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周春芽(照片由周春芽工作室提供)
下月中旬,第二屆藍頂藝術節(jié)即將拉開帷幕。作為西南藝術區(qū)的典型代表,藍頂已經(jīng)走過了十一載。相較于去年"藝術家工作室"升級版的首屆藍頂藝術節(jié),今年又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藝術盛宴?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到了藝委會主任,也是藝術區(qū)的見證者周春芽。
99藝術網(wǎng):今年九月第二屆藍頂藝術節(jié)就要開幕了,藝術區(qū)也走過了十一載。您作為藍頂?shù)囊娮C者以及藍頂藝術家群落的領軍人物,能談一下您的感受么?
周春芽:距離老藍頂2003年第一次舉辦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到現(xiàn)在差不多11年了,時間過得真快!于我而言,最大的感受可以說是藝術家隊伍越來越壯大了。藍頂并沒有像有些藝術區(qū)那樣越辦人越少,或者直接沒有了。而是越辦人越多,活動也越做越大,并且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這件事我感覺是做對了,才會有現(xiàn)在這種積極前行的趨勢。如果一開始的路子走的不是很正,或者脫離了社會,這是不可取的。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發(fā)展而單獨存在。只有與當代社會緊密地結合,整個區(qū)域才會得到發(fā)展。
99藝術網(wǎng):在您看來,藝術家與藝術節(jié)、與整個城市文化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周春芽:藍頂有兩百多名藝術家,每一位藝術家都是單獨的個體。他們都在做著自己的事情,并且需要保持個人作品特有的個性。但是這些加起來,就成為了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不僅代表了你居住的地方--中國成都藍頂藝術區(qū),而且會慢慢壯大。藍頂藝術節(jié)作為公眾化的藝術活動,把藝術家的作品呈現(xiàn)到大眾面前。在這里,所展示的不僅僅是藍頂藝術家,甚至是四川省成都市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一部分藝術家的面貌。借助藝術節(jié),把影響力越做越大。
99藝術網(wǎng):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在全國蓬勃發(fā)展,藍頂藝術區(qū)作為西南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代表,具有典型性。相較其他地區(qū)藝術區(qū)不被政府支持,產(chǎn)權問題糾紛等問題,藍頂模式(產(chǎn)權式工作室)很好的保護了藝術家的權益和創(chuàng)作。那您如何看這種模式?
周春芽:藍頂模式真的是比較獨特,最重要的是這種模式能夠讓藝術家沒有后顧之憂,能夠扎下根來,不再擔心房租、拆建所帶來的困擾。并且藝術區(qū)周邊的產(chǎn)業(yè)、房地產(chǎn)、旅游區(qū)域,也都是圍繞著藍頂藝術區(qū)的氛圍,與之共同發(fā)展、成長。這里不像有些地方的藝術區(qū),開始規(guī)模、氣勢都很大,到后來由于房租或者土地的原因,無法安定下來,藝術家沒能扎根。
成都這邊就非常好,藝術家也愿意留下來。但這并不影響藝術家之間的交流,這邊的藝術家其實是很開放的。今年12月,我們會在臺灣做一個"居住在成都"的展覽,其實這個主題我們做了很多年,并且會一直持續(xù)做下去,將來會去更多的地方展覽。所以藝術家一定要安定下來,如果藝術家為了生活、住房、吃穿而操心,沒有安全感,就還是動蕩的,這樣并不好。
99藝術網(wǎng):在您看來藍頂模式會是一個特例嗎?之前藍頂美術館金延館長說過"藍頂模式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復制"。您覺得這種模式能夠被復制,或者是被借鑒嗎?
周春芽:也不是說不可復制。前提條件是,藝術家要熱愛這片土地,在好的環(huán)境氛圍里安心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政府,也要熱愛藝術、熱愛藝術家,這對雙方都是有益處的。如果單純的把藝術區(qū)作為一個商業(yè)項目,不一定就能做好。
“可能-國際殘障藝術家邀請展”海報
99藝術網(wǎng):本屆藝術節(jié),您策劃了"可能-國際殘障藝術家邀請展"。能談下此次展覽的一些情況么?包括緣起、藝術家構成以及您對展覽有何期待?
周春芽:這次的展覽我們籌備了很久,五彩基金不僅是幫助殘疾青少年學習藝術的平臺,也會為殘障藝術家舉辦展覽進行藝術交流。這次我們舉辦的就是國際殘障藝術家的邀請展,是以幾位國際知名殘障藝術家為核心,與五彩基金資助的殘障人士,以及本地其他殘障人士和藝術家進行交流為目的的活動。
全世界的殘障藝術家非常多,這一次我們選擇了比較有典型性的,并且他們也非常愿意到成都來參展,做一些交流。參展的外籍藝術家有兩位來自法國,兩位來自美國,還有一位來自新加坡,都是五彩基金和我親自挑選的,質量也非常好,展覽開幕后你們就能看到。這次的展覽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力量,我希望通過這一特殊的展覽,傳遞"正能量",一種有關于希望,精神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