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梁氏檔案”已成秋拍焦點

來源:中國證券網(wǎng) 作者:邱家和 2012-11-09

梁思成與林徽因

雖然正處在藝術(shù)市場的行情調(diào)整期,但2012年的拍賣場卻并未失去媒體與輿論的高度關(guān)注,其中今年秋拍北京匡時推出的“梁氏檔案”無疑成為了新的輿論焦點。有趣的是,前不久落槌的中國嘉德秋拍古籍善本專場,“梁思成、林徽因等攝中國營造學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以402.5萬元刷新老照片單筆成交價的歷史紀錄,為我們觀察“梁氏檔案”熱提供了新的角度。

嘉德秋拍刷新紀錄

嘉德秋拍“梁思成、林徽因等攝中國營造學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

“梁思成、林徽因等攝中國營造學社考察古建筑照片集”是嘉德秋拍推出的5781號拍品, 共有682張老照片。這是梁思成、林徽音等在1932-1939年中國營造學社期間,考察拍攝的河北、山西、陜西、四川、江蘇、北京等地古建筑的照片。中國營造學社是1929年成立的研究中國傳統(tǒng)的營造學的私人學術(shù)研究團體,梁思成1932年任法式部主任。這些照片中的古建筑許多在中國建筑史上首次拍攝,許多照片的背面或底部有梁思成的親筆注釋。相關(guān)資料顯示,這批照片當時僅制作了兩套, 主要保存在清華大學,不少在“文革”期間被損毀,彌足珍貴。

嘉德古籍善本部總經(jīng)理拓曉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拍賣結(jié)果可以從幾個方面看:一、這套老照片數(shù)量很大,共600多張,是營造學社學術(shù)成果相當完整全面的紀錄;二、這套老照片應(yīng)該是當時營造學社原拍原洗的,照片背后還有梁思成的親筆注釋,記錄了建筑的名稱、地點等;三、前些年出版過照片集,可謂這批照片的出版紀錄。此外,照片還涉及梁思成、林徽因等歷史人物。考慮到這些因素,125萬到150萬元的估價高于一般的老照片。拍品推出后引來很多人關(guān)心,尤其是收藏老照片的藏家都關(guān)心。而拍賣結(jié)果,更是遠遠高于估價。

無獨有偶,同一專場的5780號拍品“梁思成考察漢墓石闕照片”,兩張老照片也是梁思成、林徽音等攝制,估價3萬到5萬元,成交價也高達7.475萬元。

老照片不會雞犬升天

嘉德秋拍“梁思成考察漢墓石闕照片”,照片中右側(cè)站立者為梁思成

這個新紀錄是否意味著老照片市場會有新行情?活躍于老照片收藏領(lǐng)域的藏家仝冰雪認為這個成交結(jié)果不會對老照片的行情有太大影響。有趣的是,北京華辰影像專場幾乎在同時也推出了相似的拍品,整套老照片有900多張,似乎比嘉德的拍品更完整,,但拍賣結(jié)果成交價僅為69萬元。對此,仝冰雪表示,目前的市場信息流通很發(fā)達,拍賣公司的拍賣平臺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差異,對最后的成交結(jié)果影響不大,因為藏家的水準已經(jīng)相當高了。

拓曉堂表示,老照片在嘉德拍場上一直都有,但一般都在嘉德四季拍賣,能進入大拍的不多,要看其資料性、藝術(shù)性,能否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因為老照片數(shù)量少,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國內(nèi)保存的比較少,大部分在國外收藏家手里,嘉德歷年來多次重要的老照片拍賣,拍品都來自海外。他指出,中國的攝影市場整體上還有問題:一方面拍賣比較分散,有的在古籍善本專場中拍,有的在郵品專場中拍,而當代的觀念攝影則在油畫雕塑專場中拍,也許有朝一日會整合在一起。另外,老照片通常當作歷史資料收藏,而在國際上攝影則當作藝術(shù)品收藏。如國內(nèi)攝影拍賣再往藝術(shù)作品的角度提升,照片的行情還會摸高。他對攝影的市場前景看好,認為國內(nèi)已經(jīng)形成收藏群體,藏家的水平較高,不僅從藝術(shù)方面挖掘,還從內(nèi)容上挖掘,甚至比拍賣行更專業(yè)。華辰影像拍賣負責人李欣也有同感,她表示,今年華辰影像秋拍雖然從數(shù)據(jù)看不如春拍,但各路買家都到場,買氣很足,更重要的是有許多新買家關(guān)注。

