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中受《美術關注》雜志訪問
1、您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繪畫的?
我接觸繪畫很早,但不是很明確在什么時候。我出生在遼寧西部一個偏僻、貧窮的小村莊,又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清楚的記得很幼小的時候是在地上用樹棍兒畫畫。東北的風沙很大,春天把沙土吹落在土墻旁,上邊有水波一樣的紋樣,我用手撫平它就可以畫畫了。我小時候沒聽說過幼兒園或少年宮什么的,所以自然的以大地作畫,畫的是身邊隨處可見的雞、鴨、鵝、狗、小人兒、房子、樹之類的。后來大了一些能夠看到小人書了,就照著畫樣板戲里的人物。自己覺得畫得很像,大人們也這樣夸我。上了小學后是班里的美術科代表,畫的是班里最好的,也經常偷著幫同學畫圖畫作業(yè)。我是在文革期間上學讀書的,學校經常不上課搞運動,寫大字報、畫漫畫、寫板報,還偷著畫過毛主席像。上了初中和高中后我一直沒有接觸過正規(guī)的美術老師,就是以大自然為師,酷愛繪畫。八十年代初我考魯美之前去沈陽南湖公園附近的134中學學了幾個月的畫兒,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觸魯迅美院的老師,王玉珉、姜純樸、陳彥先生給我們上課,他們教會了我許多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讓我永生難忘。那時我家里很窮,騎一輛破自行車從農村趕來,住在文革其間曾下放過我們農村的韓大娘家,白天到南湖公園為游客畫像掙學費,晚上去畫班學畫。那是一段艱苦而難忘的學習經歷。
2、您的作品,更多記錄的是北方農村生活的大場景,這是否與您出生在北方這樣一個大的環(huán)境之中有關,談一下您在選取這種題材時的想法。
我的畫面場景營造肯定與我在東北農村的二十年生活密切相關。我小時候畫畫對場景和情節(jié)就特別感興趣,后來上魯美接觸到了許多蘇聯(lián)大型繪畫,也用水彩水粉臨摹過,如蘇里科夫的《近衛(wèi)軍臨刑前的早晨》等。那時我們老師也是喜歡蘇派的繪畫,如王巖老師給我們上肖像課時以謝洛夫的《少女與桃子》為范畫。我畢業(yè)創(chuàng)作《玉米面》、《編草袋》、《削柳笛》等都是采用場景與人物相結合的方法。后來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才看到了一本尼德蘭畫家勃魯蓋爾的小冊子,愛不釋手。我那時工作是在一個縣城的師范院校,國內的八五新潮和八九現(xiàn)代藝術似乎都對我沒產生任何影響。我一直迷戀于場景的寫生和創(chuàng)作實踐。事實上我的農村題材的繪畫是自然而然進行的,不是思考著去選擇題材,而是如何將題材畫得更有意思。我也沒有多少城市生活的經歷,就自發(fā)的在我耳熟能詳、了如指掌的農村生活中去提煉出我感興趣的一個個的畫面。野草灘系列油畫創(chuàng)作到如今已有二十多年時間了。這期間的一個重要機遇,就是在魯美讀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為大型油畫藝術,在導師任夢璋、宋惠民先生的指導下,我學到了更多的營造大場景繪畫的技能,在大場面鄉(xiāng)土繪畫的創(chuàng)作上提高了新的境界。
【相關資訊】
3、《野草灘》系列在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上又融合了超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情懷。是否可以說這種繪畫語言是您作品所具有的最大特色?
可以這樣說。因為我的畫兒在眾多作品中很容易被認出來,不用看簽名。近些年我在作品中更強調一些視覺元素,強調畫面的好看,營造畫面的過程讓我費了許多心思,超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手法的融入,既是畫面視覺的需要,也是我表達作品情感的需要。我離開北方來到重慶四川美術學院任教已有些年頭了。那遙遠的北方鄉(xiāng)村在我的寤寐之間,在我的夢境里,更在我的心靈家園中。我把畫面作超時空的處理,更能表現(xiàn)我心中的故鄉(xiāng)在我情感與生命深處的深刻印記。我在北方的四十年生活經歷是支撐我創(chuàng)作的根基,而童年、少年、青年在家鄉(xiāng)的勞動與學習的過程都在我的作品中印證著我對北方農民與土地的深切情感。這種情感我用繪畫的手段自然而然的表達出來了,由此也看出我對生活與藝術的始終如一的熱愛。
4、在各種新奇的藝術形式不斷出現(xiàn)的今天,您仍在堅持以這種樸素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懷。談一下您眼中的藝術。
我喜歡純樸的藝術。從小就在土炕上、土墻邊、柵欄邊長大。八十年代初在魯美上學時就開始臨摹法國畫家米勒的畫《喂食》、《拾穗》,荷蘭畫家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婦女》,英國畫家康斯坦波爾的《干草車》,法國畫家勒帕熱的《垛草》等。這些作品中的情調和意境讓我十分著迷。相反那些華麗的繪畫作品我沒有多少共鳴。這與我出生在貧困的農村環(huán)境有關,也與我的藝術理想密切相關。我認為樸素的東西更有它的永恒性,也更純美。1984年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玉米面》、《編草袋》、《削柳笛》等系列油畫即是我繪畫藝術理想的最初體驗。獲得了一等獎,也使我更有了信心。如今作為美院的老師,在教學中對各種復雜的美術形態(tài)有了更多的包容性,也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各自的繪畫語言。但作為畫家,要潛心于自己的藝術實踐,畫自己心靈深處最想畫的東西,這是最為重要的。
