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擺滿老酒壇子小店門口玩耍的小囡、帶著孩子在弄堂里邊散步邊織絨線的姆媽、穿著睡衣走出弄堂倒痰盂的亭子間嫂嫂、端著飯碗跟隔壁鄰居聊天的好婆……這一幕幕往昔上海街頭巷尾時?!吧涎荨钡纳罹跋螅?0年后的今天已經(jīng)變得有些遙遠,以至于讓善懷舊而求細節(jié)的上海人看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2月28日天,藝術家爾冬強《上海的味道》圖片展在中山東二路9號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開幕,并對社會免費開放至4月20日。
城市變化見證者
展覽規(guī)模雖不大,卻耐看。爾冬強感慨:“上海這幾十年間的變化,在世界其他城市可能需要經(jīng)歷幾代人的時間才會完成。我們必須記錄整理這飛速變化的每一感人細節(jié)?!?980年代初,爾冬強懷揣著一張1:500的上海地圖,沿著上海的大街小巷一路游走、一路拍攝,幾乎記錄了每一幢頗有歷史價值和建筑風格的老房子,同時也記錄了市民們的生活方式。巴洛克風格和中式廟堂構建成上海阿姨的曬臺,太古洋行的界碑被當作了弄堂的鋪路石,襯托“望野眼”老者的是老房子檐下ARTDECO裝飾藝術風格的線條,弄堂口煙雜店的黃酒壇,花雕、加飯打開壇子就能細辨其味。
今天,上海這座城市的許多景觀已全然改變,上海人的生活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城市變化見證者,爾冬強以獨特而細膩的視角記錄下了城市與生活景象。圖片展開幕當日,爾冬強已將制作圖片展的原始照片捐贈給了市檔案館,市檔案館向他頒發(fā)了收藏證書。
爾冬強表示,個人拍攝的照片能入藏包漿很厚的上海城市集體相冊內(nèi),令人感慨萬千。之前由于研究需要,他接觸到一些老照片,看到幾十年前的城市生活場景,不禁浮想聯(lián)翩。但由于歷史原因,上世紀,記錄城市變遷風貌的歷史原照有相當部分處于散佚狀態(tài),視覺文獻一直處于相對匱乏狀態(tài),令記憶常存不少空白點。而視覺文獻,往往相對文字資料來得更具歷史信息量,更具可靠性。為了讓后人對這場發(fā)生在21世紀初的城市巨變有真切客觀的了解,爾冬強決定把自己的部分有關上海的攝影作品捐獻給上海檔案館。當這部分視覺文獻捐之于眾后,以期在未來,發(fā)生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對于追溯歷史而不得的憾事將不再重演?;蛟S依靠市場運作,可以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但其影響范圍相對狹小。照片是城市變遷的最鮮活佐證,被公眾閱讀,才能保有它并始終鮮活。
攝影家呼吁,希望曾對城市變化做出記錄的市民都能將身邊的文獻資料集中起來,無論方式是否專業(yè),只要是珍貴的城市記憶都當被保存。年輕人已經(jīng)對烏龜殼三輪車,紅木馬桶,三五牌臺鐘感覺陌生,而這正是父輩生活中的每日必需。相比之下,國外的留檔意識就顯得頗強,哪怕是一個社區(qū)的發(fā)展檔案都會細細保存。
國內(nèi)第一位向檔案館捐贈照片的攝影師
上海檔案館接收征集部賀飛介紹說,十幾年前,市檔案館赴加拿大蒙特利爾作上海城市風貌圖片展示時就曾向爾冬強征集攝影作品,以后每逢檔案館赴海外進行展覽,都少不了借展爾冬強作品。這個城市,近年來已建立起特有的城市文化形象。據(jù)悉市檔案館正在建設“城市記憶開發(fā)工程”,有關上海變遷的老照片正是這項工程需要重點收集和開發(fā)的內(nèi)容。去年,日本攝影家海原修平將其在上海期間拍攝的近百張老建筑照片捐贈給了上海檔案館。“爾冬強的照片相比之下,可以發(fā)現(xiàn)他對城市的體驗更深入,他知道哪些場景、事物對于我們的城市更有價值。他也是最近幾十年間,國內(nèi)攝影家中第一位向上海檔案館捐贈照片的?!?BR>
圖片展讓我們回到20年前的上海,生活在期間不覺得有多少動人之處,更少有人對此做一記錄,但短短幾十年間,場景事物都只留于平面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物質相對匱乏時期,上海城市上空洋溢的情感是那樣和煦溫暖。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