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楊少斌:現(xiàn)實主義也是“觀念一種”

來源:中國證券網(wǎng)-上海證券報 2009-10-15

楊少斌

 

楊少斌 《縱深800米》系列

 

  1992年,楊少斌懷揣千余元人民幣,離開河北唐山的工廠,來到北京圓明園。自從選擇從一個有職業(yè)的工人變成為藝術出走的盲流藝術家起,楊少斌就不再考慮風險和代價。如今已是功成名就的楊少斌,還是不斷從自身掙脫出來,探索有悖于潮流的藝術道路。也許短時間并不被看好,但楊少斌相信:“做藝術要給自己意外,才能讓別人意外。”


  要過稱得上“生活”的生活


  “在圓明園的那段時期,生活很窮,但不是苦。我喜歡看凡高、高更的自傳,人的一生能夠怎么過,什么才是稱得上‘生活’?這些問題只有在圓明園這種小烏托邦里才可以找到答案。”20世紀90年代初,玩世現(xiàn)實主義風格從圓明園興起,玩笑、潑皮、無聊、嬉戲,種種標簽根植于集體主義的消解和英雄主義信仰的失落現(xiàn)實中。在圓明園類似集體主義的“小烏托邦”環(huán)境中,楊少斌也畫帶有嘲弄扭曲笑容的人物,尤其是嬉笑著扭打的警察混合了更強的政治意味,這成為他早期作品最有代表性的風格。


  然而,楊少斌生性內(nèi)向不善言辭,對周遭現(xiàn)實敏感多思,尤其少年時代的生活印跡使得他對于人內(nèi)心深處的暴力本性和英雄主義不能釋懷,難于真正的“潑”、“玩”起來。楊少斌“努力”地畫了一段玩世之后,開始考慮如何創(chuàng)作跟自己內(nèi)心真正相融合的風格。同時,現(xiàn)實的壓力使圓明園的畫家四散而去,楊少斌也由此遷到宋莊,開始走入新的風格。


  現(xiàn)實主義是觀念


  事實上,楊少斌的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的時間非常短。但其作品在進入二級市場之前,因為香港和海外背景畫廊的推廣,在一級市場一直穩(wěn)定增長。在中國當代藝術尚無國內(nèi)市場的1993年,其大畫(2x2m)作品就已達到2,000美元/幅的價位。國際重量級展覽對楊少斌作品的市場提升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1999年,楊少斌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后,其大畫(3x3m)作品的價位也陡升到20,000美元/幅。2002年,他的作品初次進入國內(nèi)拍場,遭遇了流拍的惡運,但相繼參加了廣東三年展、布拉格雙年展、??寺閷⒄沟纫幌盗兄匾漠敶囆g展之后,其作品在拍場上也越來越受藏家追捧。2004年,楊少斌作品再次涉足拍場,便以100%的成交率收場,之后每年成交率居高不下,價格也一路高漲,從原來的幾十萬飆升到現(xiàn)在的幾百萬。如今,楊少斌拍賣成交前十名中全部是紅色暴力系列和國際政治主題,紅色暴力系列更受國際市場認可。


  “噼里啪啦”飛濺的紅色系列作品充分發(fā)揮了楊少斌對于人體沖突和內(nèi)心躁動的思考。技術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是問題,況且紅色暴力系列作品本身視覺的沖擊力很大,含義反而很簡單。這時候,另一個關乎人性殘酷的題材進入他的視野,2002年之后,“9.11事件”和伊拉克戰(zhàn)爭的相繼爆發(fā),國際形勢的巨變讓楊少斌看到暴力不僅體現(xiàn)為對于身體的攻擊,也體現(xiàn)為對意識、個人、思想的壟斷和剝奪。


  楊少斌曾這樣表示:“我喜歡往復雜里、往內(nèi)心里走。在國際政治這類作品里,畫面上看不到什么實質(zhì)的威脅,但仍然能感覺到心理上的壓迫。”


  2004年,還在創(chuàng)作國際政治系列作品的楊少斌,已經(jīng)開始醞釀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以煤礦為主題的“縱深800米”系列在2006年亮相,作品定位是現(xiàn)實主義。由最早的玩世到如今的現(xiàn)實主義,楊少斌在觀念上可謂180度轉身。而對楊少斌來說,現(xiàn)實主義也是“觀念一種”。


  “縱深800米,就是要走現(xiàn)實主義路線。但我將現(xiàn)實重新組合,而不是純粹復原。如何使用直面的現(xiàn)實,如何用客觀的畫面挖出我內(nèi)心的東西?這是我需要做的。在我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主義就成為‘一種觀念’,它不是當代藝術中高深到費解的觀念,而是可傳達的思想、情緒甚至現(xiàn)狀。我身在這種轉變,心理也很復雜,我需要在復雜中找到最簡單的方式。”


  影像的故事性將成為重點


  在楊少斌看來,現(xiàn)實主義再深入下去,就要開始關注語言問題。“語言再邁出第一步,又要回到個人性中。藝術不能是普遍性的。我并不看重藝術對社會的關照功能,因為不管藝術對社會采取批判、歌頌或者綜合態(tài)度,始終都是只能反映普遍性的態(tài)度。而我要選擇更極端的方式,往內(nèi)心挖掘,需要去挖出一些我內(nèi)心中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因素。”


  楊少斌欣賞電影大師費里尼、伯格曼,認為他們用強烈的個人化風格改變了電影的敘事方式。同樣,他也喜歡大衛(wèi)·林奇在電影中制造的緊張和讓人把握不住的迷幻感。楊少斌說,他一直就在尋找這種陌生而不帶普遍性的東西。這是他總在時代風格里選擇逆流而上的原因。


  附錄:楊少斌作品歷年市場表現(xiàn)

  排名作品名稱估價(RMB)成交價(RMB)拍賣公司

  12006年作 《無題》760,000 - 1,330,0002,287,125香港佳士得

  21999年作 《暴力 NO 22》475,000 - 665,0002,059,125香港佳士得

  32000年作 《第一號》1,170,000 -
 

相關新聞