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緊箍·視域的反轉--黃明個展開幕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5-12-31
2015年12月27日下午3點,"緊箍·視域的反轉--黃明個展"在五道口蝸牛暫安處HAS畫廊成功開幕,到場的嘉賓有"清華學派"藝術家團體,"全息智庫"青年研究者團體,蝸牛工作室團體,"正和磁系"基金投資人代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者代表等。在開幕儀式上,HAS畫廊負責人馬天意、本次展覽策展人高登科、藝術家黃明分別介紹了本次展覽的基本情況,在跨界研討環(huán)節(jié),"全息智庫"創(chuàng)始人李春光從青年思想研究者的角度,為大家做了"藝術內(nèi)容背后的奧秘"主題分享,從當下的審美極限入手,探討當代文藝發(fā)展的可能性。

視框邊緣的藝術探索

"緊箍·視域的反轉"是黃明的首個個展,對于本次展覽,策展人高登科說:"繪畫一般都要面對'視框'的問題,尤其是完成在平面上的作品。'視框'基本框定了觀看的視域范圍,視域內(nèi)構圖、色彩、點、線、面等因素構成繪畫的基本元素,可以說繪畫往往是視框內(nèi)的藝術演繹。然而,黃明從進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開始,就一直在自覺地對'視框'的外延進行探索。從早期的'異形邊框繪畫'到有雕塑感的'無邊緣繪畫',再到最近視域反轉的系列作品,黃明的作品一直都不缺乏視覺的趣味性,可以說這種對'視框'的趣味性研究,是黃明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力。"

本次展覽共展出黃明的10余件新作,這批新作都是用反向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作在玻璃背面,玻璃則來源于黃明生活過程中收集的老玻璃。拆遷房、建筑工地、被丟棄的老家具,甚至在油煙厚重的舊炊具上,黃明都能找到并清理出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材料。這些玻璃在收集過程中很多就是異形的,黃明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尋找老玻璃的過程,生活語境中的玻璃自身帶有很強的敘事性和時間感,黃明是要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賦予老玻璃藝術新生。

擬象與緊箍的視域

黃明的作品具有極強的社會學意義,但是他看重的是藝術本體,微生物、記憶與情感,作品即是"擬象",借用鮑德里亞對擬象的解讀:"所喪失的乃是全部的形而上學。不再有存在和表象的鏡像,不再有現(xiàn)實和現(xiàn)實的概念的鏡像。不再有想象性的共存:那作為擬象的向度的乃是基因的微型化。真實從微型化的細胞、母體和記憶庫,以及控制模型那里被制造出來--并且它能從這些東西中被無數(shù)次的復制出來。"黃明用極具敘事性的材料,擺脫敘事的束縛,在擬象的層面上進行視覺文化的創(chuàng)造。

更有意思的是,黃明用近乎匠人的創(chuàng)作精神為反向繪畫的異形老玻璃編織畫框,畫框本身成為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而且鏡面反向繪畫的視覺反轉特質(zhì),讓黃明作品的觀看視域在鏡像中有一種穿透感。麻繩編織的畫框,是視域的"箍",異形的、破碎的鏡像,在"緊箍"下讓繪畫和視覺更值得玩味??梢哉f,黃明為自己的作品施展了"緊箍咒","緊箍"延展了"視框"的弧度,而作品中視域的反轉與鏡像穿梭,讓"緊箍"幻化為視覺的豐盈。

據(jù)悉,本次展覽持續(xù)到1月31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