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jīng)秦風《蒹葭》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里,人類傍水而居,文明因河而生、不論西風東漸還是東西交融,都離不開江、河、海,而上海這海納百川的城市,在百余年前,"老碼頭"是原來的十六鋪碼頭,清乾隆年間就是中國最大的港口,20世紀初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港。這里融合上海的文化、藝術與商業(yè),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海派風情,今天我們立于黃浦江畔,從而談到上海的現(xiàn)當代藝術,肯定離不開抽象藝術,甚至往往還是核心,而談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也肯定不能離開上海抽象藝術,它們之間常常構成了耐人尋味的互文關系,尤其風格上以冷抽象、理性抽象、幾何抽象為主,這或許與在上海生活的人群對于文明、文化的內(nèi)在品質(zhì)相關,展現(xiàn)出的理性與克制導致的;而在日本,也恰恰是一種相似的理性與克制的精神及社會狀態(tài),讓一群藝術家反思,組成以運用抽象、極簡、自然元素的物派(Mono -Ha)藝術應運而生,以日本為起點,雖短暫如曇花一現(xiàn),但影響力卻長驅(qū)直入西方的藝術世界。本次展覽在東西方藝術思潮中展現(xiàn)各自獨特而又風格迥異的藝術形態(tài),在所有相關的風格中--如抽象、半抽象或部分抽象、極簡和觀念的——都存在著一個意義維度,在這一維度中,最終的作品是從那些對于可視之物而言最為本質(zhì)的要素中抽取出來,并依據(jù)它們自身的特性而將審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實際上,這些作品所表達的遠遠不是什么"非客觀性"的現(xiàn)實,它們所涵蓋的其實是那些對于我們關于客觀世界的視覺感知而言具有基礎性的特性。
展覽中的抽象繪畫,讓我們感受與其他繪畫形式相同的之處,是當顏色和形狀被涂抹或刻鏤于平面之上時,它們之間所形成的不同關聯(lián),同樣涉及視覺幻象,這是在深度關系和運動性上而言的。即使是條線或者很少量的色彩,對于一個理想的平面而言,看起來會像是從中切割而來或者從平面中浮現(xiàn)出來的--具體情況取決于特定的線條或者色塊的具體特征,在平面的視角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空間與場域,代表上海抽象藝術的黃淵青、潘微、曲豐國這些老師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以不同的筆法、媒材、色彩、線條、律動及與光線,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們的平面及空間感,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與精到之處。
而此次也選出具時代性的物派(Mono -Ha)藝術家關根伸夫,菅木志雄,李禹煥,他們的作品兼有采取抽象、極簡的特性,這種形象/背景關系,是以一種更為復雜的方式而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存在于一個概念化的理想型的立方體、圓柱體,或者甚至是由這些作品所立足的基座或作品自身的物理邊界所定義的空間的不規(guī)則形狀中,而且互為關聯(lián)性;也有采取大量使用未經(jīng)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為主要物派藝術特征,盡可能避免人為加工的痕跡,并在注重物體之間關系的同時,將空間也作為作品因素之一來考慮,通過將表現(xiàn)內(nèi)容降至最低限的手法,來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從而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的"真實性",以此表現(xiàn)東方式的、乃至日本式的感知方式和存在論。
在時代的流里,藝術或許就像是在水一方的伊人,藝術之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但卻薈萃東西又精彩紛呈,如同這水,它依然在流動,它順從著潮流,或東或西、或沉或浮,往復不停歇。
——文 黃圣智
策展人簡介
黃圣智
震旦博物館執(zhí)行長 CEO of Aurora Museum Shanghai
洛克菲勒藝術基金太平洛克 藝術顧問 Art Consultant of Rockefeller Art Fundation
上海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博物館籌建 專家顧問 Adviser,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Museum Preparatory Advisory Expert Committee
上海大學上海市公共藝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MFA 專業(yè)導師