“梁氏檔案”才是關(guān)注焦點

匡時秋拍“南長街54號”藏梁氏檔案中梁思成與林徽因廟見禮本

不過,仝冰雪則向記者表示,這套老照片雖然拍出了中國單筆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但買家更看重的是其史料性質(zhì)。其高價成交是因為其出自名人家族,與近年來的“梁啟超熱”有關(guān),也與梁思成林徽因的傳奇有關(guān),更與今年北京匡時推出“梁氏檔案”等因素有關(guān)。拓曉堂也表示,在老照片所屬的整個古籍善本板塊中,古籍善本是中堅,行情相對較穩(wěn)定,仍會保持穩(wěn)步上升的態(tài)勢。而其中的名人書札卻是近年來最突出的亮點,行情一直往上走。這次秋拍嘉德推出周作人的書札,拍到400多萬元,讓許多老藏家跌破眼鏡。他認為當前的名人書札熱圍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人手札。首先是因為當時國內(nèi)政局動蕩,文人思想活躍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果累累;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收藏群體的偏好,這些書札觸動了他們的神經(jīng);此外,那些名人與我們的時代相去不遠,但已有歷史定位,得到市場的追捧不出意外,國際上也是這樣,高級板塊的行情以近代人物的手稿為主。

由此來看,當前北京匡時推動的“梁氏檔案”熱,來頭并不簡單。這套由梁啟超胞弟梁啟勛的后人整理珍藏的“南長街54號”藏梁氏檔案,是目前市場上規(guī)模最大的梁啟超文物集,包括信札、手稿、書籍、家具等共計近千件。其287通信札中有梁啟超胞弟梁啟勛收藏的梁啟超信札240余通、康有為信札23通;還有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講稿》、《袁世凱之解剖》等10件重要學術(shù)著作的手稿原件,都是首次面世,是梁啟超研究資料的最新發(fā)現(xiàn)。為了紀念梁啟超一生在近代政治、學術(shù)、教育等各領(lǐng)域的思想和貢獻,北京匡時為此從10月下旬起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與清華大學共同舉辦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梁氏重要檔案特展,還將舉辦國際講演周等;同時,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廈門、廣州等六大城市展開“梁氏檔案”的全國巡展。

重新評價梁啟超是關(guān)鍵

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南長街54號”藏梁氏檔案的拍賣圖錄出來后會讓大家大吃一驚,這是拍賣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詩一般的拍賣。這批資料的重要性,被許多梁啟超專家高度評價。專家說因此改變了對拍賣行業(yè)的看法,董國強為此感到特被欣慰,就希望做這些讓社會公眾改變對拍賣行看法的事。他還說:“我和我的團隊在研究這些資料時達成了共識,梁啟超應(yīng)該是中國近代史第一人,不僅是通才而且德行好,但他的歷史評價被矮化,非常不公,通過匡時的拍賣要引起大家對他關(guān)注、了解與研究,就像過云樓藏書拍賣讓大家關(guān)注古籍一樣。今天社會需要用商業(yè)價值、用錢把大家吸引到這里來。過云樓藏書值1.8億元才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梁氏檔案也是如此。”

北京匡時副總經(jīng)理謝曉冬則向記者透露,北京匡時8月中旬才看到這批資料,為了整理這些藏品成立了專門小組一起解讀,查閱了大量資料,依靠這個團隊對其有了基本的把握。另外還邀請史學界的專家審核,與專家互動。專家看后的反映一是震驚,二是高興,因為是新的史料發(fā)現(xiàn)??飼r要借拍賣的契機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梁啟超,要盡拍賣公司的微薄的貢獻。他還表示,拍賣的價格有偶然性,但其中也有必然性,如近年來梁啟超熱,相關(guān)的出版物也越來越多,各界專家的評價引起關(guān)注。藝術(shù)品的估價一方面是對作品價值的認識,不單純是看其書法或繪畫成就,要從綜合的文化史角度看,其承載的是作者作為“文人”的人格魅力社會聲譽和綜合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對未來趨勢的把握來判斷藝術(shù)品的價值。

 


【編輯:趙丹】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