烈斯·塞拉諾(Andres Serrano)以《紐約居民》(Residents of New York)為題,探索了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背面,他用他無畏的鏡頭,花了近幾個月的時間拍攝了被這座城市忽視的流浪者凄美的肖像。
藝術(shù)家麗娜·班納吉(Rina Banerjee)剖析了所謂的“厭惡”這種感覺的內(nèi)涵,如對虐待動物、政治獨裁者或經(jīng)血的反應(yīng)。這位紐約藝術(shù)家的多媒體展覽取名為《厭惡》(Disgust),探討了惡心的幻想荒地,描繪了那些由于某種原因超越怪誕邊界的行為、屬性、材料、感覺和回憶。
布朗作品 《Cactus Land》 2012年
格倫•布朗(Glenn Brown)1966年生于英國諾森伯蘭郡,是英國當前具有個人風(fēng)格色彩的先鋒藝術(shù)家。5月8日,他的近期畫作和雕塑在紐約高古軒畫廊展出,這也是自2007年以來,他在紐約的首場個展。展覽將持續(xù)到6月21日。
瓊斯作品《the love songs》局部
2014年5月20日,一場名為“拉斐爾前派的遺產(chǎn)——英國的藝術(shù)和設(shè)計”的展覽將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將突出拉斐爾前派運動的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從19世紀60年代展開,持續(xù)到了90年代,重點人物有瓊斯,威廉·莫里斯和羅塞蒂。此次展覽將展出30逾幅作品,包括繪畫,圖紙,家具,紡織品,印刷品和圖畫書,其中不乏罕見的杰作。
藝術(shù)家?guī)彀?middot;李·普萊斯(Cue Lee Price)對女性和食物之間的關(guān)系十分著迷。雖然她拒絕把所有責(zé)任推給食物,但是她也不否認一個老太太和她的零食之間肯定有某種不健康的關(guān)系。這位紐約的藝術(shù)家探討了她自己飲食習(xí)慣的復(fù)雜性,質(zhì)疑自己喜歡吃甜食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她把她自己同時看作創(chuàng)作對象和藝術(shù)家。
斯特林·魯比作品《石柱》(Pillars)(2014)
2014年5月9日,座落于紐約的豪瑟·沃斯畫廊舉辦了一場名為:“斯特林·魯比:日出日落”的展覽。展出作品皆為藝術(shù)家斯特林·魯比的近期新作,涵蓋油畫、紙板拼貼畫、面料拼貼畫、掛毯藝術(shù)、陶瓷藝術(shù)以及金屬制雕塑作品等。
傅文俊《圖騰I》系列No. 2
第二屆紐約觀察家 (New York Observer)“慈善與藝術(shù)”晚宴于5月6日在曼哈頓聯(lián)合廣場的W Hotel 隆重舉行。晚宴中展出的包括國際知名藝術(shù)家傅文俊在內(nèi)的三位中國當代藝術(shù)家的作品成為了這些上流社會收藏者們爭相關(guān)注的焦點。
柏林國家博物館正在新國家畫廊(Neue Nationalgalerie)舉辦《馬斯登·哈特利:1913-1915的德國繪畫》(Marsden Hartley - The German paintings 1913-1915)展覽,展覽將持續(xù)到2014年6月29日。
2014年6月11日,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將在蛇形畫廊啟動一場長時間持續(xù)的表演,“512小時”。一周六天,一天八小時,阿布拉莫維奇會坐在畫廊的空間內(nèi),什么也不做,僅邀請觀者“進入并凝視她”。
插畫師埃文·洛倫岑(Evan Lorenzen)以非常隆重的努力創(chuàng)作出了一點點小小的成果——品脫大小的巨著《小書大智慧》(Little Book of Big Ideas)。這本書觸感很輕,但對心靈則是一發(fā)重擊,在書中非常微小的字母寫出支配我們存在的重要思想觀念。
你會用什么形容詞定義你自己呢?比如堅強、善良或美麗等等。攝影師勞倫·倫納(Lauren Renner)探討我們在別人的口中和我們自己眼中是如何被標簽所定義的,她為我們呈現(xiàn)了驚為天人的攝影展《在別人口中》(In Others’ Words)。
往往對龐大的塑像或紀念碑的拍攝重點幾乎全是在突出雕像自身,而讓周圍的環(huán)境消失得無影無蹤。攝影師法布里斯·伏爾里特(Fabrice Fouillet)揭示了如何通過對視角輕微的移位,讓紀念碑的觀感經(jīng)驗徹底改變。在他的攝影系列《巨像》《Colosses》中,他拍攝一些國際性地標建筑是如何與他周圍的環(huán)境景觀相互輝映的。
【相關(guān)閱讀】
99一周國際藝圖精選:安迪·沃霍爾生前數(shù)碼作品重見天日
99一周國際藝圖精選:歐洲藝術(shù)與古董博覽會在荷蘭閉幕
99一周國際藝圖精選:軍械庫藝術(shù)展閉幕 惠特尼雙年展開幕
【編輯:朱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