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尚友齋銘
紙本 鏡心 63×33.5cm
元人鄧慶長名衍,鄧文原《家屬帖》中即說“連收慶長書”云云。其傳則附鄧文原本傳后,云:“陰授江浙等處伊學(xué)副提舉,未任,卒。”同時,鄧慶長與元朝大詩人范德機(jī)等人常有往還,《范德機(jī)詩集》卷三有《送鄧慶長從宦吳中》,可知鄧慶長曾為官吳中。而范德機(jī)的書法也是趙孟頫沈緯推崇的,他曾評范德機(jī)書法成就時說:“范德機(jī)漢隸,我固當(dāng)避之;若其楷法,人亦罕及。”
鄧又與當(dāng)時侍講學(xué)士、中書省參知政事袁桷(1267-1327年)等交善,袁桷曾有詩寄鄧慶長等人(《寄張伯雨道士兼簡鄧慶長》)。同時,袁桷與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等人亦有金石之交(見明張?zhí)╇A《寶繪錄》卷十三《袁清容集四大家》)。因此,推知趙孟頫與鄧慶長等人在許多場合都有謀面,其間或有深交。
而牟應(yīng)龍(1247-1324年),字伯成,其先為蜀中人,當(dāng)時人稱隆山先生,以文章大家聞名于東南一帶。故此,鄧慶長邀牟應(yīng)龍為其書齋作銘,并邀趙孟頫為之謄錄抄寫,當(dāng)非難事。于是有延祐七年(1320年)10月21日所成此帖?!渡杏妖S銘》文備述“尚有齋”名深意,即在所謂嘉獎鄧慶長“卓有奇志、不蹈故常、恥為今人”,故名其齋曰“尚友”,意在“勸之進(jìn)德”,趙孟頫為之悉心書錄。全帖以行書寫成,又篆“尚友齋”三字,可見用心。此貼與傳世趙孟頫同年所作《湖州妙嚴(yán)寺記》書風(fēng)極為相近,可知相距時間不會太遠(yuǎn)。
《尚友齋銘》后為明代大家張玨所藏,曾鈐“廷美”印。劉玨(1410-1472),字廷美,號完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舉人。官至山西按察使。唐伯虎之師,于畫學(xué)王蒙,于書則全出趙孟頫。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中劉玨下條目3“廷美”即取自《尚友齋銘》。
金農(nóng) 墨竹圖
紙本 立軸 127×41cm
中國文人畫,是詩、文、書、畫的合體,是一眾綜合性的、具有深刻人文內(nèi)涵的藝術(shù)。金農(nóng)《墨竹圖》便是典型的例子。鏗鏘沉厚的書與清新飄逸的竹形成了對照,老與秀、重與輕、古樸與柔媚集于一圖,組成陰陽。這是文人的趣味、文人的情懷。該圖是金農(nóng)畫給當(dāng)時福建布政使錢琦的,后為晚清大思想家魏源古微堂收藏,又歸謝稚柳苦篁齋珍藏,極有收藏價值。(蕭平)
項元汴 慧鑒圖
紙本 鏡心 92×33.5cm
鈐?。耗帧㈨椩暧?、子京父印、寄敖、項墨林父密笈之印、墨林山人、項叔子、凈因庵主
鑒藏?。喉棽?、項皋謨印、黃中子、清河書畫舫、柳門珍賞、苦篁齋藏、佩秋審定
備注:項皋謨鑒定、謝稚柳舊藏并題簽。
陳洪綬 行書七言聯(lián)
紙本 立軸 96×22cm×2
款識:悔遲書贈,善長仙翁教我。
鈐印:陳洪綬印、章侯
鑒藏印:苦篁齋真賞
備注:1、謝稚柳舊藏。
2、上海博物館1987年編纂《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051陳洪綬條目49“陳洪綬印”取自本幅。
王翚 仿北苑山水
紙本 立軸 61×26.5cm
款識:癸丑九秋,摹婁東王氏所藏北苑真跡。請正,江上侍御先生。虞山王翚。
鈐?。和趿氈?br />
鑒藏印:茅莊、笪在辛氏、苦篁齋藏、佩秋審定
備注:1、笪重光上款。
2、笪重光題詩塘。
3、上海博物館1987年編纂《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00笪重光條目70“江上逸光”取自本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