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中期 羊肝瑪瑙雕胡人獻寶鼻煙壺 H8.0cm
煙壺呈扁瓶形,直徑圓口,豐肩厚體,壺體豐滿壯碩,下承橢圓形圈足。煙壺以羊肝瑪瑙為質,一面光素無紋,質地勻 凈,另一面,作者巧妙運用其天然黃褐色俏色,鐫刻了一名騎著駱駝的蒙古族人物肖像,其頭戴暖帽,一手持韁,嘴上叼著旱煙袋,騎在前行駱駝的駝峰之間,正面帶微笑,側目望著左后方的雄鷹。駱駝足下,數(shù)道陰刻表現(xiàn)了呼嘯的北風和遠隱的山形。作者巧妙的利用瑪瑙天然的黃褐色俏色,在本為灰綠色的基礎上表現(xiàn)了主體人物的奇巧之處。圖案造型寫實,人物駱駝生動傳神,圖案色澤明艷,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壺體其余部位光澤似鏡。煙壺體型碩大,體態(tài)豐腴飽滿,加之雕琢精細光潔,賞玩于手心,令人愛不釋手。此類煙壺帶有濃郁的西域特色,據研究者鑒定,其中有許多當出自西域玉工之手,裝飾手法多為剔地隱起并在局部刻以陰線,整體形象比較寫實、造型豐滿大氣、生動傳神。帶原配紅珊瑚蓋。
同類可參見:北京遠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2年秋季拍賣會《盈握煙霞—鼻煙壺專場》編號0213號標的“羊肝瑪瑙雕蒙古族人物鼻煙壺”,當時以43.7萬元人民幣成交。
清 乾隆 瑪瑙巧雕五毒圖鼻煙壺 H6.2cm
煙壺呈扁瓶形,直口圓口,橢圓形圈足。壺身通體高浮雕,雕工帶有鮮明的蘇作特點,壺身渾厚飽滿,取褐色、糖色雙色瑪瑙,巧雕五毒圖,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此器將俏色運用到位,把玩于手中,著實秀美可人,加之寓意吉祥,愈發(fā)不可失之。帶粉色碧璽圓蓋。明清的雕琢工藝在發(fā)展過程中,因為地域、風俗、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京作、蘇作、揚州工、西番作等。當時蘇作工藝的影響力較大,代表著南方工藝,又稱南方作。清代乾隆時期蘇作工藝達到鼎盛,蘇作鼻煙壺也成為各地要員僅供給皇帝的貢品,“良材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就是那時真實的寫照。五毒者,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民間以之為紋,有驅害避禍之意。
墨彩龍紋鼻煙壺 H5.1cm
煙壺呈瓶形,敞口,束頸,圓形圈足。壺身瓷質,瓷胎細密,釉色糯肥,壺身墨彩繪云龍紋,圖中云霧縈繞,龍目瞪渾圓,張牙舞爪,穿梭在云霧之中,氣勢恢宏。紋飾刻畫精細,尤其是龍鱗、龍須等刻畫細致傳神,云霧刻畫簡潔明了,疏密有致,繁簡對比明顯,更顯龍紋的氣勢之威猛。底署礬紅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子篆書款。墨彩,瓷器裝飾彩品種之一,是以黑色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描繪圖案,經彩爐烘烤而成。濃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與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襯,頗有傳統(tǒng)的水墨畫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畫”之美稱。此壺造型規(guī)矩,繪有墨彩五爪龍紋,又署有六字礬紅篆書底款,可判斷其地位的極高,當屬清宮內府所制,實為難得。配有原底座和原木盒。
清 乾隆 霏雪地套紅料海屋添籌鼻煙壺 H6.9cm
煙壺呈扁瓶形,直徑圓口。溜肩,橢圓形圈足。壺身菲雪地套紅色玻璃,通景雕“海屋添籌”圖,圖中浪花和錦鯉吐云霧分別托起一亭閣,一只仙鶴銜籌而至。“海屋添籌”寓意“添壽”之意,傳說海上有一樓,樓內有一瓶,瓶內儲存有世間人們的壽數(shù),如令仙鶴銜一籌添入瓶中,便可多活百年。此器,菲雪地半透不透,外套紅色玻璃,光澤鮮亮,似紅色寶石一樣,耀眼奪目,亭臺樓閣雕刻精細,錦鯉和仙鶴動態(tài)把握準確,鱗片和羽毛刻畫一絲不茍,栩栩如生,頗為生動,壺底被套紅玻璃海水紋包裹,海水紋雕刻精細,密而不亂,層層有序,如此精工細刻,非一般民間工匠所為,應屬于宮廷御制,彌足珍貴。帶翡翠蓋。
參閱:SOTHEBY‘S Important 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the Kardos Collection,immediately followed by Snuff Bottles the property of various owners NEW YORK Monday,July 1ST,1985,編號26.
來源:古河林業(yè)株氏會社-古河潤一(社長)
白玉開光雕三羊開泰、耄耋圖鼻煙壺 H5.2cm
煙壺呈扁瓶形,直徑圓口,橢圓形圈足。壺身以上等和田白玉為質,玉質細膩溫潤,凝如白脂。壺身兩面開光,一面浮雕三陽開泰圖,圖中三只山羊,或抬頭,或低頭食草,或平視遠方,形態(tài)各異,造型精準,耐人尋味。“三陽開泰”寓意吉祥富貴,意義內容極好。另一面浮雕耄耋圖,圖中雕一小貓回首仰望著上方飛來的蝴蝶,欲想仰身逗蝶。旁邊芭蕉,山石為襯。靜中有動,相得益彰。古人常以牡丹、蝶、貓之圖組成圖案,贈送老年長者,取其富貴、長壽之意。 此煙壺當屬清宮造辦處所制,其玉質材料絕佳,構圖和諧,雕工細膩,畫面寓意吉祥,加之器型大小得體,正好盈握于手中,可謂集材料、工、寓意等等集大成的鼻煙壺,極為珍貴。
參閱:《故宮鼻煙壺》,國立故宮博物院,主編:張臨生,頁183,編號211.