曾任華夏幸福商業(yè)事業(yè)部藝術管理中心總經(jīng)理、僑鑫博物館館長及從都國際莊園藝術總監(jiān)、香港新世界集團旗下K11 Art Foundation藝術項目的助理總經(jīng)理,上海chi K11美術館館長;負責包括青年藝術家培育計劃、國際巡展項目、藝術家村等K11華南區(qū)域的藝術項目的運營及管理, 上海夢中心文化藝術部總監(jiān)、震旦博物館營運資深總監(jiān)、上海7藝術中心總經(jīng)理暨策展人。
藝術家簡介及作品
黃 淵 青
黃淵青,1985 年畢業(yè)于上??萍即髮W微波理論專業(yè);1987年至1989年在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學習;曾任教于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作為上海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黃淵青嘗試從現(xiàn)代思維的角度理解書法的內(nèi)在意志,并將書法經(jīng)驗植入抽象創(chuàng)作,以"寫"代"畫",持續(xù)探索書寫性線條表現(xiàn)力。如果說2005年之前,黃淵青的作品更側(cè)重于對一系列既定圖形的變奏式研究,暗藏自我對書法藝術內(nèi)在秩序的心得和隱喻,那么,2005年之后,黃淵青的創(chuàng)作則以更側(cè)重書法美學為主體的視覺形式與抽象線條之間的融合和恣意揮灑,作品更加呈現(xiàn)出中國書法美學的本體語言。
展 覽 經(jīng) 歷
2023 現(xiàn)在 德玉堂 上海
行動者的邏輯 寶龍美術館 上海
部 分 聯(lián) 展
2024 野蠻人寫詩 ASE基金會 上海
時間的信仰 張園 上海
與之相處 滬申畫廊
與古為新 周圍藝術
今日海上 海派美術館
2023 比抽象重要 上海外灘藝術中心 上海
超越2003-2023 明當代美術館 上海
在上海 久事美術館 上海
感知與意象 賽森藝術 養(yǎng)云安縵 上海
光譜 華萃當代美術館 上海
無YU之美 藝博畫廊 上海
線 - 索 叁柒貳叁美術館 上海
濟南雙年展 山東美術館 濟南
《2024-5》
180*180cm
2024
《2014-2018》
46*54cm
2014
潘 微
1993年畢業(yè)于日本武蔵野美術學院油畫專業(yè),畢業(yè)后在日本各地進行藝術活動并從事中日文化藝術交流,為武蔵野美術大學特聘教授。
展 覽 經(jīng) 歷
個展:2024年遷徙中的書寫-潘微藝術展,上海寶龍美術館。
2024年"行吟者的視覺志"潘微個展,福州鳳凰威獅國際藝術中心。
2022年"折疊兩端"潘微藝術展,上海藝博畫廊。
2017年"影子"潘微個展,上海雅巢畫廊。
2013年"墨源"潘微水墨展,日本武蔵野美術大學圖書館。
2010年"書寫之道"潘微個展,日本HAUS KASUA森現(xiàn)代美術館。
2002年"微"-潘微藝術展,日本京都樂畫廊。
1999年"微"一潘微個展,日本大阪C++畫廊。
1998年"微"一潘微個展,日本銀座後藤畫廊。
1994年"微"潘微個展,瑞典烏布薩拉畫廊。
1993年"微"一潘微藝術展,日本東京每日藝術中心。
群展:2024年:"激情瞬間"上海抽象藝術四人展,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24"今日海上"上海藝術家的工作室邀請展,上海海派藝術館。
2024"幸福的表情"中國實驗與科技藝術邀請展,江蘇南通美術館。
2023年:"超越"藝術展,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2023"在海上"上海藝術展,上海久事美術館。
2022年:共生世界
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山東美術館。
2022年:尊崇與信念~海派抽象藝術研究展,上海久事美術館。非浪潮
2021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展,上海滬申畫廊。
2020年:抽象2020/黑與白,上海藝博畫廊。
2019年:異動
2019中國當代藝術美國展、ELlTE畫廊、美國舊金山。(源-對話)中日藝術展、佐佐木美術館、日本仙臺。
2017年:今日中國-藝術展、艾德維克美術館 瑞典斯特哥爾摩。
2015年:書寫時空-抽象藝術在中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2013年:象界一上海當代藝術家作品展,上海紅坊城市雕塑中心。
2012年:H0RlZ0N-中日藝術展,山梨縣立美術館 日本。
2011年:都市抽象-上海當代抽象藝術展,ART FR0NT畫廊 日本東京。新傳統(tǒng)一上?,F(xiàn)代藝術展,日本京都三條祗園畫廊十圓光寺。
2010年:抽象之道-上海當代抽象畫展,上海油雕院美術館。
2008年:上?,F(xiàn)代藝術12人作品展,日本軽井沢現(xiàn)代美術館。今日中國一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日本東京銀座Shin Wa美術館。
2007年:"上海進行時"上海現(xiàn)代藝術展,日本東京東急文化村畫廊。異形與幻想一上海當代藝術展,上海美術館。
1998年:20+1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日本東京國際交流會館。
