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國美院版畫實驗室開放模式探索與實踐

來源:美術報 2013-01-29

當下藝術院校頗具“公共性”、“教育性”和“人文性“的教學方向和學術背景賦予了中國美院版畫實驗室 “公共參與”、“公共服務”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版畫課程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和社會文化服務項目中的應用較之其他藝術門類更加廣泛和多樣,其專業(yè)中的實踐性和技術性特點,以及版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技藝傳承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藝術高校的版畫實驗室也成為了推動公共藝術教育、公共文化推廣和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實踐平臺和前沿陣地。

自2011年中國美院版畫實驗室正式對社會團體、文化教育組織、教育機構實行開放以來,開展了一系列對外的實驗教學互動活動,向社會公眾傳播版畫技藝,提高藝術審美,并讓更多的兒童和公眾走進高校、走進藝術殿堂,共同搭建起生動、活潑的實驗互動平臺。

如“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院教育齊攜手,刻印版畫、共繪明天”的互動活動,共接待了來自浙江美術教育中心等社會藝術團體、教育機構的8到12歲的小朋友和一些熱心的隨行家長。實驗室的師生為他們講解和示范了黑白木刻版畫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并在互動教學和制作輔導過程中,拓展了小朋友及家長們的版畫知識和藝術認識,充分地發(fā)揮了版畫實驗室的資源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

在實驗室開放期間,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還與安吉縣合作開展了“水印木刻年畫創(chuàng)作——安吉龍灣村民俗博物館提升項目”。組織學生以龍王村的自然景觀、民俗文化、農事耕作、天文地理、戲曲傳說、經史典故等主題內容,創(chuàng)作和設計了近50幅獨具龍王村本土文化內涵的現(xiàn)代年畫。將版畫實驗室的技術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相結合,積極地配合地方文化部門展開造紙藝術研究、雕版印刷技藝、木刻年畫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水印木刻等文化推廣項目。通過“服務鄉(xiāng)村、服務基層”專項行動、與鄉(xiāng)村共建培養(yǎng)基地、與鄉(xiāng)村共同研發(fā)等方式,帶動鄉(xiāng)村文化藝術的提升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項目的實踐。

同時,公共藝術學院美術教育系與英國金斯頓大學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教學交流與實踐項目。在此國際教學合作項目中,版畫實驗室積極配合、組織安排了相關實驗課程,讓國際交流學生在了解中國藝術類院校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加深對中國印刷文化、雕版技術、版畫藝術的了解和感受。再次,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面向國際交流學生和團隊開放實驗室,開展版畫制作教學課程,傳播中國傳統(tǒng)版畫的制作技藝及審美內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