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刺·蕊拉絲釘——趙燕峰的藝術語言和寓言

來源:artda.cn 藝術檔案 作者:張海濤 2012-10-18

蕊拉絲釘主體2號

蕊拉絲釘主體 作品局部

我時常在反問自己:每件刺激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嗎?最刺激的東西就能成為藝術嗎?后來我想清楚了,答案:不是;但刺激的作品中不乏有好的作品是必然的。比如情色、暴力事件永遠給人刺激感,但很多事件不是藝術,也有很多事件藝術作品也經(jīng)不起歷史沉淀。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價值支點,即作品表達方式怎樣進行藝術的轉換;這個專業(yè)化的轉換不同于常人的表達,需要藝術家的身份和創(chuàng)作中獨特的藝術語言作為參照;還需要將作品放在作者自己、現(xiàn)實和藝術史的情景及脈絡中分析作品。很多人認為自己做出了驚世而爭議的作品,就認為自己成功了,從不考慮是否傷害到他人,這很是個可笑的誤區(qū),其也失去了藝術的本質。這些事件沒有藝術感覺的敏銳性和好的藝術轉換,作為普通人以膽大和簡單化來評判標準,易形成不勞而獲的炒作和追風,這樣獲得名利的行為更是可悲的事情。與這類作品不同的是趙燕峰作品也很刺激,但他的作品藝術語言敏銳、情感真誠。第一眼刺激我的就是他的作品獨特的表達方式:蕊拉絲釘。第二是這些密集的釘狀給我?guī)淼目謶峙c緊張的心理感受。這種陌生的刺激對于當下人是一種自然原始地本能反應,這正是作品所達到的目的。

當代性是當下的時代特征,這個時代特征是靠作品表達的敏銳感受體現(xiàn),而這樣的感受又需要題材這個載體傳達,然而這個載體可以選取現(xiàn)實符號,也可是過去題材,甚至是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符號。在題材與當代性的關系討論時,不是說作品題材中出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的符號就越具有當代性;也不是當代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具有當代性,而是否能把過去、現(xiàn)在、未來和永恒話題轉換成具有當代形態(tài)的藝術感受,這時藝術的寓言和語言性會起到?jīng)Q定作用。趙燕峰沒有選擇當下流行的符號和語言,而是帶有物性特征的“刺•蕊拉絲釘”,然而他的作品依然傳達出當下人生存的狀態(tài)和感受,也具有很強烈的當代性,這是趙燕峰與其它表現(xiàn)當下流行樣式的作品的不同之處。

刺激我們人類的事物主要是生理和心理兩種感受,他可以通過人類的感官系統(tǒng)來表現(xiàn)出來,刺激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刺激存在,然而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具有當代性,因為刺激也隨著時代的演變在變化中,消極的刺激會像毒品一樣腐蝕我們的身心;刺激也會隨著不斷地刺激而平?;?,而變得不再刺激。刺激的東西必定是另類、非平?;幕蜻吘壍?,但不一定是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感受,因此我們要選擇給我們以啟示的“刺激”,這也藝術的價值尋求之一。刺激會激起人的欲望,而佛家思想一直想讓我們清空刺激,尋找心靈的平靜。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避開刺激的事物,這個信息爆炸、尋求自我個性的時代更是這樣,刺激越來越變得快速,人人都隨時面對不斷地刺激,所有的人都很疲憊、緊張、抑郁和浮躁,我們只有修心而大隱于市,才能“自我保護”。

蕊拉絲釘是趙燕峰給自己作品的語言技法做的定義,其技法的的獨特性就在于它的筆觸上,其形狀像花蕊、像鐵釘,凸出畫布外,筆觸的形成就像是拉鋼絲一樣,考慮其形狀與操作的過程,取名蕊拉絲釘。我看到這個名字的最初感覺以為是一個外來的翻譯語,其實不是,蕊拉絲釘仔細分析其實是技法行為方式和作品筆觸形象化描述。在趙燕峰命名時也有這樣似乎不確定的名字如《蕊拉絲釘.兀毨2號》、《蕊拉絲釘.紅辻麥3號》,似乎也帶有神秘巫術的色彩。趙燕峰繪畫作品的藝術語言中技法、筆觸非常有自己的獨特性。生物都有一個致命的特性“喜新厭舊”,正是這樣的特性使藝術形態(tài)和樣式不斷地發(fā)展,這也是支撐藝術價值判斷的兩個支點:語言與感受的新,趙燕峰的作品基本具備的這樣的特質?,F(xiàn)代主義時期的藝術以語言的形式構成來傳達自我和個人化的感受,而當代藝術更多以個人與公共的當代特征整合來傳達思想與情感。這種感受不僅僅是人類學本身的范疇,更可以有更大的生態(tài)意義,趙燕峰作品是個人體驗到的當下人人性中共有生存狀態(tài)。

蕊拉絲釘?shù)男纬梢埠挖w燕峰以前的一些相關生活經(jīng)驗分不開,他小時候經(jīng)常到田野里被草叢中間的野蒺藜刺傷;讀五年級的時候飼養(yǎng)過一只刺猬,一年后把它放生;他的父喜怒無常,綽號“刺頭”,言語攻擊型強,感受深刻。這些幼時的生活經(jīng)驗在多年后轉化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草、刺、刺痛、觸覺這些詞奠定了蕊拉絲釘新藝術體系的基礎。2003年正遇非典,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在海淀一間畫室畫靜物,當時很隨意也很即興地采取了一種新畫法,布面上出現(xiàn)了許多乳釘狀的筆觸,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之后就產生了把這種偶然性的的畫法發(fā)展成為一個成熟的技法的打算,再之后就是不斷思考研究推敲摸索和實踐的幾年。