1997年:97香港回歸中國現(xiàn)代藝術作品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1996年:20+1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上海美術館。
1993年:亞洲現(xiàn)代藝術展,日本東京都美術館。
《年.月.日》
89*48cm
2023
《年.月.日》
100*100cm
2023
《時間系列1-10號》
22*21cm
2024
曲 豐 國
1966年生,1988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F(xiàn)就職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副教授。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與教學30多年,曾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美術館和畫廊舉辦的個人作品展及百余次的藝術聯(lián)展,其作品曾被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悉尼)、龍美術館(上海)收藏。
展覽經(jīng)歷
個展:
2024年 《平行的世界--曲豐國個展》,養(yǎng)云ART,上海;
2023年《時·跡--曲豐國繪畫藝術三十年回顧展》,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
2022年《春在》,春美術館,上海;
2022年《天空之山--曲豐國作品展》,天空之山驛站,海口;
2021年《2020·曲豐國》,德玉堂畫廊,上海;
2019年《時·事|曲豐國作品展》,藝博畫廊,上海;
2017年《仲夏》,東畫廊,上海;
2016年《彌生》,東畫廊,上海;
2015年《世界本身》,藝博畫廊,上海;
2015年《谷雨》,Hi藝術中心,玉蘭堂畫廊,北京;
2013年《曲豐國作品展》,三條祗園畫廊,京都;
2013年《小滿》,東畫廊,上海;
2010年《對畫》,東畫廊,上海;
2008年《世界》,張江當代藝術館,上海;
2007年《無線風光》,北京現(xiàn)在畫廊,北京;
2006年《四季》,雅巢畫廊,上海;
2001年《表象》,上海頂層畫廊,上海;
1998年《曲豐國藝術展》,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畫廊。
聯(lián)展:
2023年《重返自然》,上海明珠美術館,上海;
2023年《超越》,明園美術館,上海;
2021年《夜與晝》,藝博畫廊,上海;
2021年《潛入暮光的形影》,上海當代藝術館,上海;
2021年《紅》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上海;
2021年《安仁雙年展》,安仁大匠之門,成都;
2021年《非浪潮》,滬申畫廊,上海;
2020年《抽象 2020/冷與熱》,藝博畫廊,上海;
2020年《多云》,東畫廊,上海;
2020年《致幻--都市景觀與抽象藝術》,明園美術,上海;
2020年《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上海當代博物館,上海;
2020年《升墨》,上海朱屺瞻美術館,上海;
2020年《繪畫與存在》,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2019年《咽夏》,東畫廊,上海;
2018年《風流--2018 上海抽象藝術大展》,上海油畫雕塑研究院,上海;
2017年《曲與直 抽象邏輯》,Hi藝術中心,北京;
2017年《依然海上》,勢象空間,北京;
2017年《形象之源――上海抽象藝術展》,年代美術館,溫州;
2017年《海上丹迪》,東畫廊,上海;
2016年《吳語·方言--上海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中華藝術宮,上海;
2015年《另一種烏托邦》,明園美術館,上海;
2015年《沒別的》,藝博畫廊,上海;
2015年《uppsala》,藝術空間,烏普薩拉;
2014年《山梨-上海-貴州》,山梨縣美術館,山梨;
2014年《象界--2014 上海當代藝術家聯(lián)展》,紅坊藝術園,上海;
2014年《回望海平線"繪畫雕塑特展》,中華藝術宮,上海;
2013年《20+9 中日視覺藝術交流展》貴陽219藝術空間,貴陽;
2013年《觀光》,日本京都,鐮倉;
2012年《HORIZON 上海--山梨》,日本山梨縣美術館,山梨;
2012年《藝術紅坊》,上海紅坊藝術園區(qū),上海;
2012年《文化上?!?,圣菱畫廊,上海;
2011年《上海藝術》,日本京都祗園三條畫廊,京都;
2011年《中國抽象藝術巡回展--上海站》,上海半島1919藝術園區(qū),上海;
2010年《上海摩登》,日本札幌CAR現(xiàn)代藝術研究所,札幌;
2010年《純屬巧合》,東畫廊,上海;
2010年《天空中的展覽》浦東塔式廣告牌,上海;
2010年《詩意的生存--紀念上海世博會中日版畫展》,浦東世博園,上海;
2010年《歸去來兮》,首屆浦東機場當代繪畫展,上海;
2010年《5TH International Plein-air》,舊松奇,波蘭;
