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中國藝術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總策展人談征集展初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5-08-14

2015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以“美麗新世界”為主題,是由“國際藝術大師展”、“國際當代藝術主題展”、“全球征集展”等單元構成的反映世界當代藝術概貌的全球性的學術展覽。其中“多元色彩、潮起當下--全球征集展”,作為組委會發(fā)掘世界藝術新銳力量的重要單元,引發(fā)了全球藝術人士的廣泛關注,三個月的征集時間內,共吸引了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768位藝術家投稿,參展作品2萬多件。經過為期近2天的初評,“全球征集展”單元專家評審團已經從2萬多件作品中,初評出1227名藝術家及作品……

7月25日,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征集展單元的初評工作正式開始。經過近2天專業(yè)評審團的評選,共有1227名藝術家及作品進入復選。其中國畫216人,油畫559人,綜合類合計452人(版畫96人、水彩水粉63人、綜合材料129人、裝置雕塑81人、影像39人、照片44人)進入復選。

作為本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的總策展人和評委,朱彤老師是如何評價本屆美展初評?朱彤老師從評判標準、作品質量、展覽形式和展覽規(guī)模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總策展人—— 朱彤

多維度的評判標準

本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征集展的征集結果出乎我的意料:這么多的國家、這么多的藝術家前來報名,這是一件讓我特別高興的事情。在評審的過程中,能夠從更多的地區(qū)、更多的文化中看到藝術的發(fā)展。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生活狀態(tài)和藝術的表現(xiàn)力。如果要談評委們的評審標準,我覺得很難用一個絕對的標準去衡量或評判。我們希望在一個比較寬泛的維度上,去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有趣的作品。如果一定要說一個標準的話,那么可以說,本屆美展評審最大的特點在于多維度,藝術的多方面去發(fā)掘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好的作品,這可能就是一個“不是標準的標準”,我覺得,這對于我們征集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們從早晨持續(xù)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接近一整天的事情,如果按照平時的工作量來講,已經是非常的疲勞,但是我現(xiàn)在還處在很興奮的工作狀態(tài)。為什么這么興奮?因為經過今天一天的觀察,我們的的確確在這些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意義的作品;我也非常高興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和進步。這次評審,我主要負責的是當代繪畫這個單元,我非常高興的看到,藝術發(fā)展到今天,的確是有很大的變化。我也看到藝術家們,也開始了多維度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方向、題材。從7000位藝術家中可以挑選中非常好的作品,我也相信,在展覽當天,會呈現(xiàn)出相當一部分非常好的作品,這也是我非常興奮的原因。


初評現(xiàn)場

多角度的藝術呈現(xiàn)

今天的作品的確是非常多,很難從某一件作品今天的藝術家,已經開始多維度的創(chuàng)作,比如說,從今天的作品中,可以從繪畫中看到設計、攝影、行為甚至各種媒介的藝術與繪畫進行結合。繪畫不再是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對于繪畫的理解,繪畫的內容得到了豐富。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裝置、影像圖片的單元,看到其它的藝術,甚至科技對于藝術發(fā)展的影響。藝術發(fā)展到今天,已經走向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這是藝術發(fā)展的一個必然。對于中國藝術來說,這也是健康發(fā)展和全球化的一個必由之路。我也相信,在展覽當天,我們會在現(xiàn)場看到各自喜愛的作品。對于主辦方、策展人而言,能夠全面的展現(xiàn)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初評現(xiàn)場

多元化的展覽形式

在中國,藝術的大型展覽,基本有兩種形式的呈現(xiàn)。一種是比較國際化的,類似雙年展的形式,這種展覽還是偏向于精英主義,有比較明確的主題,由策展人來挑選藝術家,討論的問題比較明確、直接和關鍵,這也是西方大型展覽的常見模式。還有一種模式,就是我們中國比較傳統(tǒng)的,類似于全國美展的這種形式,或是各大院校的邀請展的形式。我們這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有兩個最大的特點。

首先,我們既保留了國際通行的所謂的雙年展模式:主辦方邀請職業(yè)的策展團隊,進行學術性的展覽歸類,并邀請藝術家進行展覽的呈現(xiàn)。同時,我們借鑒了全國美展的“征件”的形式。這種模式一般存在于體制內的展覽,民間展覽中較為少見。但是,就開放度來說,我們的開放程度,已經超過了全國美展。我所謂的開放度,不僅體現(xiàn)在地域上:中國、亞洲甚至全世界;還體現(xiàn)在對不同藝術流派,藝術的不同表達方式的開放度,這在當代影像、裝置的板塊可以明顯感受到。當然,我們對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如中國畫等,也有特別的關注。

其次,國內很多美術展缺乏一個透明的評審機制,而我們本屆美展,盡可能做到的了最大程度上的公開和透明,多位評委一輪的一輪的對作品進行挑選:從7000多人到5000多,再從5000多到1500人,再篩選到600,最后再優(yōu)中選優(yōu)。

在此,我也要感謝主辦方對本次展覽提供了物質上的支持。這些獎金以及財力上的支持,展現(xiàn)了主辦方對于藝術的支持。這種支持,在征集展上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今天,很多的藝術家在商業(yè)上、事業(yè)上不一定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現(xiàn)在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可能不是非常好,主辦方的支持,對于這批有潛力的藝術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正透露出民營機構作為主辦方的亮點。在我看來,這兩點就是本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和別的展覽最大的不同所在。

中國當代美術界的奧林匹克

本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更像是一屆藝術界的奧林比克運動會。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本屆展覽,不論是從規(guī)模、體量,還是參展的國家和人數(shù)等各個方面,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時,本屆美展還有50件西方古典大師作品的展覽,總的說來,本屆南京國際美術展是一個非常有開合度,也比較接地氣的一個展覽。當然,對我來說,我不僅僅要考慮展覽的規(guī)模和開合度,我還需要考慮到展覽的學術性,對于展覽的完美體現(xiàn),我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當然,我們有很強大的策展團隊:我們邀請了俞可老師、夏可君老師還有意大利的Eleonora作為本屆美展的策展人。同時,策展團隊對于征集展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和宣傳。也感謝各類藝術機構的支持,不僅包括體制內的高校、畫院,也收到民間機構如各類畫廊、美術館的支持,這些努力和支持,都將是美展最終完美呈現(xiàn)的有力保證。如果沒有這么多人的參與,我相信,舉辦一屆規(guī)模如此宏大的展覽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有巨大的壓力。畢竟30000多平米的展廳,要通過臨時搭建來完成;還有如此多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要經過評選、挑選;邀請展的部分,需要和藝術家面對面的溝通。但是我相信,在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會全力帶給大家一個盡可能完美的展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