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蕊莉的新展《赤流與白光》中可以感受黃丹的新作比之以往的作品而言,在視覺形式上更堅決地走向抽象,在視覺語言上則猶為單純,畫面上內(nèi)容少之又少,卻感覺到源源不斷的力量。作為久未在大陸有作品出現(xiàn)的藝術家,這次的上海個展,實在是令人驚喜。
正是這次展覽上,面對2018年最新的作品,我們有機會一起探討真實的她和她真實的關注。
相對于黃丹之前動輒丈二的作品來說,這次亮相上海的都是小型作品。在談及這次拿來的系列和之前的有何不同時,黃丹說:"沒有不同。作品沒有刻意去分系列和題材。表達是一種恒定的東西,意味著每一刻的真實感受。每一刻的行進,累積很久才會緩慢地產(chǎn)生一些畫面上的變化,僅此而已。沒有辦法用時間節(jié)點人為地去分系列。"曾自稱為"在宏觀和微觀中選擇悲觀"的她,總覺得"生存不易,時刻如履薄冰,卻依然不停失去,正因為時刻面臨困境,怎么還能不如履薄冰?"就是由于深刻體會到"難"與"失",她對一切存在在意,對生的力量敬重,同時更樂觀和堅毅地安靜處于自己該在的位置。"把對生命的感嘆,放在像火焰一樣的花里,放在了流淌的巖漿里,同時也放在了倔強的樹枝以及黑黢黢的群山里"。
般若寺松
相傳
黃丹坦言材質(zhì)不是她所關心的問題,"繪畫沒辦法靠點子,作品也不是珠寶首飾需要去標明費的工時和用的原料。這些本末倒置的強調(diào)絕對是對畫面的孱弱做徒勞地彌補。我只關注真,真摯,真切,真心,真實,真情,真相,以及真理,跟真有關的一切,都該在意。"這就是堅定的她。
持之
雖然黃丹不愿意多談她作品中的材質(zhì)和細節(jié),但作品中獨特的顏色以及她對水墨運用呈現(xiàn)出來的厚重和滋潤還是讓人著迷。以此番展覽中《湖蘭》和《輕云薄霧》為例,單純而厚蘊的藍色令人難忘。這些在古代壁畫中被廣泛使用的礦物顏色在她的畫面中呈現(xiàn)出極強的視覺效果但又可以彌久地細細品味,重而不僵,厚卻潤透。她將單色的孔雀藍,赭石,朱砂這些帶有細微顆粒的礦物顏料用水調(diào)至極淡,再一層一層無比耐心地疊加,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卻呈現(xiàn)出水墨一樣的氤氳,究其原因,也許真是因為她不是以材料為出發(fā)點去創(chuàng)作,而是不斷地探向內(nèi)心深處,去尋找厚重的力量和真實的自我。也正是因為她的堅持,才讓我們看到這種根植于深厚傳統(tǒng)中的新的"綿藏"方式。
湖蘭
輕云薄霧
當問到她對未來的設想時,她這樣回答:"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到有沒有事業(yè)心是不是很重要的時候,我覺得,我沒有事業(yè)心,但有野心,可是我的野心,只是成為自己。這得要多勇敢,才能真正做到。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可我沒法不去做。只能說,在選擇做自己的時候,很幸運地'遇到了'成為藝術家這一種方式,又很幸運地通過這種不用委屈自己最好的工作方式順便養(yǎng)活了孩子??杉词惯@樣,還是每天面臨著在我自己看來有如生死悠關的選擇??此菩疫\,實際上自找苦吃,可我就是不愛吃甜。只想做難的事情。"
風儀
談疊
黃丹對抽象的追求也是當代水墨藝術家中少有的執(zhí)著者,談到對抽象的看法,她說:"我覺得莫奈是抽象,羅斯科是抽象,賽·托姆布雷也是抽象,每個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真是極盡所能地去做了。于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給人帶來敏感而又刺痛的美,實在是不可思議。有時候想到我和他們在某個階段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就激動不已。正是基于這種對具象的慢慢遠離,我不想再在意細節(jié),也不再想畫面的好看。我想要力量,規(guī)律被我觸摸到的力量。"
金剛松
在問到如何一個人面對漫長而寂寞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并一直堅持下來,她這樣說到:"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是本能。就像一個工作,如果沒有工資,不會有人去應聘。在繪畫中,我得到的太多,這種得到,不是作品對應的價值,而是從事這個職業(yè),我能站在一處懸崖邊上,看到一片只有我自己能看到的景象。光這種'看到',就值得用一生去投入,更別說當我看到后,作為適合的人用適合的方式再把這種獨到的'看到'轉(zhuǎn)化出來讓所有人看到。這種轉(zhuǎn)化成功后獲得的快感,用幸福都不足以形容,又談何需要堅持。"
從這些意義上來說,不刻意去談"水墨"只談真和力量的黃丹,是真的走進去了。
尤在乎耳
無上
至于為何將這次個展交予格蕊莉畫廊,黃丹坦言和畫廊老板Molly是多年朋友,她覺得Molly真而單純,在市場面前帶著一種"不諳此道"的天真,卻又帶著一個專業(yè)的團隊認真地摸索藝術和市場的結(jié)合方式,同時還嘗試把藝術放諸公益,讓藝術產(chǎn)生出更大的能量。至于畫廊,每個畫廊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和哪家畫廊合作都意味著一種新的嘗試,帶來新的碰撞,新的要求,甚至新的挑戰(zhàn),這都是合作的理由。
期待黃丹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