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A·J·拉奇福德在2009年。
曼谷——幾十年來,81歲的藝術品收藏家道格拉斯·A·J·拉奇福德(Douglas A. J. Latchford)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高棉文物專家之一。2008年,他因慷慨地將珍貴的收藏品歸還給柬埔寨而獲封“騎士”稱號。
但上月,居住在本地一套裝滿亞洲藝術品的公寓里的拉奇福德卻卷入了一樁民事訴訟,顯得不那么有騎士風度。訴訟是由曼哈頓的美國聯(lián)邦檢察官辦公室提起的。
聯(lián)邦政府的律師稱,拉齊福德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購買了一個10世紀高棉武士雕塑,當時他明知道這座雕塑是柬埔寨內(nèi)戰(zhàn)期間被人從一個叢林寺廟中掠奪走的。拉齊福德在法庭案卷中只是被稱作“收藏者”。
這些律師正在幫柬埔寨收回這件重達500磅的砂巖雕塑,而紐約的蘇富比公司(Sotheby’s)依然希望替它當前的所有者以數(shù)百萬美元的價格出售該雕塑。
對于蘇富比和聯(lián)邦政府來說,這起訴訟案是圍繞全球古董買賣監(jiān)管中公平與合理的做法的最新一輪激戰(zhàn)。
拉齊福德否認自己擁有這件雕塑,但這件案子給他在古董收藏這個復雜圈子里的長期的事業(yè)帶來了負面的關注。古董收藏行業(yè),私有財產(chǎn)、文化保護以及國家遺產(chǎn)的原則經(jīng)常相互沖突。
“如果法國和其他西方收藏家沒有保存這件藝術品,那今天人們又該怎樣來理解高棉文化?”他在采訪中問道。
10世紀砂巖雕塑杜堯哈那。
拉齊福德在本地作為舉辦全國競賽的健身項目贊助人而為人所知,他花費55年多時間收集了世界上最精致的柬埔寨古董,其中很大一部分藏品曾用來裝飾他在倫敦的第二個家。他還將其他很多藝術品捐給包括金邊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Phnom Penh)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在內(nèi)的機構。專家將他與學者艾瑪·C·邦克(Emma C. Bunker)合著的三本關于高棉財富的書作為重要參考文獻。
“他的捐贈有重要的意義,這些藝術品向柬埔寨人民講述了他們的歷史,”柬埔寨政府文化藝術部文化司司長(Department General of Cultural Affairs)合杜(Hab Touch)稱,“我們希望他的慷慨會為其他人樹立好榜樣。”
然而,美國政府的律師稱,他在這件蘇富比代理的雕塑杜堯哈那(Duryodhana)問題上的做法不這么值得贊揚。這具雕塑的底座和雙腳是2007年在一個被洗劫過的叫做貢開(Koh Ker)的寺廟遺址被發(fā)現(xiàn)的,律師在法庭文件中確認,拉齊福德(他承認自己就是這起投訴案中不具名的那個收藏者)從一個泰國交易者手中購買了該雕塑,他們稱,該泰國交易者是從一個有組織的掠奪團伙手中獲得這件雕塑的。
他們稱,拉奇福德幫助獲得了出口許可,掩蓋了被運輸物品的真相,把雕塑運到了英國。
1975年倫敦拍賣行斯賓客父子公司(Spink & Son)將這具雕塑賣給了一個比利時人,他的遺孀現(xiàn)在擁有這具雕塑。2010年,她找到蘇富比公司要出售雕塑,但當時因為柬埔寨政府反對,交易中止。蘇富比一直在抵制美國政府的訴訟主張,后者希望代表柬埔寨沒收雕塑。在法庭上,蘇富比表示,沒有證據(jù)表明這尊雕塑是被掠走的,或者是柬埔寨政府的財產(chǎn)。
從法庭文件中還看不出美國政府用什么證據(jù)來證明自己對拉奇福德的描述,而拉奇福德也不是該案的被告。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拒絕對此接受采訪。
拉奇福德稱,迫切想要得到這件著名古董的美國政府律師“羅織各種莫須有的罪名”來夸大他所扮演的角色。“這是某個人的過度想象,”他稱。
他說,他曾希望擁有這座雕像,他不認為這是一件被掠走的文物,而且是在他的建議下,一名曼谷的斯賓克代表從這位身份不明的泰國商販手中購買了這尊雕塑。但他說他從未買下這件文物。他承認,按照記錄,斯賓克的歷文檔里似乎是把這件文物列在了他的名下。
蘇富比內(nèi)部的文件似乎印證了他的回憶。在一封2010年的郵件中,拉奇福德告訴蘇富比的工作人員,他曾擁有過那尊雕像。但幾個月后,他更正了自己的說法。當時距離柬埔寨官員或美國司法部對這尊雕像的銷售提出質(zhì)疑還有很長時間。“我檢查了我的記錄,發(fā)現(xiàn)我曾經(jīng)在1970年向斯賓克預定過這尊衛(wèi)士雕像,但從未真正買下它,”他寫道。
拉奇福德同樣否認曾幫助搞到出口許可。“我從未和任何人串通過,”他說。
幾個月后,一名法官將就美國政府要求扣留這件雕塑的訴訟作出裁決。蘇富比稱,柬埔寨不能聲稱對一件“在50代人以前被棄擲叢林的”雕像有所有權。但美國政府在其法院文件中仍然宣稱這尊雕像歸柬埔寨所有,因為“該國從未把杜堯哈那雕像轉移到任何個人手中,不論是通過出售、饋贈,還是其他形式”。
生于孟買,在英國受教育的拉奇福德相信輪回轉世。他說兩名佛教高僧曾告訴他,“前世我曾生在高棉,而我收藏的東西都曾經(jīng)屬于我”。
拉奇福德說,他希望獲得柬埔寨國籍,并希望退休后搬到吳哥窟附近的地區(qū)生活。在2008年他捐資19.5萬美元為柬埔寨國家博物館通了電。他說柬埔寨文化官員常把他稱為“尊敬的老師”和“老兄”。
然而在美國官員介入此事之前,就有人對拉奇福德有些懷疑。負責推動文化遺產(chǎn)事業(yè)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金邊辦公室的主任安妮·勒邁特(Anne LeMaistre)說,盡管拉奇福德曾經(jīng)捐獻過文物,但她仍對他的書感到反感,因為書中使用了大量屬于匿名收藏家的高棉珍貴文物的照片。
在被問到擁有如此多的珍貴高棉文物,或知悉其下落是否正當時,拉奇福德說,這些文物在收藏者手中,比成批送回柬埔寨要好。
“柬埔寨要花多少錢?”他問道,“誰來為文物回國出錢?這些文物回國后的命運會怎樣?放在庫房里爛掉嗎?誰又會為文物保護買單?”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