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市場“大熱” 收藏者應保持頭腦清醒

來源:珠海特區(qū)報 作者:耿曉筠 2018-08-06

“中國藏家已經取代美國藏家成為藝術市場最大的客戶”。近日,在香港蘇富比今年春季公布的《當代藝術亞洲市場報告》中,透露出亞洲藝術市場的最新趨勢及亞洲藏家的突出活躍。

無獨有偶。今年的中國藝術品春拍市場已近尾聲,在書畫略顯疲弱的環(huán)境下,中國瓷雜藝術品的“不俗”表現(xiàn)為2018年春拍市場增添了一抹亮色,可圈可點。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總成交額為10.8億港元;香港佳士得春拍為11.52億港元;中國嘉德春拍為2.539億元;北京保利春拍約9億元。無論是香港市場還是內地市場,多家著名拍賣行的成績均超過了2017年秋拍。

數據顯示,近年來,亞洲尤其是中國藏家開始在全球拍賣會上表現(xiàn)日趨活躍。與此同時,歐美市場對中國瓷器、字畫等傳統(tǒng)藝術品的拍賣也不斷增加,亞洲藏品對各國藏家的吸引力正與日俱增,拍賣中心和全球藝術市場的目光逐漸轉向亞洲。據一家藝術網統(tǒng)計,以香港和內地12家市場權重最大的指標拍賣公司的成交數據為基準,2018年春,現(xiàn)當代藝術板塊共上拍了2230件標的,其中1746件順利成交,成交率為78.3%,總成交額為36.8億元。在成交件數相差無幾的前提下,這一成交額同比2017年春季,上漲了58%,漲幅驚人。而從今年春拍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四大拍賣行的成交情況看,瓷雜板塊風頭蓋過中國書畫板塊。僅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上,首度出現(xiàn)3件中國工藝珍品以超過億元價格在半日內成交。其中,清康熙御制粉紅地琺瑯彩花卉碗及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皆以2.39億元成交,前者刷新了清康熙御瓷的成交價紀錄,后者刷新佛經世界拍賣紀錄。對此,專家認為,作為市場上行的“號角”,高價拍品在每一次市場熱潮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而2018年春季,千萬級高價作品對市場的拉升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也預示著市場結構的深層次變化。中國內地拍賣市場格局,一直被中國書畫和古董主導。自2009年開始,從“撿漏兒”時代到“億元”時代,中國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每一年都會有一個新的紀錄出現(xiàn)。如今,中國藝術拍賣市場規(guī)模超過英美成為“全球第一”。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極財富”。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10年中,全球股市回報率為6.5%,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了16.6%,藝術品投資收益幾乎跑贏了所有的投資品種。另外一組數據顯示,根據近年來的拍賣行情分析,中國藝術品回報率高達200%以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投資正隨著居民消費提高而提高,僅2018年一季度,藝術品行業(yè)投資同比增長17%。在眼下相對微妙的經濟環(huán)境中,今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給力”表現(xiàn),對于大多數參與者而言,至少帶來了一些樂觀的暗示。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擴展,藏家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預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即將井噴。

面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火熱,專家提醒,拍賣價格作為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晴雨表”,會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帶動市場的活躍度,未來一段時間內藝術品收藏還將繼續(xù)保持強勢,但投資藝術品并不意味著毫無風險。對于收藏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來說,拍賣價格只能是一個市場參考價格,而不能成為自己購買和收藏的一個依據和價格標準,不能以此來左右自己的收藏趨向和思路。與此同時,不能忽視風險,更切忌舉債購藏。因為藝術品雖具有“高回報”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變現(xiàn)不易”等風險,如果是舉債投資收購的話,萬一急需現(xiàn)金時,則可能因無法像股票一樣及時變現(xiàn)而誤了大事,收藏者更可能會因高價進低價出而蒙受巨大損失。此外,近年來,有關假拍、炒作、自賣自買等事件屢見報端,因此收藏者要做到心中有數,眼下的拍賣成交價格也存有一定水分,應保持頭腦清醒。專家認為,一個健康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其主要訴求應從短線投機變?yōu)閷λ囆g家作品長遠購入收藏,只有這樣,藝術品收藏市場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