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藝術計劃首頁
藝術計劃從2011年被推出一直到今天,積累了來自900多個藝術機構的幾萬件藏品,而每周仍然有新的博物館和藝術品不斷上線。
盡管目前的谷歌藝術計劃仍然無法代替線下博物館空間,人們依然熱衷于與藝術作品面對面的感受,以及立體的藝術氛圍。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觀看藝術作品的方式,并推動了博物館作為公共教育空間的改革。而虛擬博物館之所以動人,在于它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物的本質(zhì)是去精英化,讓大多數(shù)人受益。
▼
《新視線》對話谷歌藝術計劃負責人 Amit Sood
▲用戶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瀏覽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藝術作品 ,通過放大功能,可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品的細節(jié)
你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你小的時候去過很多博物館。你第一次參觀的是哪座博物館?印象最深刻的又是哪個?
每一座博物館都讓人印象深刻。我已經(jīng)不記得第一次參觀的是哪座博物館了,因為當時的我年紀太小,父母常常帶我去不同的地方。但最讓我覺得震撼的是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
我去過的每一座博物館都讓人驚喜,但驚喜之處不盡相同。有些博物館勝在建筑,比如韓國國家現(xiàn)當代藝術博物館,它距離市中心很遠,但非常震撼,我之前從未想到韓國竟會有如此浩大的當代藝術收藏和如此美麗的博物館建筑,對在這個國家繁忙工作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也很震撼人心,整體結構非常宏偉,但你也能在博物院后面的紫禁城里看到很多小尺度的街道。有時候,即使是同一座博物館,每次參觀也都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東西,有時是建筑,有時是藏品,有時候是人。
▲谷歌藝術計劃合作的世界博物館地圖
那么是什么時候開始想要把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
我覺得是從我在國外生活的時候開始。。。。。。好吧,算是從在谷歌工作開始。在這里,你需要挑戰(zhàn)自己的思維,思考如何用技術解決不同領域里的問題,所以這不是我的第一個20%項目。第一個20%項目是和谷歌的團隊一起通過技術幫助非營利組織展示亞馬孫叢林濫砍濫伐的現(xiàn)狀。 當時我們?nèi)チ颂藖嗰R孫,在叢林中待了兩個星期,和當?shù)匾恢Р柯湟黄?工作,并教會了他們?nèi)绾问褂霉雀璧貓D來了解森林的砍伐程度。
我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在谷歌,人們一直都在做項目,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技術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當我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常去博物館閑逛,我不停地在想博物館本身存在的問題,于是產(chǎn)生了把博物館和谷歌技術聯(lián)系起來的想法,而這跟我有沒有藝術學的博士學位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用戶可在谷歌藝術計劃網(wǎng)站上瀏覽到來自724家博物館和12819位藝術家的作品
你之前講到,和博物館打交道的時候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故事有很多。當我第一次向俄羅斯的博物館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們都很吃驚。他們說永遠不會有博物館和我合作的,因為我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博物館出現(xiàn)在同一個平臺上。有人認為這個想法很偉大,但不可能發(fā)生,因為他們不相信其他的博物館會有興趣參與,于是我說,讓我們一起試試吧。之后我去其他的博物館征詢意見,幾乎所有人都說如果其他的博物館感興趣,他們就會考慮看看。有時候我們覺得博物館之間不怎么合作,但事實上他們經(jīng)常合作,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展覽,雖然他們還從來沒有在網(wǎng)絡上合作過。
▲館內(nèi)全景地圖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好的觀賞體驗
那說服這些博物館參與項目的關鍵是什么?
不同的博物館,切入點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有些博物館對技術非常感興趣,有一些非常想進入虛擬平臺,有一些想要用上十億的像素來展示作品。有些博物館是為了能夠和其他大博物館在同一個平臺上,而大博物館參與這個項目是因為他們想要展示一小部分藏品。所以我想。幾乎每座博物館都有上百個理由來參與這個項目。那些不需要推廣的大型博物館之所以參與,也是因為他們想要吸引其他國家的觀眾。所以,像奧賽和烏菲茲這樣的博物館其實非常歡迎印度、伯利茲、巴西和中國的觀眾能夠了解他們,而這個項目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和國際連接的有利工具。
▲用戶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篩選條件選擇需要的藝術品,如藝術家、地點、材料、歷史事件等
你們是如何選擇圖片的?
都是博物館自己選出來的,在線展覽的策劃也是由博物館的策展人負責的。
你認為人們?yōu)g覽這些圖片的方式是否和在博物館里一樣?人們真的會在網(wǎng)上湊近觀察圖片中的細節(jié)嗎?
其實我現(xiàn)在會。在博物館欣賞藝術品時湊得太近,保安會提醒你后退,但我真的很想看細節(jié),或許和其他站在線外隨便看看的人相比我有些瘋狂。假設你在一座博物館參觀。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人們可能會匆匆看幾眼然后離開,可是無論我看到什么,都會想這里面肯定有一些值得看的細節(jié)。
▲可以通過谷歌藝術計劃,詳細地瀏覽博物館的展覽資訊
所以,是否可以說這個項目改變了人們欣賞藝術的模式?
對我來說是的。有些人認為在線欣賞藝術品是錯的,有些人認為不應該關注那么多的細節(jié),但大部分被谷歌藝術項目收錄的藝術家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我沒有辦法了解他們的想法,所以我就說,那就做起來吧,我們尊重他們的作品,但是借助了新的方法來讓人們體驗藝術品。過去,參觀博物館是一件很高雅的活動,屬于高學歷人士的專利,但也許這個項目會改變這一現(xiàn)狀。
如果你把6臺計算機放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村莊,讓它們和藝術項目連線,你會獲得非常特別的體驗。我希望能夠把博物館帶進鄉(xiāng)村,通過電腦屏幕和谷歌的藝術項目了解藝術與博物館。你會發(fā)現(xiàn),人們會自發(fā)地去欣賞藝術、參與藝術。但如果你讓一個人從農(nóng)村走出去,去北京參觀一座博物館,他看見建筑、保安,可能會不愿意進去。我們希望人們能夠以更舒服、更放松的狀態(tài)享受藝術,而現(xiàn)在的方式太正式了。
▲跨越了地域的限制,用戶可以選擇兩張不同的作品進行放大對比
所以你認為未來的藝術欣賞會更放松?
我認為未來的藝術應該更開放,這是很重要的。如果開放意味著我們要讓這種體驗更加放松,那么是的。但說到放松,我并不是想讓它變得無拘無束。我的意思是,人們不會在欣賞藝術的時候感到害怕,也不會因為沒有錢,或者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就不能享受藝術。
▲號稱有70億像素的作品圖的細節(jié)圖
有人將這個項目形容為文化的民主化,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這些都只是一些詞匯而已,都是什么意思?誰又在乎呢?不管是民主還是專制,我都無所謂。只要一個人不再誠惶誠恐地欣賞藝術就行。我們做的這件事沒有任何的政治目的,很多人都問過我,這是不是民主化的藝術? 是不是表達了你們的政治態(tài)度?這不是,原因非常簡單。去問問那些沒有上過學的人是不是很喜歡這個項目?再去問問那些受過教育的有錢人是不是也喜歡在線上欣賞藝術?這就是民主化,但跟政治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