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近期拍賣成交價連年攀升 古籍收藏漸成熱點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東野升珍 2014-05-20

私藏、公藏角逐古籍善本

日前,北京大學方面籌資一億多元,從日本回購了2萬余冊的“大倉藏書”(北大一億多元回購大倉藏書:再促古籍收藏熱)。據(jù)媒體報道,這批典籍經(jīng)、史、子、集四部皆備,還有曾存放于翰林院的《四庫全書》進呈本。清朝乾隆皇帝為編纂《四庫全書》廣征天下書籍時,各地通過進獻、借抄等方式提供的數(shù)目,都稱為“四庫進呈本”或“四庫采進本”,存放于翰林院。但因戰(zhàn)亂損失,留存于世的僅有300余種,而大倉文庫中,含有滿漢文“翰林院印”的古籍就有25種,其中一些還是已近失傳而重現(xiàn)的孤本,其珍貴性可見一斑。

據(jù)北大圖書館介紹,2005年,為籌措資金收購流散于民間的日本文物,大倉文化財團決定以18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大倉藏書”,但要求需由中國國有收藏機構(gòu)永久性整體收藏,不得打散拍賣。最終,北京大學在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撥付一半購書款,另一半由北大籌集承擔的方案下,解決了購書經(jīng)費問題。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對此評價稱,“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首次大批量回購留存海外的中國典籍”。

除了這樣大規(guī)模的公藏,近年來,私藏藏家在古籍市場中表現(xiàn)也十分活躍,甚至出現(xiàn)公、私藏競相角逐的現(xiàn)象。2012年,鳳凰集團在匡時拍賣以2.16億元的天價競得過云樓藏書,打破了古籍善本拍賣的世界紀錄,北京大學雖欲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quán),最終藏書仍花落江蘇,這場古籍爭奪戰(zhàn)也讓“過云樓”聲名大噪。據(jù)悉,“過云樓”藏歷代古籍善本是由海內(nèi)外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lǐng)銜的179種、1292冊組成。早在之前,南京圖書館已收藏了“過云樓藏書”的四分之三——541部3707冊,內(nèi)容涵蓋經(jīng)、史、子、集四大部類,版本類別完備精善,幾乎囊括古代紙質(zhì)書籍的所有類型,橫跨宋、元、明、清,地域上除中國歷代版本外,還有少量日本刻本和朝鮮刻本。而這次拍賣,則成功刷新了中國古籍拍賣的世界紀錄,為古籍拍賣樹立了一個新的市場標桿,再促古籍收藏熱潮。

文物、藝術(shù)性的綜合考量

在業(yè)內(nèi),1911年以前的書籍稱為古籍,1949年之前的稱為舊書。所謂古籍善本,指的是古代珍貴的文獻資料,珍貴、稀有、內(nèi)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統(tǒng)稱為“善本”,還包括書籍、雕版、信札、石碑、檔案等。

據(jù)專家介紹,刻本時代性較明顯,可依據(jù)版式、字體加以區(qū)分,宋代刻書版式前期多白口,四周單邊;后期仍多白口,左右雙邊、上下單邊,少數(shù)四周雙邊。用紙多稱為白麻紙、黃麻紙和竹紙?,F(xiàn)在市場上,宋版書都是按頁論價,由于珍貴稀有,其市場價格自然還將進一步上升。而元代刻書承南宋遺風,元初的某些刻書風格特點與舊書無大差異。每版中縫線的上下兩端為寬粗墨印的黑條,字體大多模仿趙孟頫,且多用俗體字或簡體字,不像宋版書那樣,皇帝的嫌名廟諱處處可見。明代刻書分為早中晚三期,風格不盡相同,粗略概括起來,明初至正德時期的刻書特點可概括為黑口、趙字(趙孟頫字體),嘉靖至萬歷時期為“白口、方字、仿宋”;天啟至崇禎時期的刻書又表現(xiàn)為“白口、長字、有諱”。目前市場上明版書的價格要比宋版書低很多,且其價格也比較平穩(wěn),近年關(guān)注明版書收藏的人有所增多。相對而言,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數(shù)量較少,售價比以后的清版書昂貴許多。

原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聘專家沈津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古籍的價值取決于是否具備文物性、藝術(shù)性和學術(shù)性。他認為,像明代及明代以前所出版的所有刻本、抄本;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傳較少(不超過5部)的刻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中國印刷技術(shù)發(fā)展,代表一定時期印刷水平的各種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較精版畫的刻本;辛亥革命前在學術(shù)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點,或集眾說較有系統(tǒng)的稿本,以及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有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抄錄前人批校而有參考價值的印、抄本等,都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所以,收藏古籍要多方面考量。

是文物,更是書籍

近年來拍賣會上,線裝古籍連連拍出令人吃驚的高價。據(jù)了解,國內(nèi)目前所能找到的宋刻本總量不超過1200本,多數(shù)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京嘉德和上海朵云軒開辟古籍善本專場拍賣的時候,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佳品出現(xiàn),珍稀的宋元刻本亦時有所見。隨著時間推移,藏家想找一件珍稀的明清作品也十分困難。

伴隨精品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的局面,專家認為,除了古籍的年代,存世量、文物學術(shù)價值的綜合衡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品相完好、稀缺更是評價古籍的兩大關(guān)鍵,如果保存不好,只是殘頁,即使遠至宋版,也不及品相完整的明版、清版書珍貴,所以藏家可系統(tǒng)收藏,而非只盯著年代這點不放。除了價格偏高古籍善本,藏書界還將流傳較廣、年代較晚或者存世量較大的古籍稱為“通行本”。清代中期以后,很多藏書家將私藏的宋元秘本翻刻成書,其中相當多的書籍不但內(nèi)容重要,形式上也保存了宋、元善本的風貌,目前市場價格價位適中,很有收藏潛力;此外,20世紀初的一部分古籍善本,也值得投資者收藏,民國印本就可作為登堂入室的嘗試。

當然,古籍不僅是文物,更是書籍。古籍入手后不僅需要珍惜保護,也更需好好利用。在熱鬧的善本收藏市場上,真正懂書、愛書的藏書家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我國古籍善本收藏理念還較落后,不少人只是為投資而收藏。專家表示,善本是好書,具有文物和文獻的雙重價值,不可僅將其視作可以升值的文物,更應投入才智加以充分研究,發(fā)揮其古典文獻價值,這樣才能支撐起整個善本收藏界的健康發(fā)展。

古籍善本近期拍賣成交價一覽表

作品 拍賣時間 成交價(元)

過云樓藏古籍善本 2012-06-04 216,200,000

北宋唐坰《致胡宗愈伸慰帖頁》2010-12-10 91,280,000

弘一法師《華嚴集聯(lián)三百》2011-12-28 60,950,000

陶叔獻輯《兩漢策要十二卷》2011-05-22 48,300,000

曾紆《草書與允直知縣七哥札》2010-12-04 45,920,000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jīng)》(南宋《思溪藏》、明代《洪武南藏》刻本)2011-12-16 41,837,000

明諸家書札八十五通2010-11-21 35,280,000

隋陸法言《鉅宋廣韻》五卷2012-12-07 34,500,000

顧炎武書《五臺山記》2013-05-10 31,625,000

弘一法師書《金剛經(jīng)》2011-12-16 30,728,000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