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作品
收藏界盛行的一股民國風(fēng)愈來愈旺,這是辛亥百年的暫時性題材,還是估值洼地引來了各路資本?北京傳是拍賣古籍善本部總經(jīng)理韓斗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歷史賦予的價值超過了書法本身,即便辛亥百年過去,行情依舊。
記者:辛亥百年催生了當(dāng)前的民國熱,這股熱浪有多大的可持續(xù)性?
韓斗:一個是政要,一個是文人。即便辛亥百年過去了,這些人的字跡仍會是大家追逐的熱點,這是歷史所賦予的價值。
今年春拍、嘉德、匡時、保利紛紛推出的辛亥革命專場僅僅是一個序幕,真正的高潮應(yīng)該在今年秋拍。目前各個拍賣行也都在積極備戰(zhàn)。
記者:民國書法種類繁多,對于初涉民國書法的藏家,有何建議?
韓斗:建議多關(guān)注信札,價格比較低,藏家也容易接受。從這幾年的行情來看,信札還是在有序地增長,玩信札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因為“對酒當(dāng)歌”之類的書法大家都能看懂,但是信札即使要讀通且進(jìn)行斷句,也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需要一個過程。
另外,不一定要追逐大名頭,可以多關(guān)注二三線的人物。而這些人物在辛亥革命時期其實也算一流,只是目前沒有被世人所認(rèn)識,比如說羅家倫,他不僅是五四的先鋒,也是清華大學(xué)的首任校長,字跡鮮明有個性。民國時期算得上一流的人物,作品卻只有五流的價格。相信市場會逐漸認(rèn)識到他們的價值。
記者:民國書法的藏家有怎樣的地域特點?
韓斗:玩民國書法的有幾個比較集中的地方,北京、江浙、廣東等。地域性表現(xiàn)很強(qiáng),比如廣東人通常追逐孫中山、胡漢民、康有為、梁啟超等的作品;江浙人通常追逐魯迅、蔡元培等作品,而北京的包容性比較強(qiáng),各地兼收。
大部分藏家都是成體系地進(jìn)行收藏,比如說有人玩對聯(lián)、有人玩信札,也有的人玩遺老遺少或者北洋系列作品。辛亥革命的人物很多,最好是成體系、有題材地進(jìn)行收藏。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