2009年《極地張力》,中國成都;
2009年《上海抽象七人展》,上海雅巢畫廊,上海;
2009年《扇道》,美術文獻藝術中心,武漢;
2009年《中國三十年三十人》,上海M50,上海;
2008年《拱之門》,馬德里,西班牙;
2008年《上海當代藝術》,日本輕井澤美術館,日本輕井澤;
2008年《躍動--中國當代藝術展(第二回)》,SHINWA ART MUSEUM,日本東京;
2008年《世界和平藝術展》,橫濱美術館,日本;
2008年《開拓與融合》,中國美術館、蘇州漢璞藝術館,北京、蘇州;
2008年《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展覽館,南京美術館,上海南京;
2007年《線--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展》,蘇河藝術館,上海;
2007年《躍動--中國當代藝術展(第一回)》,SHINWA ART MUSEUM,日本東京;
2006年《高檔貨--來自上?!?,法國巴黎新凱旋門藝術空間,巴黎;
2005年《理性與視覺》,上海張江當代藝術館,上海;
2005年《長安大街》,蘇河藝術館,上海;
2004年《凝聚》,藝術景畫廊,上海;
2004年《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愛爾蘭都柏林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愛爾蘭;
2004年《派對蘇州河》,上海東廊藝術,上海;
2004年《上海抽象藝術大展》,明圓藝術中心,上海;
2003年《折衷主義方案》,上海泰康路美術館,上海;
2003年《不同的選擇》,上海半島美術館,上海;
2003年《2003形而上》,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3年《2003當代中國藝術》,上海圖書館,上海;
2002年《2002形而上》,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2年《大象無形》,廣東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廣州深圳;
2002年《海上風》,德國漢堡藝術館,漢堡德國;
2002年《東+西》,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宮,維也納;
2001年《上海仁川國際藝術交流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1年《2001形而上》上海抽象藝術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1年《國際華人抽象藝術展》,香港藝術公社,香港;
2000年《超越界限》,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藝術館,蒙克萊爾美國;
2000年《紅色》,上海頂層畫廊,上海;
2000年《上海海上--2000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
2000年《2000海平線,繪畫雕塑聯(lián)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1999年《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1999年《車庫展》,上海中山路某倉庫,上海;
1999年《都市抽象--上海抽象藝術邀請展》,上海大學藝術沙龍,上海;
1999年《China46--中國當代藝術家學術邀請展》,藝術無國界,墨爾本、上海;
1999年《上海新視覺》,上海國際展覽中心,上海;
1998年《影象志異--中國新觀念攝影展》,上海大學美院畫廊南京師范大學畫廊,上海;
1998年《兩岸新聲當代畫語》,臺北、香港、上海;
1997年《中國藝術大展--現(xiàn)代油畫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1997年《97上?,F(xiàn)代藝術展》,上?,F(xiàn)代藝術中心,上海;
1997年《香港會議中心藝術展》,香港會議中心,新翼香港;
1997年《中國之夢97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北京炎黃藝術館,北京;
1996年《無形的存在--中國抽象藝術展》,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畫廊,上海;
1994年《亞洲文化與藝術研討會邀請展》,上海希爾頓飯店,上海;
1993年《上海現(xiàn)代藝術》,日本橫濱美術館,橫濱日本;
1992年《主流藝術展》,上海藝術畫廊,上海;
《春分》
100*160cm
2024
《夏至》
100*160
2024
《秋分》
100*160
2024
《立冬》
100*160
2024
關 根 伸 夫
194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縣,1962年移居東京,在多摩美術大學師承藝術家齋藤義重和高松次郎。1960年代末,他開始對"位相"、"拓撲"等有關抽象空間的數(shù)學概念產(chǎn)生興趣。他在1970年以作品《空相》(Phase of Nothingness)代表日本參加了第35屆威尼斯雙年展。2019年病逝于美國洛杉磯,享年76歲。
