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迎生作品 《背景遮住的白鴿子與正在飄逝的魔方》、
1985年10月,也即“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之后的5個月,南京江蘇美術館又舉行了有138位藝術家參加的,包括300多件作品的《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現(xiàn)代藝術展》就其規(guī)模而言,這次展覽是“85”時期位數不多的大型展覽之一。在這次展覽中,我們看到了丁方、沈勤、楊志麟,柴小剛、楊迎生、徐一暉和管策這樣一些有個性的藝術家的有個性的作品。
這次展覽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藝術家們似乎似乎都不約而同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復雜而苦澀的心態(tài)。沈行工在評價這此展覽時,將其與“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進行了一個比較:他認為“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中的大多數作品“對于社會和歷史的關注和思考,更富于積極的意義,顯示出新一代藝術家蓬勃昂揚的姿態(tài)。而此次展覽中某些作品卻流露出囿于個人狹窄生活圈子的消沉情緒”。在展覽中的許多作品如楊迎生的《背景遮住的白鴿子與正在飄逝的魔方》、徐一暉的《莫勒亞特南部》、吳曉云的《被切開的蘋果》、任戎的《圓寂的召喚》曹小科的《8號病房》、沈勤的《師徒對話》中觀眾的確感受到了一種悲觀的情緒,一種“頹廢”的傾向,這與半年之前那個著名展覽中展出的作品如《1976年4月5日》、《渴望和平》、《在新時代》中的樂觀主義完全相悖。當然我們可以說,用悲觀主義來概括這些作品顯得有些簡單。但是,被稱之為“主題的不確定性的所謂模糊意念的表達本身,就是一種沉重的懷疑主義產物。所以,這些作品與“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中的《春天來了》、《140畫室》更為接近,甚至更加顯著地反映出藝術家的精神危機。
【編輯:尹蘇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