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家說,近20年來,中國女性藝術家會把直覺和本能、個人經(jīng)驗和心理世界展示在作品里,你是否同意?你介意被貼上性別標簽嗎?
姜杰:藝術家被貼上性別標簽,主要是針對女性而言,其實男性也是一種性別。當然,女性會更多地依靠直覺這一特質,但其實不止是直覺,它是一個綜合的因素。女人,天生就非常敏感、也非常直接,但是也有很多男性藝術家有女性氣質。知識界有很多的學者,非常嚴謹?shù)刈鍪虑?在藝術界,有很多好的藝術家都在憑直覺,這樣才能更尖銳、更敏感、更直接。對此,并不分男女,更直接是一種需要,太知識性的東西和太需要解讀的東西只是其中的一種。我并不承認我只是一個女性藝術家,我也不太習慣被別人貼上女性藝術家的標簽。
你認為地域差異會讓女性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所關注的角度和問題產生差異嗎?
姜杰:各個地方的女藝術家所關注的東西都差不多,全世界的女藝術家關注的問題和角度也都差不多。所以,觀眾在面對女藝術家的作品時不會覺得生疏,也不覺得難以理解,包括國外女藝術家也是如此。因為她們沒有那么強的觀念和社會內容以及政治性在里面,更多的是從純粹的個人角度出發(fā)并展開。
你總是以兒童或者嬰兒形象為主題創(chuàng)作,這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呢?
姜杰:每一個人都會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講話,我也是從我自己熟悉的形象做起,比如嬰兒和兒童的形象,不只是說一個兒童的事,而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里的存在。,形象只是作為一個媒介使用,并不只是一個嬰兒。就像有人喜歡抽象的,有的人喜歡具象的。在我的作品中有很多也不是嬰兒題材,有動物,有動物胚胎,有幼仔……可以講出很多這類的形象??次乙郧暗淖髌肪椭?。
這些形象的采用,在你的創(chuàng)作中意味什么?
姜杰:這里我更多的是想說,我們很少去關注和我們同樣尺寸的人,而可能會更關注那些年齡上小于自己,或者尺寸上小于自己的人。因為這類人才會讓人更容易產生呵護它的舉動,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我們對弱勢群體會不自覺地有一個反應,而對和我們同體量的人就不會。我們會更愿意幫助他們,不管是年齡小還是尺寸小。同情弱者不光是女性的共性,也是人類的共性。這是我創(chuàng)作中使用的一種方式和符號。我的每件作品都會考慮年齡和時間段的問題。而每個時間段我所關注的問題又是不同的,雖然有很多都是用的小的形象,但是反應的問題并不一樣。它并不具體代表誰,而是一個中性替代品,沒有具體的模特,它是介于成人和兒童之間的一種形象,摻雜著很多成年人的表情。和和我自己的孩子沒有關系,我生育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這個題材的創(chuàng)作了。其實反映出的是我自己的狀態(tài)。它表現(xiàn)出一種無奈的情緒,通過這樣的載體表現(xiàn)出來,是無法復制出來的。但是你的觀眾受不受用,接受不接受的問題。每個人的背景和經(jīng)歷不同,決定面對事情的反應也不同。我的這些作品只是我每個階段自己的狀態(tài)。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