黃玉雕芝仙祝壽鼻煙壺 H6.3cm
煙壺呈扁瓶形,直徑圓口,溜肩,扁腹下承橢圓圈足。壺身黃玉質地,細膩如脂,質地勻凈,光澤幽寧溫和,煙壺取帶皮黃玉為質,一面為金褐色皮色,一面為勻凈的黃玉,雕者巧妙利用黃玉的金褐色皮色,環(huán)繞其一周浮雕層巒疊嶂的山石,老松枝干蜿蜒曲折,幾株靈芝零零落落長于山石之上,四只梅花鹿嬉戲于山水之間,宛如一幅頗為清新自然的山水畫,意境悠遠。“松”“鹿”“靈芝”諧音有“福祿壽”的吉祥寓意。此壺雕工精湛,材質一流,寓意吉祥美好,實為難得,堪稱絕品。帶銅嵌碧璽蓋。
清 乾隆 雞油黃料造辦處大素壺 H6.5cm
煙壺呈扁圓形,直徑圓口,溜肩,橢圓形臥足。 煙壺器型規(guī)矩碩大,圓潤飽滿,壺身扁平,掏堂極致,極薄,似一個蛋殼一般,在燈光的照射下,又似一只明亮的燈泡一樣。壺身通體雞油黃料,色澤明黃,色調柔和,可顯示本品制作時間,應為乾隆時期。壺身光素無紋,純以其碩大飽滿的器型與明黃的雞油黃質地取勝。煙壺壺底臥足,此等工藝十分高級,運用在瓷器上較多,例如明成化的雞缸杯,可見其當時的所用之人地位極高。配有雕靈芝紋壽字藍料原蓋,蓋面較大,雕刻精細,由于長時間,蓋面上已經形成天然的開片,頗為難得。從用料、造型、工藝等等更可佐證此壺乃清乾隆清宮造辦處玻璃廠所制品無疑,如此設計巧妙,精工巧作,可謂雞油黃料煙壺中不可多得的神品之作。帶原配靈芝紋刻壽字藍料蓋。
同類可參見: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1996年秋季拍賣會?中國鼻煙壺專場,編號064,清中期雞油黃料鋪首耳鼻煙壺,當時以39.6萬元人民幣成交。
清 乾隆 琥珀光素凈膛圓弧形鼻煙壺 H5.5cm
煙壺呈圓形,直口,平底。造型豐滿圓潤,掏堂透徹,壺壁極薄,猶若蛋殼,頗為簡潔大方。壺身深紅色琥珀為質,通體光素無紋,帶有天然形成的冰裂紋,在燈光的折射下呈現(xiàn)出一絲絲金線,令人心醉,當為煙壺中古雅之神品,把玩于手中,令人愛不釋手。帶翡翠蓋。琥珀原為樹脂化石,因硬度低,不易打磨,如本壺般如此透徹,是比較少有的。
其他琥珀光素鼻煙壺,可參考《區(qū)氏集精舍藏中國鼻煙壺》,香港,1993,頁169,圖版228.其琥珀顏色,煙壺造型與本壺如出一轍。
另一件造型較扁平的琥珀光素鼻煙壺,參閱:Michael C.Hughes,《The Blair Bequest: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摩港市,2002,頁90,圖版88.
參閱:《故宮鼻煙壺》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頁256,圖383.
來源:Paul Braga.
民國 馬少宣玻璃內畫喬家姐妹鼻煙壺 H5.8cm
壺呈扁方瓶形,直徑圓口,橢圓形圈足。壺一面內畫喬家姊妹坐在長椅上閱讀,畫風簡潔。另一面以秀麗的楷書寫上“伯孚仁兄大人屬,喬家姊妹共觀書,都嫁英雄美丈夫。如此良宵慵不寐,卿卿也愛讀陰符。馬少宣。”并畫有“少宣”白文篆書橢圓印。馬少宣(1867-1939),京派內畫大師之一,多繪畫歷史人物及戲曲人物,尤以肖像畫見長,其鼻煙壺創(chuàng)作主要以一面內畫一面書法為主,畫工細膩,人物形神具備,字體清秀,工整嚴謹,內涵深遠。在《喬家姊妹》的構圖上,馬少宣從木板印刷中得到不少創(chuàng)作靈感。
詳細對比可參見Gayle Gray laverlochere著,〈Romance of the There Kingdoms source of Snuff Bottle Subjects〉一文,載于《JICSBS》,1988年春季刊,頁12。
馬少宣其他內畫“喬家姊妹”之例子及研究,可參與《A Treasury of Chinese Snuff Bottles:The Mary and George Bloch Collection》,第4冊,編號586,后拍賣于2011年11月28日,香港邦瀚斯,瑪莉與莊智博鼻煙壺珍藏:第四部分,拍賣編號40.
展覽:香港中國鼻煙壺收藏家學會、香港市政局聯(lián)辦,《中國鼻煙壺》,香港藝術館,1977年10月15日至11月26日。
出版:Paul Braga,《Hong Kong Chinese Snuff Bottle Collectors》,Arts of Asia,1976年11-12月,頁84.《中國鼻煙壺》,香港藝術館,香港,1977年,頁113,圖275.
參閱:《中國鼻煙壺珍賞》,主編:耿寶昌、張炳驊,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臺灣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頁279,編號340.
參閱: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the Sanctum of Enlightened Respect Ⅲ By Denis S K Low,頁382,編號329.
來源:Paul Braga
【編輯: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