展 覽 經(jīng) 歷
2020 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Liang Project,上海2018 李山·對話·關根伸夫,Liang Project,上海2014 關根伸夫個展,Blum & Poe 畫廊,洛杉磯,美國2011 再創(chuàng)造 1970/2011 個展,鐮倉畫廊,鐮倉,日本2011 物語 個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上海獲獎經(jīng)歷1967 第十一屆"Shell藝術獎展"榮譽提名獎1968第8屆當代美術展榮獲競賽獎第1屆神戶須磨離公園"當代國際雕塑展"榮獲朝日新聞獎第5屆名古屋當代美術館展榮獲大獎1969第1屆國際當代雕塑展(箱根)榮獲競賽獎第6屆巴黎雙年展榮獲團體獎
《大和會》
33.5*24.3
2008
《波間》
41*32cm
2009
《3個近傍》
65.5*53cm
2009
菅 木 志 雄
1944年出生于巖手縣盛岡市,1968年多摩美術大學繪畫科畢業(yè)。"物派"重要藝術家,其代表作品有:臨界線-S、PROTRUSION SSS-87、PROTRUSION Series - The Entirety within an Interval等。
展 覽 經(jīng) 歷
菅木志雄于1973年參加巴黎青年雙年展,1978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以及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展覽。他是至今仍延續(xù)"物派"觀念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更加臻于成熟。1990年代之后,他進而對包括事物與人類的知覺活動在內(nèi)的"周圍性"產(chǎn)生興趣,并對由此衍生的關系作更深入的探討。在過去的四十年中,他曾在著名的藝術展覽中展出,包括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威尼斯的Punta della Dogana等,他的作品也收藏于許多公共和私人收藏中。
《受位行》
60*50cm
1982
《占位-18》
60*45cm
1982
《占位-15》
38*23cm
1982
《現(xiàn)空Appearance of Sky》
42.323.57.0cm
1995
《調(diào)空》
30.0*50.0CM
2006
《置系 Situated System》
50.035.08.5cm
1994
《Cultivated Space 1》
34.830.78.8cm
2000
李 禹 煥
1936年出生于韓國,自幼深受東方傳統(tǒng)思想薰陶,研習詩、書、畫,也接觸中國老莊思想,1956年移居日本,攻讀哲學,學習日本繪畫。之后任職多摩美術大學擔任教授,
70年代,指導并凝聚學生發(fā)起的「物派」活動,自此變成「物派」藝術流派的中心人物。
展 覽 經(jīng) 歷
個展
1973-1999年先后在日本東京舉行八次個展;
1975-1980年先后在法國巴黎舉行三次個展;
1978-1997年在韓國漢城舉行四次個展;
1988-1999年分別在意大利米蘭、日本鐮倉、英國倫敦、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舉辦個展。
2001年,李禹煥繪畫1973-2001,波恩藝術博物館,德國;
2002年,SCAI浴室,東京,日本。
群展
1973年 圣保羅雙年展,巴西圣保羅;
1977年,第六屆卡塞爾文獻展,德國卡塞爾;
1980年,20世紀雕塑展,瑞士巴塞爾;
1984年,日本近四十年藝術展,日本東京;
1987年,日本前衛(wèi)藝術展,法國巴黎;
1992年,"與自然合作",英國利物浦;
1994年,"朝天大叫",美國紐約;
1997年,"法國制造",法國巴黎;
1999年 "對話中的藝術世界",德國科隆;
2000年,第三屆光州雙年展,韓國光州。
2001年,世紀城市:現(xiàn)代都市中的藝術與文化,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倫敦,英國。
《港-6》
32*26cm
1989
《港-2》
31*25cm
1989
【the four四號庫】藝廊于2024.9.26同期舉辦開幕雙展。
【鬲鏞文化】于2024年始精心打磨旗下最新品牌【the four四號庫】藝廊。旨在陪伴藝術家成長、打造流量高地、研發(fā)藝術周邊。通過高端品質(zhì)生活的美學分享,讓藝術與其他相關領域共同碰撞,給更多的擁躉帶來極致藝術生活體驗。
名稱:在水一方--流動的物像 | 抽象與物派藝術家群展
藝術家:黃淵青/潘微/曲豐國/關根伸夫/菅木志雄/李禹煥
展期:2024 9/26-10/26
策展人:黃圣智
出品人:【the four四號庫】藝廊
協(xié)辦單位:J.MIX湉境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qū)外馬路653號一層the four(老碼頭4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