5、談一幅您的代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心得體會。
在近年的創(chuàng)作中,我的代表作品應該有幾幅:《野草灘物語》(198X178CM 2003年)、《野草灘物語之六》(178X198CM 2004年)、《野草灘物語之三》(178X198CM 2004年)、《野草灘,遍地澄光》(148X228CM 2007年)和最近半年創(chuàng)作的四聯(lián)畫《野草灘,2008年的多彩奧運》(183X520CM 2007年)。《野草灘物語》參加了“第三屆中國油畫精品展”,并獲得了優(yōu)秀作品獎;《野草灘物語之六》參加了第十屆全國美展,也獲得了優(yōu)秀作品獎;《野草灘物語之三》參加了“精神與品格——中國寫實油畫研究展”;《野草灘,遍地澄光》和《野草灘,2008年的多彩四季》是今年完成的兩件重要作品。
明年的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人民企盼已久的大事。我近幾年一直想創(chuàng)作一幅表現(xiàn)農村體育活動與生活的畫兒。體育活動在廣大農村經??梢钥吹剑缑磕陜杉镜闹行W運動會和幾年一度的農民運動會,而平時的體育比賽和活動也很有特色,很入畫兒。但表現(xiàn)這種體育活動的內容又必須和我的創(chuàng)作相協(xié)調,要自然,要體現(xiàn)出全民奧運,體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的特點?!兑安轂?,2008年的多彩奧運》我先后構了幾幅草圖都不理想。后來我受到中國傳統(tǒng)長卷繪畫構圖的啟發(fā),將北方農村的春夏秋冬四季生活藝術化處理。正好,明年北京雙年展組委會寄來征集作品的通知,要求體現(xiàn)色彩與奧運的主題。作品中我強調四個季節(jié)的調性對比,強調豐富而夸張的視覺元素來表現(xiàn)我心中的北方農村與體育活動,歷時半年的艱苦創(chuàng)作這件作品終于完成。
6、在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中您遇到哪些困難和坎坷,您是怎樣面對的?
相比現(xiàn)在的青年人,我在生活上遇到的坎坷很多。由于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家境貧寒,父母都是農民,無力培養(yǎng)我去發(fā)展專業(yè),沒有機會接觸專業(yè)老師。只有依靠自己在心底扎下的繪畫之根,讓她慢慢長大,以自然為師,在貧窮生活的磨礪中以畫為樂,與大自然朝夕相處。高中輟學后又去生產隊當了農民,在田間地頭休息時我仍堅持畫速寫,生產隊長怕影響農活沒少挖苦我??剪斆乐拔以谏蜿柕哪虾珗@度過了半年特殊時光,不好的天氣我躲到墻角看書學習,餓了就啃幾口涼饅頭,渴了就喝幾口自來水。好天氣就為游人畫頭像,四角錢一張,以掙得一些學費,也惹得公園派出所的人到處趕我,還把我拉到派出所審訊,說我擾亂公共秩序,砸壞了我的畫畫工具。自己在流淚和痛苦中咬咬牙就過來了。那些年代我經常為饑餓和貧窮所困繞,但心中始終燃起藝術理想的希望之光,終于步入了魯迅美術學院的大門。
創(chuàng)作中的困難慢慢的擺在了眼前,從基本功訓練到繪畫語言錘煉到提高繪畫境界,自己確實下了一番苦功,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也是表現(xiàn)農村生活的,前面說過。1984年畢業(yè)以后,我在一所師范學校當老師,邊教學邊創(chuàng)作,經常騎著自行車風霜雨雪的到鄉(xiāng)下畫寫生。后來考上了研究生,三年的學習,使我的創(chuàng)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7、談談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您是怎樣協(xié)調教學管理工作與藝術研究及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
一晃當老師有二十三年了,這期間除了讀研,其余的時間教學工作比較重。作為教師,一定要為人師表,把知識和能力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我一直認為教學工作與自己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矛盾的關系,教學相長,這是早已為人所知曉的。在學生中間,我經常發(fā)現(xiàn)許多亮點,他們的藝術主張,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手法,對造型與色彩的理解等等,都對我產生影響。我的教學方法是互動式的,我給學生做范畫,跟學生們一起完成各種課題的作業(yè),從中發(fā)現(xiàn)與學生相碰撞的觀點,可以與學生自由的交流,所以教學過程不完全是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共同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是愉快的。我主張把教學內容與藝術創(chuàng)作融合在一起,就是面對藝術不斷實踐的過程。
8、您認為藝術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特質?
作為藝術家應該是熱愛生活的人,也應該是具有敏銳的感悟能力和對藝術事業(yè)孜孜不倦,永不懈怠的人,更應該是用真誠和熱情在藝術與生活中去表達理想的人,使自己的作品為人們所感動,并讓人們感受到生活與藝術中有那么多東西是無限美好和快樂的人。
2007年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
【編輯:湯志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