所有的形象都有他潛意識想象的根源,他的作品貌似抽象的表達,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直觀體驗,因此作品的觀念性和寓言性很強,也彌補了概念藝術中的情感缺失和感性體驗。由于他切身的經(jīng)歷,因此我很喜歡的引用了這段他的自述:

“我有這樣的體驗,我一旦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或心理刺激,全身就會汗毛直立。這是有極端恐懼、緊張而來的心理上的痙攣性和即時防御性,也是由于前面不祥的預兆而造成的一種生命原始本能的生理反應,體內某種腺體分泌出的生物性汁液在這種刺激下于皮膚組織產生一些反應,在皮膚的表層就凸起了密密麻麻的疙瘩。這種行為是不受控制、不可抗的生物原始力量的一種表現(xiàn),其時間是短暫的,反應是強烈的,直接引導著神經(jīng)元的信號的輸入和輸出,暫時加速或暫時中止腦運動,這種反應不僅是個人化的,也是人類普遍性行為,深層上來看也是社會化的。就連貓狗刺猬等低級動物身上也同樣存在著這些現(xiàn)象,貓和狗遇到危險時毛發(fā)豎立、腰部拱起、身體發(fā)硬,刺猬身上的刺平時是匍匐著的(就像是我作品中的獸花皮系列所表現(xiàn)的一樣),然而預警時就會根根豎立,鋒利無比……除此之外,蕊拉絲釘?shù)挠^念性還在于對社會矛盾沖突災難等的承載性上,體現(xiàn)了一種社會機制的預警反應。各種關系下的社會內在的矛盾,就是你針對我的,我針對你的。”

趙燕峰作品表現(xiàn)了一種當下人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也表現(xiàn)了人與人、人與社會緊張的利益關系。所有人以利來處理關系,必定產生針對性的矛盾,互相戒備,每人身上都長滿了敵對的“刺”,隨時刺向別人或被別人刺,現(xiàn)代人每天都生存在疲憊的算計中,因此我們互相包容和樹立積極的價值觀才能共生、共處。

剛見到趙燕峰的作品我第一感覺,沒有把它當作帶刺的毛皮看待,覺得他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些不常見的東西。當代藝術作品可以出現(xiàn)多種詮釋、甚至誤讀,評論家更可以把藝術家作品賦予與作者不同的視角,這是讀者參與創(chuàng)作之中的表現(xiàn),繪畫也不例外。目前我個人認為最讓我刺激的不是現(xiàn)實中常見的物質。從更大的生態(tài)學角度看,我個人更喜歡把趙燕峰的這類作品引申為密集的暗物質,前一陣他參加了我策劃的“暗物質——當代藝術的異類表述”展,不明物質也是一種我們未知的世界,讓人驚異而毛骨悚然。可能是對現(xiàn)實或想象的神秘事物的敏感,趙燕峰也開始表現(xiàn)這樣的物質,同時又帶給我們強烈的不安和恐懼感。人類對這種曖昧、不確定的事物一直存在想象,似乎不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或是我們經(jīng)驗意識中沒有的現(xiàn)象,甚至是我們人類記憶中不存在的,如來自外太空的不明飛行物、意識流、外星生物、轉基因、時間隧道、百莫大、太歲、密集特性、靈異事物、神秘水怪和物理現(xiàn)象;還有我們現(xiàn)實未發(fā)現(xiàn)的不明生物如非典性感染、禽流感細菌、HN1流感同樣讓我們驚慌不已。自然中的天外生物和不明物質必然帶來神秘,甚至只有靠想象表達它。不明物質帶來的生存跡象在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具有突發(fā)性,這些不明物質在開始的陌生時期都帶給我們恐懼感。

新藝術出現(xiàn)時同樣受到常規(guī)的心理排斥,這樣的未知世界不斷帶給我們神秘的想象和探索,這也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藝術也是這樣。當代人群對未來越來越多的暗事物更具有想象的愿望,也是人類科學藝術探索的動力所在,科技的發(fā)展也使我們越來越多的觸及和發(fā)現(xiàn)不明的物理和生化變異現(xiàn)象,同時給我們的心理和倫理帶來著強烈的沖擊。以這樣的思想理解趙燕峰《皮》系列作品的具象描述就會減弱其作品的價值,我喜歡他把“釘子”拉在不明物體和造型上,而非賦予它實體形象,因為我們更強調感受。

結語

在這個繪畫很難有所突破的年代,能把繪畫的個性語言和自己生存情感融在一起的藝術家越來越少,而趙燕峰做到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不是直接表現(xiàn)社會流行的符號,介于感性的直接表述和寓言的間接表述之間,因此作品題材也具有跨時空的物性。其作品由早期艷麗、表現(xiàn)的圖式,逐步走向單純、理性、沉穩(wěn)和成熟,這與我初見他時到現(xiàn)在,他的性格和信仰的變化有關。趙燕峰還將他的“蕊拉絲釘”做了一些新媒介的實驗,但由于資金問題,需要我們給他一些時間呈現(xiàn)給大家,因此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藝術家。

2012年6月10號于宋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