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坦·本·克納安的《安娜貝兒和蓋伊》獲得了2015年BP肖像獎。評委們表示:“這幅畫的背景設(shè)置以及對強光和深影的處理很令人敬佩。”圖片來源:馬坦·本·克納安/國家肖像館/ PA
3萬英鎊金獎頒發(fā)給了這樣一幅畫:它以“吸引人的電影化敘述”驚艷了評委,作品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于圣經(jīng)故事中的耶弗他。
一幅由圣經(jīng)故事中的耶夫他及其女兒啟發(fā)靈感的新現(xiàn)實主義寓言畫作使馬坦·本·克納安,這位以色列畫家贏得了世界上最盛名的肖像獎之一。
本周二(6月17日)晚,在倫敦國家肖像館的一場典禮上,本·克納安被提名為3萬英鎊金獎首位以色列得主。
評委們表示他們被本·克納安作品《安娜貝兒和蓋伊》“吸引人的電影化敘述”以及“令人緊張不安的氛圍“震驚了。他們還補充道:“這幅畫的背景設(shè)置以及對強光和深影的處理很令人敬佩。”
《伊萊扎》 by邁克爾·加斯克爾,攝影:邁克爾·加斯克爾/國家肖像館
表面上,35歲的本·克納安畫了一位朋友、他的繼女以及他們的狗,在以色列耶斯列山谷強烈的陽光下看起來都一樣心事重重。另一種欣賞此畫的方法就是拒絕面對即將發(fā)生的悲劇。本·克納安的畫基于圣經(jīng)中耶夫他的故事,他是一位先知,領(lǐng)導了以色列與亞捫人的戰(zhàn)爭,并向上帝發(fā)誓說如果他可以贏得這場戰(zhàn)爭,就把他回家路上看到的第一樣事物貢獻給上帝。
他希望看到的是他的狗。然而令他恐懼的是,第一眼看到的卻是沖出來迎接他的唯一的女兒。
生活在耶斯列谷的本·迦南,將他的朋友蓋伊和安娜貝爾畫上了這幅肖像。他表示希望“將人在必須面對恐怖經(jīng)歷時的那種迫在眉睫的緊張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反映出來”。
該獎的二等獎頒給了來自萊斯特城的英國藝術(shù)家邁克爾·加斯克爾,他繪畫了他的侄女伊萊扎14歲的樣子。三等獎的獲獎?wù)呤俏靼嘌浪囆g(shù)家波爾加·布塞斯·勒納爾,作品是《星期日傍晚我的母親和兄弟》。
博爾哈·布切什·雷納(Borja Buces Renard)的作品《星期天晚上我的母親和兄弟》贏得了BP肖像獎三等獎。#圖#博爾哈·布切什·雷納。
今年的參賽作品數(shù)量創(chuàng)造了一個記錄,與去年來自71個國家的2377幅作品相比,今年共有來自92個國家的2748幅肖像作品參展。該獎組織者將這一增長歸功于新的參賽規(guī)則,即允許參賽者提交他們肖像作品的數(shù)碼圖片。
皮姆·巴克斯特(Pim Baxter)是此次評委主席和國家肖像畫廊藝術(shù)副總監(jiān),她說自己所在的評委團隊對今年入圍的作品范圍和風格留下深刻印象。“在最初階段,我們評委團就被此次獲獎作品馬坦·本·克納安(Matan Ben-Cnaan)的肖像畫深深吸引。該作品光線質(zhì)量絕佳,此外畫中人物的眼神凝視也非常有專注且有穿透力。”
在此屆BP肖像獎上獲獎的還有來自紐約的藝術(shù)家25歲的愛蓮娜·安東尼卡( Eleana Antonaki),她以自己朋友新興藝術(shù)家朱莉·萊卡赫爾墨(Julie Laenkholm)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肖像畫贏得BP青年藝術(shù)家獎。
BP旅行獎以BP肖像獎得主為授予對象,今年法國藝術(shù)家Magali Cazo贏得該獎。她去往西非布基納法索國波波第拉蘇的一個盛產(chǎn)銅制品的地區(qū),在那里生活并用畫筆記錄下那里的生活。她將創(chuàng)作一系列雕刻在木頭上的肖像畫,計劃在下年的展覽上展出。
肖像獎已經(jīng)走過36個年頭,BP公司贊助也已經(jīng)26年,而BP的贊助確是一個極富爭議的話題,經(jīng)常有抗議運動發(fā)生,因為人們想要藝術(shù)組織能反對石油公司的贊助。在BP石油公司以前,贊助肖像獎的是約翰·普萊爾香煙公司(John Player cigarettes)。
今年肖像獎的評委團有歷史學家 西蒙·沙瑪(Simon Schama),國家肖像畫廊當代藝術(shù)策展人莎拉·豪蓋特( Sarah Howgate),北愛爾蘭國立博物館藝術(shù)總監(jiān)基姆·馬威尼(Kim Mawhinney),2009年BP肖像獎金獎得主藝術(shù)家皮特·孟克曼(Peter Monkman)和BP英國文化術(shù)部門主管Des Violaris。
所有獲獎作品將會在國家肖像畫廊免費展出,開展日期從6月18日到9月20日,隨后將在愛丁堡巡展,日期從2015年10月10日到2016年2月23日,從2016年3月11日到6月12日在貝爾法斯特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