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苦瓜家園——2012年吳冠中師生作品展于百雅軒開幕

來源:99藝術網(wǎng) 2012-06-25

(視頻/剪輯:凌晨)

 

2012年6月24日下午3時,由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gòu)主辦,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支持的《苦瓜家園--2012年吳冠中師生作品展》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吳冠中先生捐贈給國內(nèi)外各公立美術館繪畫精品的復制品20幅及其15位具有代表性學生王懷慶、王秦生、盧新華、閆振鐸、任景欽、劉巨德、劉永明、杜大愷、李木、李付元、楊延文、林學明、趙士英、鐘蜀珩、黃冠余的油畫和水墨作品50幅。同時,由吳可雨、李大鈞主編的《苦瓜家園——2012吳冠中師生作品展作品集》與展覽同步出版。

 

據(jù)百雅軒藝術機構(gòu)董事長李大均先生介紹,此次展覽之所以取名“苦瓜家園”,源于1991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吳冠中師生作品展》。而今時逢吳冠中先生逝世兩年周,為向吳老先生致敬,再次將其15位學生的作品集結(jié)起來,與老師的作品安放在一起,借此希望吳冠中先生的藝術理念,就像苦瓜一樣,雖經(jīng)風霜磨洗卻也瓜蔓連連。

 

1991年 “吳冠中師生作品展” 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當時由吳冠中先生和他的十三位學生王懷慶、王秦生、王昌楷、劉永明、劉巨德、任景欽、李付元、李培戈、耿玉英、鐘蜀珩、楊延文、楊一明、霍根仲參加。展覽具有重大的社會影響力,展現(xiàn)了吳冠中的教學成果及藝術體系,參展藝術家也都在艱難地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迎來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展示機會。

 

油畫民族化 中國畫現(xiàn)代化 

 

吳冠中先生1950年從法國回國后,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藝術師范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作為藝術教育家,育人無數(shù),碩果累累。長期來,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zhí)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吳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在吳冠中先生逝世2周年之際,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gòu)通過富有成效的組織能力,舉辦“苦瓜家園——2012吳冠中師生作品展”。如今,15位藝術家作為吳冠中先生歷年教授的眾多學生的代表,他們或從事油畫創(chuàng)作,或從事水墨創(chuàng)作,都已是中國當代優(yōu)秀的藝術家以及學術界的重要力量,籌備這樣一個展覽,向觀眾展示他們都踏實地在苦難的藝術歷程中不斷奮斗,致力于中西融合、油畫中國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探索,結(jié)出的累累碩果。

 

想念我,就來看我的畫吧

 

《苦瓜家園》創(chuàng)作于1998年,“苦瓜”是吳冠中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比喻:“誰也沒有選擇投胎的自由,苦瓜藤上結(jié)的是苦瓜子。”“苦瓜藤上結(jié)的全是苦瓜,何必羨人家的甜瓜。安于苦瓜之家,苦瓜之族。但品種年年變,誰能估量苦瓜前景。”這位身材瘦弱的南方老人以強大的精神力行了自己對魯迅精神的繼續(xù),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因為在他看來,走上藝術的路,就是要殉道。他還說,要做好藝術,還需要痛苦,而他的心永遠被苦纏繞著。

 

吳冠中先生曾說,想念我,就來看我的畫吧,我就活在我的畫里。他也曾引用他的老師吳大羽先生的話,懷同樣心愿者無別離。讓我們走進苦瓜家園,懷念他,看他的畫吧!

 

百雅軒讓吳冠中藝術走進千家萬戶

 

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gòu)曾于2008年3月主辦“吳冠中走進798:吳冠中2007新作展”。一直以來,百雅軒在推廣吳冠中先生藝術的道路上,希望將他的藝術推向社會、深入民間,此次舉辦“苦瓜家園—吳冠中師生作品展”,更是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吳冠中先生多年來身體力行地支持百雅軒與他開展的珂羅版、絲網(wǎng)版畫的制作出版,把作品通過復制方式推向社會、推向民間、推向家庭的舉措則是他一生藝術活動的重要一筆。

 

百雅軒制作的“吳冠中版畫”成為吳冠中先生與觀眾達成知音的橋梁,選擇吳冠中版畫的大量家庭和公共空間構(gòu)建了吳冠中先生的特殊展廳??梢哉f,吳冠中先生的作品,除了有500多件精品通過捐贈存放在許多一流的美術館、博物館里,還有更大的一部分,通過百雅軒制作的版畫走進了千家萬戶。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展至7月24日。

 

 


【編輯:陳耀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